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解放一江山岛滨州籍烈士亲属,这对父子找了10年

一个老兵,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曾在滨州市惠民县征兵,与“惠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兵的儿子,因为父亲的心事,与滨州日报联系为这些烈士找家。2010年4月5日,在山东滨州市台州商会和江苏东海县浙江商会的帮助下,记者带着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的滨州籍革命烈士的31位亲属(共28户)赶赴千里之外的台州,祭扫安息在解放一江山岛革命烈士陵园的滨州籍革命烈士,替他们的父母圆55年的夙愿,为自己的父兄掬上一捧家乡的黄土。

如今,这位居住在江苏省东海县的老兵杨立刚已经92岁。儿子杨春华也已经是63岁,10年来,为了帮助一江山岛烈士找家,这对父子一直在努力。请看《台州新闻》客户端发来的报道——

“张指导员,我带你回家,魂归故里!”今天上午,来自江苏连云港的杨春华来到椒江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的烈士张树明墓前,送上一束鲜花,又在墓旁捧了一把土装好,深深鞠了一个躬。

对于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杨春华已经熟得不能再熟,10年来,他每年都会来这里走走看看。而杨春华与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的结缘,全因为今年92岁高龄的父亲10年前说的一句嘱托。

寻找解放一江山岛滨州籍烈士亲属,这对父子找了10年

父亲的一句嘱托 10年寻找烈属一刻不停

杨春华的父亲杨立刚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的老兵,曾为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征过新兵,也曾在三门县工作十余年,因此对台州有着深厚的感情。

2009年末,杨立刚回台州探望故友,提出想到位于椒江烈士山脚下的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当父亲看到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的滨州籍烈士照片时,一下子泪流满面,久久说不出话来。”杨立刚回忆。

随后,老人道出一段埋在心里多年的往事。原来,1953年3月5日,从抗美援朝战场前线回来的杨立刚,奉命到山东征兵,征集了52名山东滨州籍青年。这批青年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宁波奉化,随军集中休整。

寻找解放一江山岛滨州籍烈士亲属,这对父子找了10年

“1955年1月,这52名青年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39名战士却再也没能回到故土滨州,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杨春华说。

对此,杨立刚心中满是愧疚:“我把他们带出来,却没把他们带回去……”于是,杨立刚嘱托儿子一定要找到这些烈士的亲属,让他们魂归故里。

带着父亲沉重的嘱托,杨春华将父亲提供的烈士名单和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网站的信息逐一对比,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烈属,一刻都不曾放弃。杨春华告诉记者,10年来,他已经帮助32位滨州籍烈士找到了亲属。

“有些烈属想来祭拜,但囊中羞涩,我就帮他们解决路费;有些烈属身体不支来不了,我就替他们来祭拜,给他们发视频,带捧土回去。”杨立刚说。

寻找解放一江山岛滨州籍烈士亲属,这对父子找了10年

带所有滨州籍烈士回家魂归故里

“这次我找到张树明烈士和陈士华烈士的亲属,专程带他们的亲属过来祭拜。”杨春华说,张树明也是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的,陈士华是1950年剿匪的时候被土匪杀害的。

在张树明烈士的墓碑前,杨春华拨通了其外孙的微信视频通话:“你的外公是个英雄,这是他的墓,就安葬在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里,你们随时可以过来祭扫。”

杨春华捧了一把张树明墓上的土装进袋子:“北方的规矩,带捧土回家葬在父母坟旁,也算一家人团聚了。”随后,他恭恭敬敬地为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每一位滨州籍的烈士献上了白花。

而陈士华的侄子则在杨春华的陪伴下,来到临海烈士陵园,亲自为自己的叔叔送上鲜花,擦拭墓碑,寄托哀思。杨春华告诉记者,这是陈士华侄子第一次来浙江,自己不放心,所以一定要把他送到地方,祭扫完后再把他带回去。

在采访的最后,杨春华表示,当年的很多信息都不完善,因此寻亲难度很大。即便如此,他也不会放弃,相信终有一天,一定能帮助父亲完成愿望,带所有滨州籍烈士魂归故里。

据了解,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首次联合登陆作战。至1955年1月19日凌晨2时,经过三天战斗,解放军占领该岛,共牺牲了454名英勇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