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解放一江山島濱州籍烈士親屬,這對父子找了10年

一個老兵,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曾在濱州市惠民縣徵兵,與“惠民”結下了不解之緣。老兵的兒子,因為父親的心事,與濱州日報聯繫為這些烈士找家。2010年4月5日,在山東濱州市台州商會和江蘇東海縣浙江商會的幫助下,記者帶著在解放一江山島戰役中犧牲的濱州籍革命烈士的31位親屬(共28戶)趕赴千里之外的台州,祭掃安息在解放一江山島革命烈士陵園的濱州籍革命烈士,替他們的父母圓55年的夙願,為自己的父兄掬上一捧家鄉的黃土。

如今,這位居住在江蘇省東海縣的老兵楊立剛已經92歲。兒子楊春華也已經是63歲,10年來,為了幫助一江山島烈士找家,這對父子一直在努力。請看《台州新聞》客戶端發來的報道——

“張指導員,我帶你回家,魂歸故里!”今天上午,來自江蘇連雲港的楊春華來到椒江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的烈士張樹明墓前,送上一束鮮花,又在墓旁捧了一把土裝好,深深鞠了一個躬。

對於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楊春華已經熟得不能再熟,10年來,他每年都會來這裡走走看看。而楊春華與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的結緣,全因為今年92歲高齡的父親10年前說的一句囑託。

寻找解放一江山岛滨州籍烈士亲属,这对父子找了10年

父親的一句囑託 10年尋找烈屬一刻不停

楊春華的父親楊立剛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役的老兵,曾為解放一江山島戰役徵過新兵,也曾在三門縣工作十餘年,因此對臺州有著深厚的感情。

2009年末,楊立剛回台州探望故友,提出想到位於椒江烈士山腳下的一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當父親看到在解放一江山島戰役中犧牲的濱州籍烈士照片時,一下子淚流滿面,久久說不出話來。”楊立剛回憶。

隨後,老人道出一段埋在心裡多年的往事。原來,1953年3月5日,從抗美援朝戰場前線回來的楊立剛,奉命到山東征兵,徵集了52名山東濱州籍青年。這批青年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來到寧波奉化,隨軍集中休整。

寻找解放一江山岛滨州籍烈士亲属,这对父子找了10年

“1955年1月,這52名青年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役,39名戰士卻再也沒能回到故土濱州,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楊春華說。

對此,楊立剛心中滿是愧疚:“我把他們帶出來,卻沒把他們帶回去……”於是,楊立剛囑託兒子一定要找到這些烈士的親屬,讓他們魂歸故里。

帶著父親沉重的囑託,楊春華將父親提供的烈士名單和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網站的信息逐一對比,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烈屬,一刻都不曾放棄。楊春華告訴記者,10年來,他已經幫助32位濱州籍烈士找到了親屬。

“有些烈屬想來祭拜,但囊中羞澀,我就幫他們解決路費;有些烈屬身體不支來不了,我就替他們來祭拜,給他們發視頻,帶捧土回去。”楊立剛說。

寻找解放一江山岛滨州籍烈士亲属,这对父子找了10年

帶所有濱州籍烈士回家魂歸故里

“這次我找到張樹明烈士和陳士華烈士的親屬,專程帶他們的親屬過來祭拜。”楊春華說,張樹明也是在解放一江山島戰役中犧牲的,陳士華是1950年剿匪的時候被土匪殺害的。

在張樹明烈士的墓碑前,楊春華撥通了其外孫的微信視頻通話:“你的外公是個英雄,這是他的墓,就安葬在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裡,你們隨時可以過來祭掃。”

楊春華捧了一把張樹明墓上的土裝進袋子:“北方的規矩,帶捧土回家葬在父母墳旁,也算一家人團聚了。”隨後,他恭恭敬敬地為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每一位濱州籍的烈士獻上了白花。

而陳士華的侄子則在楊春華的陪伴下,來到臨海烈士陵園,親自為自己的叔叔送上鮮花,擦拭墓碑,寄託哀思。楊春華告訴記者,這是陳士華侄子第一次來浙江,自己不放心,所以一定要把他送到地方,祭掃完後再把他帶回去。

在採訪的最後,楊春華表示,當年的很多信息都不完善,因此尋親難度很大。即便如此,他也不會放棄,相信終有一天,一定能幫助父親完成願望,帶所有濱州籍烈士魂歸故里。

據瞭解,解放一江山島戰役,是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首次聯合登陸作戰。至1955年1月19日凌晨2時,經過三天戰鬥,解放軍佔領該島,共犧牲了454名英勇戰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