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和“土三七”傻傻分不清 七旬老人亂服中藥導致肝腹水

杭州網 記者 楊威 通訊員 顏妤

杭州網訊前幾天,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來自上虞的謝爺爺今年70多歲了,來醫院就診的時候卻像個孕婦般挺著一個大肚子,很是顯眼。

謝爺爺回憶道,自己身體一直很好,今年2月初開始無緣無故肚子變大,感到肚子脹,一開始沒在意,可後來肚子越來越大,原先的衣服褲子都穿不上了。

到當地醫院就診發現爺爺肚子裡有大量的腹水,隨即入院治療。在當地醫院治療後沒有好轉,家裡人十分焦慮,最後帶著爺爺趕到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就診。

醫生在患者B超、CT等檢查中發現,謝爺爺確有肝腫大、腹水情況,(正常狀態下,人體腹腔內有少量液體(一般少於200ml),對腸道蠕動起潤滑作用,而任何病理狀態下導致腹腔內液體量增加超過200ml時,稱為腹水。)而謝爺爺的腹水遠遠超過了200ml。

那麼,但引起爺爺肝硬化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仔細詢問病情得知,原來謝爺爺在2018年12月吃過家裡自己種的土三七,聽老人說,服用土三七水,可以治療跌打損傷,散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功效。小手指這麼長的土三七他竟然泡了5,6根服用。難道謝爺爺的病情和這看似營養的土三七有關嗎?

一聽到“土三七”三個字,大家心裡有數了。為了確認原由,肝病科陳公英主任隨即組織了由血管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消化科、胃腸肝膽外科等通力合作的多學科聯合會診。

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謝爺爺先後做了增強磁共振、肝靜脈壓力梯度測定(HVPG)、經頸靜脈肝組織活檢等一系列檢查,專家組詳細分析了病情,綜合判斷,果不其然,謝爺爺被確診為“肝竇阻塞綜合徵(SOS)”。

(肝竇阻塞綜合徵(HSOS),又稱肝小靜脈閉塞病(HVOD),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肝血竇、肝小靜脈和小葉間靜脈內皮細胞水腫、壞死、脫落進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內淤血、肝功能損傷和門靜脈高壓的一種肝臟血管性疾病。)

多學科會診後,專家組最後決定,手術方式採用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TIPS),由血管介入科周兵主任主刀。

手術後,謝爺爺的肚子很快就小下去了,肚子脹的感覺也慢慢消失了,體重恢復了正常,家屬感到非常高興,連聲謝道多虧了多學科的專家聯合會診,成功為爺爺制定了最佳治療方案。

陳公英主任說,三七能夠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民間流傳已久,不少老百姓對它的認識根深蒂固。殊不知,三七是個系列家族,名字中帶三七的中藥就有七八種。正宗的三七屬五加科,與人參同屬,三七可用於跌打損傷及心腦血管淤滯的調理,而“土三七”雖和三七僅一字之差,卻是天然之別。

陳公英主任解釋道,謝爺爺食用的菊科“土三七”中含有一種叫“吡咯烷”的毒物,食入會導致肝臟血竇中內皮細胞損傷,肝臟的小靜脈閉塞,導致肝臟的血只進不出,引起門靜脈高壓增加,肝功損害,形成腹水、黃疸、食管靜脈曲張、脾腫大等類似肝硬化的症狀。

“每年基本都會接診誤食土三七導致腹水、肝腫大患者,大都來自農村。”陳公英主任說,“這種病早期很難發現,往往都是腹水後才發現,一旦發生後果就會不可預測,因此日常規避誘發疾病的藥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醫生提醒,引起肝竇阻塞綜合徵的藥物常見有以下幾種:

1. 中藥:

• 菊科的千里光屬、澤蘭屬、

菊三七屬和蜂鬥菜屬;

• 紫草科的所有屬;

• 豆科的豬屎豆屬和野百合屬;

• 蘭科的羊耳蒜屬;

2. 其它藥物:

肝臟放療及聯合使用白消安和環磷酰胺也是危險因素,長期使用免疫抑制患者也可以引起SOS。

因此,陳公英醫生提醒,廣大市民朋友不要盲目服用所謂的土中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若要服用三七粉,建議去正規醫院或藥店購買,切不可自己種植服用或者在不正規的地方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