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去中心化”不懂照顧粗心的人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係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絡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維基百科

通俗說,去中心化就是沒有中心這個管理人,比如P2P下載,BT(種子)下載這樣的服務就是不需要特定公司去運營或者由公司專門做種的,下載只是利用一些工具在個人電腦間進行互相傳輸,是個人之間的,沒有中心管理人。

這樣有個特點,就是亂和自由。信息需要個人自己篩選和查找,但真的是什麼信息都有,甚至不合法的音視頻。

中心化則監管運營都很嚴格,比如百度網盤,有一個權力管理者,會規定什麼是允許的。這也有一個特點,就是中心像奶媽一樣做好了功能分類,很容易搜索篩選,有問題了還能打客服電話。

圖書館就是中心化的,書本都由管理人統一管理,分類清潔工作也做的很好,你要找哪本書也比較容易,只是有什麼書要遵守什麼規定都由圖書館說了算,喪失部分自由。以前的舊書市場就偏向於去中心化,書都是由個人論斤賣,一股腦扔那兒,沒什麼分類管理,買書是傳說中的“淘書”。一些作家的散文雜記常有一句話“今天在地攤又淘了一本書,很難找,欣喜之至”,這就是一種自由,一種自生自滅的快樂。


粗心的人,在很多方面是懶人吧。看視頻去愛奇藝,優酷,都是現成的分類,百度等公司就像照顧我們的奶媽都管理好了,若是沒有這個中心,這個世界的視頻該是亂了的,想看戰爭分類還真不容易短時間篩選呢。

這些都是小事,只是日常娛樂生活,若是經濟生活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了管理者,一個粗心可能就毀一身啊。個人之間轉賬沒有銀行這個中心做記錄監督,像比特幣轉賬出了問題很多時候和錢丟了差不多。比特幣錢包的密鑰忘了,錢包就相當於丟了,這個不像銀行賬戶,拿張身份證本人去銀行跑一趟還是可以搞定的。

中心化募資有IPO,有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管理。去中心化的更像是集資,沒有中心監管,全靠各方的誠信,ICO私募大面積的詐騙就是因為這個,出了事還不好查。

奈何“去中心化”不懂照顧粗心的人

這圖裡的信息就是去中心化ICO的一個詐騙釣魚網站的截圖,一去中心化,詐騙都變的簡單了,因為無論正規與否,民眾事先給平臺打款都是必須的第一步,是不是被騙得等到款打過去後才知道,有資產返回就是沒被騙,若是杳無音訊就是被騙。

為什麼會如此,我們分析下這種私募的核心資產流:

奈何“去中心化”不懂照顧粗心的人

平臺是可以隨意發行某幣的,數字幣就是複雜的程序代碼而已。然後就可以勾畫願景,民眾要得到某幣要先打ETH(以太坊,一種數字貨幣)給平臺,後續平臺就可以直接將ETH賣出賺錢了,後續的3、4、5、7、8各步驟全是民眾聽天由命無法控制的。而且由於都是一些去中心化的代碼流而已,資產的流動沒有國家部門監管,全靠誠信維持了。


由於這方面前兩年有一些暴富的例子,大家的風險意識都被暴富兩字遮蓋了,看到有項目直接打款再說,就怕錯過。特別是粗心的人,平臺的資質產品瞭解的不清楚暫且不說,就是真能暴富,這些數字幣的錢包匯款都是一行數字代碼,時後無法追回的,不需要姓名匹配,去中心化的,沒有明確的由誰匯給誰的資產記錄,很多人匯款時的地址數字寫錯了,錢包裡的錢就是憑空消失的。

大家對有一點希望的東西,容忍度都特別高,不容易往壞處想。著急上馬,兜裡有點閒錢,現在的投資機會都是轉瞬即逝的,未加考證先上馬再說……

現在幣市的熊市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區塊鏈項目倒是越來越火熱,每天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新機會的感覺,註冊都有點來不及了。

但真正有含金量的其實很少,對金錢的渴望讓大眾的行為就想喝了酒一樣出現了偏差。

  • 公信寶布洛克城要收集大量隱私信息,而且主打的就是未來隱私的售賣,大家毫不在意;
  • 哈希寶藏就是每天抽3次獎,獎品價值暫時可忽略,也火得一塌糊塗;
  • 網易星球有幾百萬人在玩?它家的不鏽鋼盆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不知多久能湊夠呢,大部分人天天登錄也才幾個鑽吧;
  • 還有許多許多……

更有甚的,許多新交易所或者項目僅僅是一個預約頁面,沒有項目介紹沒有路線圖,就只能看到一個邀請註冊的頁面,也能很快有幾十萬人註冊!

大家的心都因為曾經錯過比特幣被深深刺痛了,深怕又錯過下一個比特幣。這也許是最深層的原因,不管是潛意識的抑或表意識的,沒有二話,提起兩膽上了再說。

但我仍建議,應該有所鑑別,每天註冊十幾二十幾個新項目不也挺累的麼?粗中選優,才有更多時間留給學習,留給人生,或者用巴菲特的價值思想時時提醒自己也許更好吧。

奈何“去中心化”不懂照顧粗心的人

因老怕轉錯錢故寫了這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