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子够34亿人居住,为什么房价还在上涨?

刘全战略研究


中国房子空置率居高是不争事实,但精确到够34亿人居住,应该是非官方数据,其中可能不包括农村自建房、小产权房等房源。至于有这么多的房子,房价为什么还在上涨,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够住不代表有人住。

现在有些小区的房子属于老破旧类型,房子的品质、结构、设施,以及小区的内部环境和外部配套设施都很差,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不愿意居住,有改善型需求的人已经搬进了新房,老房子要么空在那里等拆迁,要么出租,这部分房子就成了多出来的房子。

2、量大不等于均衡。

说房子够34亿人居住,带有典型的平均主义色彩,如果所有房子真能够均衡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大家都不缺房子,房价就不是上涨而是下降的问题了,关键在于房子是可以自由买卖的私有商品,是不可能被平均化的,上涨和下降也不能由一方说了算,那些已经有房或持有多套房源的人,谁会愿意自己的资产贬值呢?大家都盼着涨的越多越好,特别是那些炒房的人,之所以不降价出售,是对市场存在看涨预期,能扛就扛着呗。

3、计算方法不对。

说房子够34亿人居住,应该是按照人均居住面积得出来的数据,比如是按照人均40每平来计算的,这样算对房价高、房源紧缺的一二线城市可以,但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普遍是大于这个数据的。另外,很多有钱人住的是面积数百平的别墅,按套内面积计算可以住5~10人,而实际上可能只住了3口人,显然被平均化了。

4、区域分配不均衡。

说房价还在上涨不能一概而论,比方说有人口和产业支撑,掌握很多城市优质资源,对其他地区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一二线城市,大家都争着往那跑,人多房子少房价一定是上涨的或未来具有上涨潜力,而大多数情况相反的三四线以下城市目前的房价是停涨的,未来下降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总体情况来说,房价上涨的原因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

5、城市化浪潮推动。

若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属于正常,为什么有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在上涨呢?这与城市化潮流有关:现在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小城市人在大城市买不起房,很多人选择返乡置业;而当地的农村人出于小孩上学、结婚等原因,也在城市里买房;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还没有结束,一些地方货币化安置还没有退场,城镇化建设还在前推等等,市场还有一定的需求量,导致一些商品房库存量不足的城市房价上涨。

6、建筑成本增加。

目前土地、建材、人工等成本在不断增加,房价自然会水涨船高,面粉涨价面包能不涨价吗?另外,房价上涨的原因还有政策、市场、金融、环境等等,不再一一讨论。


抽时间来看看


咱们先讨论中国的房子到底够不够34亿人住,我来讲一个身边发生的故事,我想更能说明房子够住但是为什么房价还在上涨。

白菜的天与地

记得那是2010年的时候,老亮回老家过年,发现路边很多人家的院子外面堆满了白菜了,整个村路两边简直就是白菜墙。后来老亮问爸爸,为什么大家都把白菜扔了,多可惜啊!爸爸跟我说,今年的白菜价格太低了,收白菜的都不来,如果自己拉到市场上去卖,每斤只能卖几分钱,还不够用车和人工钱,所以大家只能把白菜扔了。

老亮看到这样的场景,猛然意识到这种情况太不正常了,所以春节以后回到城市,在去买菜时特意留意了一下白菜的价格,白菜的价格每斤达到了2元多。

资本决定价格

老亮亲生体会到的这个事,让老亮更加体会到,在资本的世界里绝对不是简单的供求关系决定市场的价格。资本是绝对可以影响价格、绑架价格的。老亮亲身体验的白菜价格这个事可能很多都不知道,但是蒜你狠姜你军大家都知道吧。

我回到房子的价格,之前我就谈过,现在每家多套住宅的人多的是,但是因为大家都看好楼市,所以这些房子没用用来居住,而是用来当做商品被囤积起来了。所以,只要还有人囤积房子,那么房子的价格就很难降下来。

但是资本也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房地产市场也很难摆脱这种规律,20年长线大涨终会有下跌的一天。李嘉诚逃离房地产市场,万达出售了所以的地产项目,同时表示以后不会投资一平米的房产项目,这些都预示着房价已经在顶部了。

正式基于以上的原因,现在相关部门对2019年以及今后的房子价格政策是维稳。早上看了一个新闻,你觉得这是为哪般?


老亮说房专注房子那些事,喜欢老亮请关注老亮,有不同意见欢迎点评交流!


