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殼漁輪到漁業航母 黃海水產研究所調查船的那些事兒

從木殼漁輪到“漁業航母”,說說黃海水產研究所調查船的那些事兒

春暖花開,乘船遠航。

4月6日中午,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鳴響,“北斗”號海洋漁業調查船緩緩駛離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碼頭,前往黃渤海,執行調查任務。

从木壳渔轮到渔业航母 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的那些事儿

耕海牧漁,生生不息。從1949年由上海遷至青島後,70年裡,一艘艘科學調查船離港起航,引領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之路。

70年裡,從木殼的“京漁”輪,到鋼殼的“黃海103”號、“黃海104”號,從挪威贈送的“北斗”號,到2012年建成的“中漁科101”號,再到今天世界一流雄姿勃發的“藍海101”號,從一個側面清晰地反映了我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研究的發展與深入,背後折射的是我國海洋漁業科學事業的飛速發展,從小到大、百折不撓,從淺藍走向深藍,從近海挺進大洋。

朋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科學調查船!

從“木質時代”向“鋼質時代”邁進

拉開新中國海洋漁業調查序幕的,是一艘木殼漁輪——“京漁”輪調查船。

从木壳渔轮到渔业航母 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的那些事儿

黃海水產研究所自上海遷至青島後,大面積的海洋漁業資源調查工作始於1952年。當時僅有一艘總噸位為86.54的“京漁”調查船(後改名為“魯漁2號”和“黃海2號”),該船原系美國製造的木殼漁輪,解放前夕曾沉入上海黃浦江內,打撈大修後撥交研究所使用,其馬力為200左右,航速8海里/小時。1964年4月13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以(64)水計字第90號文批准報廢。

木殼船之後,鋼殼調查船出現,調查船也從“木質時代”向“鋼質時代”邁進。

1959年底,由上海求新造船廠建造鋼殼調查船兩艘,命名為“魯漁3號”、“魯漁4號”,總噸位約160噸,250馬力,航速9.5海里/小時,後又分別更名為“黃海3號”、“黃海4號”。

1962年春,該所由上海求新造船廠建造了一艘鋼殼調查船,並命名為“黃海1號”,總排水量300噸,600馬力,航速10海里/小時。1964年曾用該船參加石油部石油勘察第六大隊(天津塘沽)的渤海灣油田勘察工作,後於1965年將該船調撥給該隊使用。1969年8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的指示,將“黃海1號”船調撥給石油部646廠一大隊。

1963年,黃海水產研究所由石島鎮黃海造船廠建造了木殼機帆船兩艘,命名為“黃海5號”、“黃海6號”,總噸位約40噸,80馬力,航速7海里/小時,後於1968年調撥給浙江省水產供銷公司。

1978年,科學的春天來臨,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述,全國科學大會的精神,讓黃海所的科研工作者激動不已,大家日以繼夜、爭分奪秒地開展科研工作。與此同時,1979年6月到11月,半年內,黃海所接連建造了三艘調查船——“黃海102”號、“黃海103”號、“黃海104”號,後兩艘是鋼殼漁業資源調查船。中斷多年的海洋漁業調查再次起航,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讓海洋造福人類,使科學研究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再次踏上征程……

1979年6月,黃海水產研究所由膠南縣泊裡鎮造船廠建造了一艘小型木殼沿岸工作船,命名為“黃海102”號,主機功率80馬力。

1979年11月,由旅大市漁輪修造廠建造了兩艘鋼殼漁業資源調查船,命名為“黃海103”號、“黃海104”號,主機功率為600馬力,378噸,航速11海里/小時。

從“功勳調查船”到“漁業航母”

如今,黃海水產研究所擁有海洋漁業資源科學調查船“北斗”號、近岸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船“中漁科101”號、“中漁科102”號、“藍海101”號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構建起了在近岸、近海、外海及遠洋等開展海洋漁業科學考察的共享平臺,我國海洋漁業綜合調查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

