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季,山岗上的花开花谢(十三)一转业地方(十九)

经历了1976年全国的山崩地裂,又过了一年,宋民庭转业地方的报告迟迟没有批下来,转业地方工作安排一波三折,宋民庭抗命上级的第一次转业地方去贵阳的工作安排,不听从上级工作安排走战友情谊就只剩下二个选择一是回老家工作,二是去穷乡偏僻小县工作,那里刚刚有个空缺职务适合他的部队级别(任职县公安局政委兼任武警中队教导员)。抗命上级工作安排留给宋民庭的选择就不多了。宋民庭坚决不回老家工作,他选择去了穷乡偏僻小县。宋民庭转业地方工作选择在家庭引起一场纷争。

张爱琴再也忍无可忍指责宋民庭:“为了你母亲,你去了低海拔区武装部工作,为了你母亲,你再一次抗命去贵州贵阳工作,你想干啥?一次抗命,二次抗命,工作安排越来越不如意,职务也不如意,你眼里只有你母亲,哪里有我和孩子?”宋民庭只能耐心地解释:“你知道我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在高原山区差点丢了命,我不想从青藏高原下来又到云贵高原,我再也无法忍受母亲在高原山区颠簸的艰辛,老母亲有个三长两短,我一生内心不会安宁。老家很好但我不能回去工作,你知道我父亲六弟兄,家乡亲戚众多,我回家乡做官,他们难免会求上门的。我工作原则性强不想因工作原则底线损害亲情,闹得家族不和老母亲伤神自己内心不安宁。我工作上听从上级安排身不由己没多大选择余地,不是因老母亲的身体缘故我不会抗上级工作安排命令。你要理解我的我个人家庭的难处,你也要理解我工作上的难处。”宋民庭试图做通张爱琴的思想工作,他本身在家权威人物,不怒而威,他不解释自作主张,张爱琴也没法。他还是想说服亲人支持他人生第二次重大选择。

转业地方工作安排问题让宋民庭和张爱琴起了很大争执,争执的焦点不是部队上级领导作出的转业地方去贵阳的工作安排。张爱琴在青藏高原生活时间长了,她也不想去云贵高原的贵阳生活。张爱琴她想回老家,她极力想说服宋民庭回他们共同的家乡。在这个问题上宋民庭原则立场太强了一点不妥协,他是坚决不回他的故乡。他和他的家人考虑问题的思维不在一个层次上,他的家人和亲戚想他回家乡一是因为家乡地理环境不错,二是回去工作生活方便安逸。宋民庭不回家乡是从工作上考虑的,他的确是原则性和人性兼备的领导,他把原则性放在工作前面,又兼顾中国人情社会的人情世故。他怕回故土工作难开展,因为坚持工作原则性把亲戚得罪完了,老母亲埋怨他会得不偿失。回去工作搞一团和气不得罪家乡亲戚就必然要牺牲工作原则底线,这是宋民庭参军到部队接受革命工作以来万万忍受不了的事情。他考虑的这些问题对工作上要求不高一般干部的确不是事情,回家乡工作搞一团和气拿党的原则底线做交易活得比谁都滋润的干部现在不少的,在高原部队培养成才的宋民庭在这方面就太不开化了,这也是那年代毛主席领导的干部的通病。普通人眼中的小事在他眼中就是天大的事,这就是宋民庭绝不妥协的工作原则底线,也是亲人和老家亲戚不能理解他的地方。他去世后的若干年,家乡的“保保”提起这事还忿忿不平,他认为宋民庭放着条件很好的老家不回,非要去交通不便的穷乡偏僻之地工作让她感到非常不理解。

当时的公安部门和军队有千丝万缕的瓜葛,公安领导都出自军队,在作战指挥、敌情侦探、地方保卫、关押犯人、抢毙要犯等方面离不开军队的支持。后期公安从军队体制单例出来,公安一把手还是兼职地方武警部队政委,在宋民庭生活时代,那时抢决要犯都是地方武警执行,当时是抢决俗话“拷沙罐”,需要武警部队执行抢决任务,公安一把手都要兼职地方武警领导,省、专署、县公安领导都要兼任省军区、军分区、县大队军事首长。宋民庭在部队常年工作,有丰富政治经历和作战指挥、部队训练经验。

如果不是宋民庭的老母亲只有他一个儿子并长年随军,部队也不会放他转业地方,就算转业地方也是年老了。宋民庭常常给儿女说:“我这一辈子把你们几世的兵都当完了,你们可以不必当兵了。”他说的实话,他也是部队培养的人才,不是他老母亲,部队不放他回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