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最合適的主帥其實是他,可惜萬曆君臣卻選了楊鎬

薩爾滸之戰是大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年初,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薩爾滸之戰以明朝攻圍後金,後金防衛反擊的形式發生,在這次戰役中,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此戰役以明軍大敗而告終。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

薩爾滸之戰最合適的主帥其實是他,可惜萬曆君臣卻選了楊鎬

薩爾滸慘敗至此,再次證明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將無能累死千軍!這個將,在這場戰役中指的是楊鎬!

楊鎬,字京甫,河南商丘人,曾經參加過萬曆三大徵的抗倭援朝戰役,但是具體的表現呢?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當然楊老先生在朝鮮也是打過勝仗的,但只是小勝。同樣,楊鎬也打過敗仗,不過那可是一潰千里的敗仗,比如說蔚州之戰!這次萬曆君臣啟用他作為大明軍隊的統帥,也是絞盡了腦汁了,為啥這樣說呢?

其實都源自於明朝一條極其操蛋的領兵制度,文官領兵制度!雖說,大明四路將領杜松,馬林,劉鋌,李如柏都不是泛泛之輩,都可以獨當一面的將才,但是他們不是文官。在那會兒,有過帶兵履歷的而且又是文官的雖然少,但也不是找不著,但是跟內閣首輔方從哲關係好的,那就只有楊鎬了,於是楊鎬同志光榮上任,直接把大明朝帶溝裡了

薩爾滸之戰最合適的主帥其實是他,可惜萬曆君臣卻選了楊鎬

薩爾滸之戰有人說用了楊鎬,終於瞎搞了一大搞,喪師辱國。我看萬曆用楊鎬倒並不是除了此人無人能用,主要是楊鎬有後臺,跟內閣關係好,不然李化龍肯定是更合理的人選。

萬曆三大徵,名聲最大的當然是抗日援朝,但是規模最大打得最慘的,肯定是平定播州楊應龍了。作為這場平叛之戰的主帥,李化龍肯定是個優秀的統帥,此人在遼東也經略多年,對蒙古對女真都是知根知底,其次李化龍平定播州,展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有相當的水準,軍事水準比之李成梁或有不及,較之李如松應該毫不遜色!最後是李化龍深孚眾望,彪悍如劉鋌都均是期原先的部將,號令一出無敢不從,不像楊鎬,沒人鳥他。

薩爾滸之戰最合適的主帥其實是他,可惜萬曆君臣卻選了楊鎬

當然,李化龍的不足就是年齡稍大了點,不過廉頗老矣還是能飯的,之前李成梁七十多了一樣被起用。要是李化龍率師平撻,我看努爾哈赤一戰而挫,哪會有後面的屁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