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地名故事——聞名於史的竹裡山

下蜀鎮祝裡村位於下蜀集鎮西北,滬寧鐵路路北。“祝裡”本名竹裡,村名來自竹裡山。竹裡山山勢陡峭,又名“翻車峴”。南朝宋代,在竹裡山曾有過兩次重要的戰役。


句容地名故事——聞名於史的竹裡山


據《弘治句容縣誌》記載:“竹裡山在縣北六十里仁信鄉。按《方輿記》雲,行者以其途傾險,號曰'翻車峴'。《元和郡國志》:'山間有長澗高下深阻。舊說神似洛陽金谷。'晉王恭舉兵京口,仗劉牢之為爪牙,使賬下顏延為前鋒。牢之至竹裡,斬延以降還襲恭。宋武帝起義兵自京口至江乘破桓玄將吳甫之於竹裡,即此山也。”

在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初冬,時臨川王劉義慶由江州移鎮南兗州(治所廣陵,在今揚州市西北),鮑照作為劉義慶的國侍郎,與之同行。鮑照在劉義慶門下做一個小官, 卻得跟隨著王府離鄉背井、 東奔西走。來至竹裡,正當寒風料峭之時,又履艱難險阻之地,人生不得已的鬱悶,又襲至心頭。作此紀行詩,便是一種宣洩。京口,今江蘇鎮江市,是從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去廣陵的必經之地。“行京口”猶言往京口。

明代句容有城6座,分別為:縣城、琅琊城、竹裡城、甲城、南城、北城。竹裡城以地處竹裡山得名。

南朝齊永明二年(484 年),崔惠景叛亂,遣驍騎將軍張佛護等六將,在竹裡築城拒敵,名曰竹裡城。

《弘治句容縣誌》載:“竹裡城在縣北六十里,琅琊鄉東陽鎮東二十五,齊永明二年崔惠景叛向建康,派驍騎將軍張佛護、直閣將軍徐元稱等六將,據竹裡,為數城以拒之。”

南朝宋鮑照的五言詩《行京口至竹裡》:

高柯危且竦,峰石橫復仄。

復澗隱松聲,重崖伏雲色。

水閉寒方壯,風動鳥傾翼。

斯志逢凋嚴,孤遊值曛逼。

兼途無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樹令名,細人效命力。

不見長河水,清濁俱不息。

明代邑人曹景曾寫有《竹裡山》一一詩,抒發思古之幽情:

巉巖石筍怒如抽,說到翻車我亦愁。

鮑照吟餘空峴晚,寄奴戰罷野場秋。

北來山勢連京口,西下潮聲到石頭。

羨煞龍潭垂釣客,不關風雨住扁舟。

竹裡城毀後,建竹裡廟,逐漸發展成村,村落以竹裡山定名。明清時,竹裡為裡,相當於現在的行政村。民國時設竹裡鄉。1958年建隊時,為慶祝公社化,將“竹”字改為“祝”字,村名沿用至今。


句容地名故事——聞名於史的竹裡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