若不是慈禧怕事求和,此人組建的海外兵團可能會打服或滅掉日本!

中華民族曾經創造過無比的輝煌,到了漢唐時期國力強盛,很多國家紛紛前來朝拜和學習,希望能給自己的國家帶去先進的理念和工具。但是到了清朝由於閉關鎖國,漸漸被世界上西方國家落到了後面,一個曾經開放而強大的帝國逐漸落後於世界。到了晚清這種情況更加嚴重,所以很多國家來了不是學習和朝拜,而變成了搶奪和侵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反省,開始走取出學習西方的先進理念和技術,達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

若不是慈禧怕事求和,此人組建的海外兵團可能會打服或滅掉日本!

北洋水師

今天說的這英雄就是第一批走出去的中國人。他叫宋育仁,祖籍四川,光緒十二年的進士,後來獲得了外放的機會,隨著龔照瑗出使歐洲,成為了意大利、法國、英國和比利時四國的公使參贊。這份外交官的職業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國家和西方的差距,也堅定了改變自己祖國面貌的決心,同時看到了改革已經有了效果的日本對祖國的威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時代替龔照瑗的職務,作為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他上書朝廷,說“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也就是說日本軍隊的資源和補給比較缺乏,只要能做持久戰,就能將日本兵困死,或者擊敗!這是非常有遠見的思想。在聽到清軍黃海海戰失敗之後,宋育仁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希望能出奇制勝!

若不是慈禧怕事求和,此人組建的海外兵團可能會打服或滅掉日本!

慈禧太后

宋育仁的計劃是籌資購買軍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招募水兵兩千,組成水師一旅,假扮澳大利亞的商人以及商人僱傭的保鏢,從菲律賓出發北上直接攻擊日本的長崎和東京。這個計劃看起來有些異想天開,其實非常符合邏輯。因為中日之間開展,澳大利亞的商船最受影響,西方的商人本來就有自己招募水師保護自己的權力,所以完全是行得通,同時澳大利亞為英國的屬地,所以可以掛英國國旗,日本人更加不會懷疑,成功的機會很大!

若不是慈禧怕事求和,此人組建的海外兵團可能會打服或滅掉日本!

宋育仁畫像

宋育仁很快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了。他一方面上報朝廷,希望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一面與張之洞等人取得聯繫,希望得到這些人的支持。同時他還利用自己的關係聯繫到了一位美國退役的海軍少將,已經英國一家銀行的經理,從這家銀行借款三百萬英鎊,一部分用於購買船隻,一部分用於戰鬥費用。經過一系列的不懈努力,戰艦已經買好,戰鬥人員,指揮人員都已經就位,然後打算交給北洋水師的提督琅威理率領。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朝廷一句話了!

若不是慈禧怕事求和,此人組建的海外兵團可能會打服或滅掉日本!

割地賠款求和

可是這樣的一個計劃卻遭到了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反對,他們認為宋育仁這是妄生事端,因為這些已經計劃好跟日本和談了。所以很快宋育仁就被召回了國內,這個大膽的計劃也就沒有實施的機會了!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且不說成功失敗,連實施這個計劃的勇氣和血性都沒有,這樣的朝廷已經無藥可救了!最後的結局就是清朝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地賠償,單單白銀就是2億兩!之後列強看到中國的虛弱,開始了瓜分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