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科幻電影有很多,經典也不少,但有一些科幻電影好評如潮,很多影迷卻認為太燒腦,看不懂,或者看起沉悶乏味。不可否認,經典的科幻往往就出現在這樣一批燒腦電影裡,不燒腦,還能叫科幻嗎?

湮滅 Annihilation (2018)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3

根據原著小說《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第一部改變。擊敗劉欣慈的《三體》獲得2014年"星雲獎",儘管電影在國外爛番茄有90%的新鮮度,被譽為"新科幻經典",但在國內至收落了區區4710玩票房,豆瓣評分7.3。

銀翼殺手2049 Blade Runner 2049 (2017)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2

這不是一部適合約會和朋友談資的娛樂爽片,因為它有一種宗教般的肅穆、宏大、緩慢和沉重。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風格和格調甚至敘事層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對比較簡單。這跟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特點有關,這位的作品,無論是《邊境殺手》還是《降臨》,都是那種信息量很大的電影,但故事方面卻很簡單,本片也不例外。

異形:契約 Alien: Covenant (2017)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3

看完全片,我覺得老雷在下一盤大棋!我大膽推測《契約》的結局已引出一條全新的後傳故事線,前段時間老雷在採訪中不是說過嗎?還要拍一部叫《異形:覺醒》的前傳,以及三部《異形》新續集!那麼《契約》的後續很可能就是這三部新續集,而連接《異形1》的重任,以及解答所有剩下的疑問,應該會交給《異形:覺醒》,畢竟老雷在採訪裡也提到:前傳三部曲按時間順序是:《普米》、《覺醒》、《契約》。後兩者分別引一條時間線不是不可能

降臨 Arrival (2016)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7

影片可以視作露易絲寫給女兒漢娜的一封信。被打破的線性時間是編劇的伎倆,首尾形成了一道環。同原著一樣,電影著重構建第三類接觸的對話體系,整個設定的鋪陳和氛圍營造引人入勝,然而這一切加法都是服務於做了減法的母女線,給予觀眾對未來部分的遐想空間,傷感的結局可想而知。與其說它是科幻,不如說它更像哲學。

星際穿越 Interstellar (2014)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9.2

相比諾蘭之前的片子,這部顯得比較慢熱。然而前兩段的層層鋪墊終於迎來了第三段主題呈現的水銀瀉地。Inception僅僅一筆帶過的親情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核心母題。麥康納和查斯坦的精湛演技,膠片IMAX呈現出的影像質感,實拍特效的震撼人心,平行剪輯的完美流暢,寂寞大叔創造性的管風琴配樂,神一樣的諾蘭

超體 Lucy (2014)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1

多好的一個哲學議題,製作再精良就更好了。物質與精神二分只不過是一個忽視了時間與運動的愚蠢認識。而時間與運動是統一的,兩者是一回事,物質只是運動在低能狀態的一種形態。這部電影是理解伯格森和德勒茲理論的教科書。

明日邊緣 Edge of Tomorrow (2014)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0

一開始以為是《洛杉磯之戰》和《環太平洋》的結合 ,然後出現了《土撥鼠之日》和《源代碼》式的輪迴,後來是《史密斯夫婦》的雙雄作戰,過程有《拯救大兵瑞恩》和《全金屬外殼》的精神輸出,結局是《X戰警:逆轉未來》那樣的圓滿。—何時我們的長城、故宮也能像埃菲爾鐵塔、盧浮宮那樣在電影中被毀啊?

前目的地 Predestination (2014)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7

自己遇到自己,自己愛上自己,自己搞了自己,自己生出自己,自己偷走自己,自己追蹤自己,自己阻止自己,自己炸燬自己,自己殺掉自己。

全篇都在講一個字:宿命。

機械姬 Ex Machina (2014)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5

人類創造自己的毀滅者。想起前陣子細細讀完某篇分析人工智能的3萬字長文後心頭的寒意。從倫理角度講,片子的主題是雙重意義的弒神與弒父,人類僭越自身的神,也終被自身的創造物所僭越。人工智能發展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後果,與片末的結局一樣,都是寫好的命定,不過早晚而已。片子體量雖小,格局不小。

所謂細思極恐!

彗星來的那一夜 Coherence (2013)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4

不知道我還是不是我。睡一覺,過一晚,說不定舊我早已被此刻打字刷豆瓣的我殺死調換,因為據說夢是平行世界的記憶顯現。把自己敲死挖坑埋了這種念頭,估計誰都有過。總覺得會有個更好最好的自己,也是種心魔吧,得治。反正不管有多少個平行世界存在,我敢肯定,那些我不認識的我也都愛涮海底撈小肥羊。

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 (2012)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3

難得在影院看到這麼正味的科幻片,真是過癮。在情節上與《異形》做了很多呼應,包括法鯊的角色。同時解釋了當初的很多疑惑,異形的起源,巨人族,還附送了人類的起源。斯科特繼續在拓展他的世界。看這個片可能稍微要做些功課,不敢保證適合所有人。。

源代碼 Source Code (2011)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1

還好結局不是停在最後那一吻上,否則我給不了五顆星。希望在美好時停住,其實是內心脆弱的表現。從美好開始,延續下去,才飽含未來充滿的堅強和希望的力量。誰的人生沒有遺憾?但你要相信,在另一個世界,那些遺憾會被彌補。


盜夢空間 Inception (2010)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9.3

“既然做夢,就做大點” 這句太深得人心了。

——2010年最天才的電影。“誰又能說,現實不是夢境。”


