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认我们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是当代教育的的一大问题

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就是不承认大多数孩子只是普通人

不承认我们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是当代教育的的一大问题

这些年,教育已经成了人人关注的社会热点,各种改革方案也是出了不少。

说到教育,是学校喊累,家长也不轻松,孩子更累。可是,就算这样,也没人敢停下来。所有人还在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唯恐落后,教育剧场效应愈演愈烈。

到底是因为什么?

笔者觉得可能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思想根源上的问题:就是我们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其实只是个普通人。

不承认我们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是当代教育的的一大问题


1.

望子成龙没有错,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抱有一些美好的期待更没有错。但问题在于,有太多的家长总是幻想着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

从孩子一生下来起,家长们就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一会说话就开始让孩子学认字背古诗,再大些就开始培养琴棋书画各种爱好,上各种辅导班。

而且,中国的家长尤其热衷于让孩子早上学,似乎越早上学就越能证明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

每年小学开学,总有不少家长拉着年龄还不到的孩子,想尽各种办法要把孩子塞进一年级。笔者身边就有5岁就开始上小学一年级的例子。

中国的家长们,就是这样一直做着不切实际的天才梦,直到某一天,发现梦碎了。

你说,这样能不累吗?

不承认我们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是当代教育的的一大问题


2.

而且不止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其实是普通人,整个社会似乎也在加重人们这样的想法。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误导,而且生生地抹杀了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

事实上,真的存在教不好的学生。同一道题,有的孩子讲一遍就会了,但有的孩子老师就算讲上十遍他可能还是不会。这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孩子的智商本就存在着三六九等的问题。

但是,有人出来戳穿这一点吗?没有,这一切都穿上了皇帝的新衣。

整个社会在心照不宣地延续着这样的“美丽的谎言”,把所有孩子和家庭都赶上了高考的大道上。

高中扩招,大学扩招,可是,大多数人起早贪黑地学,最后只不过上了一些二本三本的学校。能上清北的,永远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不承认我们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是当代教育的的一大问题


3.

事实上,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写过: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读大学。

你像德国的中学教育,实行的是分流制。普通文理高中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综合性大学,和国内的本科差不多。一部分学生进去职业高中,之后进入应用技术大学。还有一部分孩子通过职业技术学校之后就直接就业。

这才更符合人才教育的实际,是因材施教。

而反观我们呢,似乎只有高考这一条道。哪怕是成绩倒数的学生,家长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只要努力,就可能上一所重点大学,你要劝他让孩子上职业学校,他准跟你急眼!

可是,绝大部分的孩子其实都只是普通人啊,计算拼上十几年的时间,最后参加高考,可能也只是上了个普通的大学,出来后找一份不上不下的工作,这性价比你觉得高吗?

改变“人人皆是天才”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承认大多数孩子其实只是普通人,对学生实行分流教育,这或许是解决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很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毕竟,一旦不是所有人都指着高考一条道的时候,高考的压力就小了,很多问题或许就不会再是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