老亮说房


小县城,这是前提,注意是县城,一家两套是常态,新旧更替。国人的居住条件是逐渐改善的。记得七几年,八几年,一家能分到一间或者两间宿舍就是奢望,后来进一步改善,八九十年代换三件或四间平房。再后来九几年后期.零几年逐渐出现小平方的五六七八十平米的楼房,再到零几年末期的五层一百多平,部分配车库的楼,到现在的高层,小高层电梯房,家家带车位,随着老龄化与前期平房的老旧淘汰,不带电梯的房子不适应居住,而电梯房除了旧城改造一部分,也是婚房,老年人住上的不多,新规划的新城区,配套跟不上,也不适合居住,所以短期存在供需矛盾,房子存量不少,适合人群比例不协调,还需要慢慢消化。开发商如果动脑子,市场空间还是不小的。老年人住三楼以上的无电梯房大有人在。


清风不清89841881


住房的居住属性早已退居其次,排在第一位的是它的金融属性。

先看个案例

据报道,深圳一位炒家,借1000万通过高评高贷,在龙岗买了12套房,结果现在要哭了,房子不好卖,要断供了,银行把它收走,现在在走法院拍卖程序。据阿里拍卖网数据,深圳2019年1月法拍房突然激增,数量为3810套,而2018年全年仅1930套。

可见,一旦楼市不能大涨,或略微下跌,对杠杆炒房都是致命打击。也由此可见,有多少人期望通过房市实现财务自由,毕竟这个市场过去十多年一直在涨。

宽信用助推房价

银行一直是对实体谨慎,对房贷积极,2018年全年新增贷款16.17万亿中,个人住房贷款4.95万亿,住户贷款7.36万亿,占新增贷款的30.6%和45.51%。可以想象,2019年货币如果转向宽松,将继续支撑房价在高位震荡。

每次央行的宽货币,宽信用,大头都是被房地产吸走,而股市只是凑在边上有一口没一口吃着。所以发展到现在,股市的总市值不到楼市的十分之一。

房市长牛造就巨无霸房企

长达十多年的牛市造就了无数巨无霸的房企,恒大2018年业绩再增长90%,料将突破770亿。目前恒大、万科和碧桂园已经成为房企三巨头。后面还有很多第二梯队的,正在你追我赶,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总结语

据西南财经大学最近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我国城市家庭财富配置中,金融资产占比11%,而房产占77%。意味着国人77%的钱堆在房地产身上。这个比例如果摊在个人头上可能更高,因为很多家庭存款为负数。

在这种情况下,今天房价的金融属性已经难以撼动,宽货币、宽信用首先得益的就是房价,居民也习惯将房子作为抵御通货膨胀,实现保值升值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


天下会会天下


针对这个情况其实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第一、大城市一个按人均面积和套数来收税,如一个家庭四口人100平米以下免税,超100平米每年征税!第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以适当宽松按套数征税,第一套免,第二套房以上或每年阶梯式征税,第二套每年征20000,第三套100000,第四套200000!第三、要买房必须处理现有房产或要改善居住第二套房产登记一年内必须卖掉第一套,不然继续交税!第四、各地方规定一个城市个人只能购买一套房!第五、房产购买后不足十年再次出售重税!第六、房屋闲置6个月以上缴纳闲置税!办法其实还有很多,关键是国家愿不愿意出手!


抱枕入梦


因为没让拥有多余房产的家庭把多余住宅吐出来!强烈要求人大代表提议:一户家庭最多一套房,多余住宅房产限期三个月内处理掉,保证自己所在以户口簿为准的家庭最多只有一套房!卖掉,送人,都可以!还要保障一户家庭最少一套房,也只有一户家庭最多一套房才能保证一户家庭最少一套房!因为把多余住宅房产进入市场增加供给量,二手房房价会降低,买不起新房的直接购买,从全家全国无房产家庭变成全家全国最多一套房!这样刚需客越来越少,新房价格也一降再降,因为拥有购房资格的全家全国无房产家庭越来越少!还有一部分打死不做城里人的农村农场主家庭已经住进新农村集中居住小别墅啦!所以中国房地产的最高纲领就是:户户有房!口号是:一户家庭最多一套房,一户家庭最少一套房!措施:限期炒房客家庭把多余住宅房产三个月内处理完!进程:第一个月全国公务员家庭带头清理多余住宅房产!第二个月党员家庭带头处理多余住宅房产!第三个月普通老百姓的炒房客家庭处理掉多余住宅房产!否则…


高必玉太公咨询收款码


针对国内城市房屋的空置率,国家电网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就是那么每个房屋里面的电表的运行情况,根据运行情况,95%的住宅房屋每月至少用电10度。可以证明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屋的空置率并不高。其实每个你看不起的破房子里面都住满了人,电表都在转!

我们可以通过每家每户每月的电表的运行情况来证明房屋的空置率并不高,目前中国的每个家庭的用电电表的运转率(月耗电量十度以上)是95%以上。

我还没有听说中国的房子够34亿人来住的这个消息。如果是够34亿人来住的话,也要看是什么标准。如果每个人是十平方的话,大概是够的,但实际上是现在每个人大概要50平方才能够住的舒服。所以我认为如果是按人均50㎡的标准的话,中国现在的房地产的存量是远远不够34亿人来出的,甚至是不够14亿中国人来住的。

我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持谨慎咯乐观态度。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城市化率的水平还很低。

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只达到50%到60%。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城市化率是百分80左右,中国现在还有六亿多的农民。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急需要到城市里来发展,来买房子来安家落户。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情况下,房子仍有部分潜力。

第二,城市里的家庭需要置换房子。

目前城市家庭对自身居住的环境和面积等并不满意。还有小区的位置也有不能让城市家庭满意的地方,所以很多城市家庭都有强烈的置换欲望,小房子要变大房子,非学区房要变学区房,非地铁房要变地铁房。所以城市家庭对新的住房的渴望也是非常强烈的。

第三是城市里面四五十年以上的老房子,旧房子也很多。这些老房子旧房子已经接近了使用年限。需要被新房子来替代,所以需要建很多的新房子。所以新房的需求量还是有空间的。

基于以上三点。我认为中国的房市虽然不会像最近的二十年一样突飞猛涨,但仍然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刚需可以果断入场。




土杂漫谈


中国的房子够三十多亿人住,为什么还要涨价?