無姓之人 Mr. Nobody (2009)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2

一部需要全神貫注去看的電影,感覺兩個半小時的影片裡裝了太多東西,不過好在導演並沒有把它拍的很混亂。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引申出了如此眾多的生活軌跡,就好似鐵路的軌道一般,在分離與交集中縱橫延伸,但終究通往的是不同的終點


時空罪惡 Los cronocrímenes (2007)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2

很多人無法理解該片的起始,感覺該片最大的bug是誰來主導第一次,無始有終。我的理解是,我們看到的電影,是已進入穩態,最後一次穿越後的時空。而穩態之前的時空電影並沒有體現出來,但不代表沒有,劇中也給出數個暗示。時空罪惡裡,進行第一次穿越的應該是那個科學家,60分49秒處,科學家說了“這本該發生在我身上。”因此可以推斷出,若不是主角出現,應該是科學家發生了第一次穿越。因此猜測電影之前,脊椎動物已發生4次以上的穿越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 (2004)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7

埃文不停的改變過去的選擇,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完美的未來。可事與願違,往往導致更加悲劇化的結尾。人類對自己的認識一度忘乎所以,以為自己就是上帝,而最終仍將認識到自然的種種限制,但正是這種限制,體現了生命的意義、抉擇和努力的意義。當我們回首往事,自然會對以往的錯誤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這些錯誤、這些道路,成就了我們的個性;正是這些痛苦使我們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銘心。

記憶裂痕 Paycheck (2003)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2

“如果你給某人看他們的未來,他們就沒有未來了。奪去未來的神秘性,就等於奪去了希望。”原來吳宇森也能拍出這種比較有人情味的科幻懸疑片,當然結尾仍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他標誌性的白鴿,儘管出現的很突然~本片從主人公的視角對製造預見未來的機器進行了反思,一個人對自己性格習慣的判斷也會改變命運。

入侵腦細胞 The Cell (2000)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4

這部電影被歸類到恐怖、驚悚一類,事實上是綜合了科幻、心理學、後現代藝術、以及宗教感的電影,值得一看。

自從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問世以來,人對自我的認識和表達突然獲得了一個無比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空間。電影可以把這個空間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呈現出來。《源代碼》、《盜夢空間》以及這部《入侵腦細胞》多少可以歸為一類。

黑洞頻率 Frequency (2000)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3

一張特殊的父子合影感動了無數人。同樣是父子題材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眾,兩人通過電臺得到聯繫,改變了雙方的時空,使歷史的人和事發生轉變。很值得一看,你會感覺即使改變歷史你認為好的也並非有好結果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蝴蝶效應,縝密的邏輯構思成為了影片引人入勝的張力,而扣人心懸的親情羈絆,則編織了電影溫情的脈絡,這是一部科幻、懸疑、親情交融於一的佳作,電影即讓人為之屏息,也在最後動人於心。


異次元駭客 The Thirteenth Floor (1999)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3

柏拉圖說: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中。假如這個世界原來就是虛假的,假如一切早就存在了,會怎樣?《異次元駭客》預示了這種誘人但可怕的可能性。


黑客帝國三部曲 The Matrix (1999)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8、8.4、8.5

我們正在融進《黑客帝國》所所造的matrix(機器母體)世界中,網吧、電腦、手機就是讓我們活在虛擬世界中的《黑客帝國1》連接尼奧身體的那些管道。


移魂都市 Dark City (1998)豆瓣評分:7.8

《移魂都市》(惡!這譯名真惡俗!)是軟科幻電影的風向標,影響了日後一眾著力於哲學思辨,倫理人文的科幻電影諸如《第十三層階梯》和《黑客帝國》。小J不尿尿,各有各的道,道理類似於騙姑娘上床。《黑客帝國》屬於硬科幻電影,沃卓基兄弟財大氣粗,想硬就硬,即使是感官動物也可以得到滿足;而另一分支的後嗣《第十三層階梯》則要加深自身的內涵,思想過硬,那些多愁善感的姑娘經不住靈牙利嘴也乖乖就範


超時空接觸 Contact (1997)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9.3

假若有人要我推薦好的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無疑會首先上榜,緊接著我會毫不猶豫報出以下名單:《十三層樓》、《銀翼殺手》、《索拉芮斯》、甚至《eXistenZ》。可有一部影片在我心裡,一直躊躇,拿捏不準它的“屬性”,它好得那樣鼓舞人心,明顯的暇疵卻又讓人無法釋懷,看的遍數越多,這種“不滿”越發加劇,這就是美國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繼《阿甘正傳》大獲成功後,本想再接再厲再下一城的科幻電影《超時空接觸》(Contact)。

心慌方三部曲 Cube (1997)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7.9、7.1、7、3

一部非常奇特的電影。一群人被關入一堆立方體小格子組成的迷宮中,迷宮中有大量的各種殺人機關。這些人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從這個迷宮中脫險。當我看完這電影,第一個感覺就是,這電影應該不是出自美國人之手。然而當我發現她的導演是個加拿大人的時候,還是讓我很吃驚。我原以為應該是歐洲人,更可能是東歐人,才會對官僚極權社會有這麼深刻的理解。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科幻+燒腦,這25部電影滿足你大腦的需求

豆瓣評分:8.6

首先你得忍者看完第一遍,覺得不知道在說什麼;看了第二遍,覺得好像有點意思;看第三遍,知道原來這個電影講述的是多個主題啊,看第四遍,覺得好像看懂了點什麼;看了第五遍,啊,真他媽太牛了!這可是1968年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