1.“北斗”號

1984年10月,挪威王國贈送我國鋼殼漁業資源調查船一艘,由黃海水產研究所負責管理使用,命名為“北斗”號,該船長56.4米,寬12.5米,滿載吃水6.4米,總噸位1165噸,主機一臺2250馬力,輔機兩臺各450馬力,航速10節,定員56人。船上裝備先進的導航通訊儀器和科研設備,採用可變螺距推進器,前後橫向側推器,可以在冰區以外的全球水域進行作業。設聲學儀器室、水文實驗室、魚類實驗室、海洋化學實驗室、物理海洋實驗室。配備彩色探魚儀、底層拖網、變水層拖網、浮游生物拖網、CTD、地質取樣等科研設施。

从木壳渔轮到渔业航母 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的那些事儿

“北斗”號先後承擔完成了多項國家重大海洋科研調查任務,取得多項國家級科技獎勵,為我國海洋漁業資源及環境保護、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等做出重要貢獻。

从木壳渔轮到渔业航母 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的那些事儿

30多年來,“北斗”號累計出航350餘航次,安全航程四十餘萬海里,年均海上作業150天。承擔的科研項目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1992年,“北斗”號被原農業部水產司授予“鯷魚開發先進船”榮譽稱號、2007年被農業部授予“功勳調查船”榮譽稱號、2013年又獲“全國農業先進集體”稱號。

2.“中漁科101”號(曾用名“‘黃海星’號”)

从木壳渔轮到渔业航母 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的那些事儿

2012年8月,建成“中漁科101”號近岸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船,是農業部黃渤海漁業資源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項目重要建設內容。

“中漁科101”號的投入使用,填補了我國沿岸和港灣海區無專業漁業調查船的空白,為開展黃渤海沿岸漁業資源及環境調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區域漁業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共享平臺。

3.“中漁科102”號

从木壳渔轮到渔业航母 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的那些事儿

“中漁科102”號是農業部300噸級漁業資源調查船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海所新建的一艘總長42.8米,總噸位398,主機功率約634千瓦,定員30人,續航力4000海里和自持力30天的漁業資源調查船。

“中漁科102”號集捕撈、調查、科研於一體,自行開發研究,技術水平和調查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船上設有漁業資源實驗室、海洋環境實驗室、聲學評估實驗室等,主要科研設施包括科研魚探儀系統、無線拖網監測系統、CTD、船載多普勒海流儀、底層拖網、阿氏網和浮游生物拖網等,可開展黃渤海區漁業資源和環境專業科學調查研究任務,為我國近海漁業科學調查和高新技術研發提供必要的平臺。

4.“藍海101”號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

从木壳渔轮到渔业航母 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的那些事儿

隨著我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逐步推進,2018年9月12日,被譽為“漁業航母”的3000噸級“藍海101”順利下水。

該船是我國最大的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之一,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

“藍海101”號操縱靈活,適航性和耐波性較好。船體總長84.50米、型寬15米、滿載排水量3297噸、續航力達10000海里,配備有國際先進的科學調查系統。

船上設有漁業資源實驗室、生物環境實驗室、理化環境實驗室、聲象評估與遙感實驗室、漁業生物學實驗室等,主要科研設備包括科研魚探儀系統、無線拖網監測系統、CTD、船載多普勒海流儀、衛星遙感接收系統、側掃聲納系統、淺地層剖面系統底層拖網、阿氏網和浮游生物拖網等。

从木壳渔轮到渔业航母 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的那些事儿

2019年4月,“藍海101”已經完成第一次海試。

“藍海101”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所負責建設和具體運維,主要承擔海洋漁業資源與漁業環境的常規、專項和應急調查監測以及海洋綜合調查和研究工作。與“藍海201”一起將成為未來10年內中國開展海洋漁業科學調查的主力軍,與三大海區現有和待建的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相互補充,形成完整的全國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船體系。

“藍海101”與“藍海201”建成並投入使用後,將顯著提高中國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裝備水平,提升中國海洋漁業科學技術研究能力,為中國乃至世界漁業的科學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藍海101”號即將遠航。中國海洋漁業科學事業,將繼續向著深藍,劈波斬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