下面就谈谈产价的事,如果是一线城市或特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房价就涨,这是一方面,在一方面开发商在大城市开发房地产,由于地皮紧张,看电视没有都是通过拍卖地皮,这价格不用说都是特别高的价格,开发的成本高,卖出的房价就高,这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开发商也须要贷款建房,从开盘到交房不是当年交付的,贷款是有利息的,人工费材料费都很高,房价也就跟着不会低的。

即使房子盖完没卖出去,也不会低于成本价格出卖的,如果价格低的房子那只有三四线城市价格不会太高,人口不多还在减少,开发的成本也低,那么房价不会高的,比如黑龙江省的鹤岗市年青的上南方就业找工作,老年人到山东威海买房定居,这样当地房价会高吗,这就是当前的现实,有高的房价高不可攀价格低的特别低,房价因人而意人口多聚堆房价就高,人口少房价就低。


蓝天上的白云


首先问一下,这个所谓的中国住房够34亿人居住的数据是哪个机构提供的?是按照什么标准测算的?我不是专业人士,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明确的出处,都是用的“有数据显示”。我这边在网上找了另一组数据,1998-2016年,这19年来全国的新增商品住宅的竣工面积为9797340000平方米,换算成套数,就比较清楚看明白了,综合起来,我们初步以每套100平方米来计算,则这19年来,中国新增商品住宅为9797.34万套,按照每套住房住两三个人计算,也就住3,4亿人,按照人均10平米来算,好像也就能住10亿人,那么所谓的能住三十几亿人,是不是把所有的农村的老房子,城市的老公房,几十年的单位集体宿舍都算进去了呢?如果按这个标准算,再按人均10平米来算,可能是够34亿人住吧?

但是,这几十年来我们中国的经济是获得非常大的发展了,我们已经是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国,我们的人均收入和几十年前是打着滚上翻的,个人居住面积也是打着滚的上升呢,你能想象现在有多少人还愿意一家人挤在几十平的老公房里面生活吗?没厨房,没厕所,一家三代挤在一起?

而且就不说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们,拥有多少套几百几千平米的大别墅,拉高了平均值,足足数亿人口的中等收入阶层现在住的,大都是100平以上的大房子了,通过拆迁,买商品房等方式很多人家里都有好几套房,住的更是宽松,就连中西部不太发达的地方,由于房价便宜,其实居住面积反而是比东部发达地区,更宽裕的,人均居住面积是更大的,这种情况下,以那种低标准来计算人均面积,计算可居住人口达到几十亿人,这不是很荒谬的事情吗?


一个普通的电气维修人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要对题主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单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虽然中国房子生产的数量够多了,不仅现有人口住不完,一个家庭有几套房子的人也大有人在,且34亿人都够住,按道理房价不会上涨,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房价依然在不停地涨,这到底是什么“魔法”呢?

在我看来应该主要是 三方面原因:一是房子拥有者的结构极不合理,需要住房的人可能没有房或买不起房子,而不需要房子的人有几套房子、十几套房子的人不在少数,有房子的人把房子当商品进行储存,或提高房价或待价而沽,在人为推高房价实现自己的财富增值梦,而没有房子的人也拼命筹钱买房,心怕房价会不停地上涨而让自己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于是在这种价格上涨恐慌下,或者说在这种需求的冲动下,不断加剧房价的上涨。二是房地产开发商高价拿地,地价也是一年高过一年,目前没有看到过拿地价格下跌的报道,而开发商拿地价格不断高涨也只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通过开发商品房之后提高销售价来消化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这样必然不断推动房价的上涨。三是房子已走向市场化,成了商品房,商品的自然属性由价值与使用价值构成,且受到市场的巨大影响,在资本介入房地产和楼市领域之后,就会导致商品房商品属性的严重扭曲,已大大打乱了商品房本身内在的市场规律,使商品房价的价格严重背离它的价值 ,就是说尽管房子都是用来住的,本身的使用价值 没有多大差距,但价格却被资本人为的炒高了,所有只要有资本参与的领域,价格就都会失真的,这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使然,这与往年大蒜、姜等受到资本市场操纵而价格波动起伏是一样的道理。目前来看要改变房价不断上涨的趋势还真不容易。

此外,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购房刚性需求还在膨胀,所有房价也会跟着上涨,这是很自然的经济现象,根本不足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