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問道丨養老:資本眼中的下一個朝陽產業

资本问道丨养老:资本眼中的下一个朝阳产业

资本问道丨养老:资本眼中的下一个朝阳产业

編者按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養老產業規模已經超過4萬億元,但相對GDP比重而言,佔比尚不足10%,預計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或將達到2.446億,養老產業市場總規模或將至7.7萬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22.3萬億元,養老產業需求巨大。

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不斷髮展下,當前,各類市場化主體紛紛進入,房企、險資、醫療健康企業正在加速佈局養老市場,養老產業站上風口。

资本问道丨养老:资本眼中的下一个朝阳产业

動向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小霞

作為重要的民生問題,養老近兩年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16次提及養老,大幅超過去年,繼續對老齡化給予了高度關注,並且方向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特別提出了“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目標。

《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3億。我國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長趨勢,形成了龐大的老年消費市場,多樣化需求日益增長。

隨著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不斷髮展,許多資本看中了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群體,紛紛開啟投資和產業佈局。養老產業成為資本眼中的下一個朝陽產業。

爭相佈局

根據歷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和有關人口預測的結果,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將由1982年的7.63%持續增長到2050年的34.1%,絕對數量將可能增長到4.83億人。

而隨著年齡的增加、健康水平和自理水平的下降,老年人消費尤其是醫療健康消費將顯著增長。測算結果顯示,到203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總消費將分別達到18.33萬億元和61.26萬億元。

“現在大家都非常看好養老產業的市場前景,佈局進入者不少。”剛剛在北京對外開放了兩個養老社區的首厚康健(北京)養老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政茂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和十年前相比,現在大家的養老觀念在不斷轉變,“獨立養老”觀念逐漸形成,日漸注重精神養老。另外,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產業,促進養老產業不斷繁榮。再加上市場上各種養老模式的探索,讓這個產業迎來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各類市場化主體紛紛進入,房企、險資、醫療健康企業正在加速佈局養老市場。同時,金融機構創新養老模式,搶佔養老市場。

如復星康養旗下品牌星堡專注於活力養老業務,項目位於上海浦江及中環,採用租賃制及會員卡兩種模式,目前已實現盈利;泰康健投是保險行業入局養老行業較早的競爭者之一,創造出屬於壽險領域的養老模式;保利地產旗下也同樣成立了保利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致力於依託房地產企業的優勢打造精品養老的平臺。同時,多家上市公司已嘗試介入居家養老設施、養老服務和養老大健康領域,如雙箭股份的和濟頤養院入住率基本滿員,正積極拓展醫療康復平臺;新華錦借鑑日本模式,佈局養老和大健康;鳳凰股份養老地產邁出實質性步伐......

而由三大實力股東聯合成立的首厚康健(北京)養老有限公司推出的高端養老公寓首厚·大家(友誼健康社區)和首厚·大家(朝陽公園社區),因其雄厚的股東背景、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和便利的醫療資源,剛剛向市場開放,即備受業內關注。

機遇與挑戰共存

據測算,中國老齡產業產值將在2050年突破100萬億元,佔屆時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球之冠,是待開發的新經濟。但能否讓潛力變現,這是對我國應對老齡社會的經濟治理能力的一場重大考驗。

商務部部長鐘山日前表示,我國人口老齡化在加快,據有關方面統計,現在我國每年大概要增加800多萬老齡人口,為這些老齡人口提供養老服務,是有很大挑戰的。比如說,全國老齡人口的床位每年短缺200多萬個。

董政茂告訴本報記者,雖然我國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存在較大缺口,但是養老產業並不是一個進來就能賺錢的行當。

由於前期投資大、回報週期長,市場規模超過萬億元的養老產業目前只是個紙上數字,除了個別高端養老外,行業內還未形成通用的商業模式。

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我國不少養老機構仍處於虧損狀態,盈利難制約著養老產業發展。另外,土地成本高、房租貴、租期難以保證等問題也在困擾著行業發展。

另外,在主城區老齡化嚴重、養老機構較少、一床難求的情況下,一些郊區養老機構雖然床位較多,但就醫、探望不方便,因此空置率相對較高。

“與此同時,人才缺乏正成為整個行業的軟肋。”董政茂指出,當前,養老行業的從業人員要麼是酒店服務人員轉型,要麼是醫護人員轉型,但從市場需求來看,都有所欠缺,需要系統的培訓和學習。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的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不足、行業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已嚴重製約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有數據顯示,未來養老專業技能人才缺口將達到千萬人,對高素質、高技能養老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儘快補上養老服務業人才缺口已迫在眉睫,而這需要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共同努力。

案例

金融助力 首厚康健探索養老新商業模式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小霞

日前,養老市場再添新軍。

由央企(中國健康養老集團)、北京市屬國企(首旅集團)以及亞洲頂級私募基金(厚朴投資)三大實力股東聯合成立的首厚康健(北京)養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厚康健”),在北京市場接連推出兩個高端養老公寓:首厚·大家(友誼健康社區)和首厚·大家(朝陽公園社區),引起市場關注。

關注的背後,是首厚康健獨特的商業模式,或將為行業探索出一套可持續的養老業務盈利模式。

強強聯合

“在真正投入做養老產業前,我們曾對行業做過一個深入調查研究,發現養老行業存在兩個矛盾點。”首厚康健總經理董政茂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一,從數據看,一方面,當前我國養老床位供應嚴重不足,就算已經有供應,也大多在郊區;另一方面,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很多老舊廠房、酒店、辦公樓等物業經營效率、效益雙低,缺乏資源盤活。第二,市場上相對較好的養老機構,費用都很高,很多老人住不起;但同時,大部分老人都有一定的積蓄,缺乏有效的養老金融產品對接,來降低老人的養老成本。

如何把這兩個矛盾點結合起來?第一,企業手中要有大量閒置或運行低效的資產;第二,需要一個好的金融機構,來投資經營。

“機緣巧合,有一天,我陪著厚朴投資的董事長去見首旅集團的董事長,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一番思想的交流碰撞,就有了首厚康健這個養老產業的佈局。”董政茂告訴本報記者,首旅集團在北京有不少物業,而厚朴投資是業內知名的投資機構,雙方合作,可謂強強聯合。

“但真正做起來,上述兩個養老社區在改造建設中,我們還是走了很多彎路。例如第一個物業改造,開始預算是12個月做完,結果一做做了18個月,當時沒想到老舊物業改造這麼難。”董政茂說,過去,大家多是新建房子,平地而起,照著圖紙做就行了,施工也相對簡單。但舊物業改造,一方面沒辦法拆了重修,另一方面找以前的圖紙則不一定找得到,即便找到了,當把舊樓拆開改造時會發現,現實和圖紙差距較大。再加上耗時較長,很多大公司不太願意做舊物業改造。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己組建了改造團隊、商業配套公司、運營管理公司、客戶服務管理公司以及專業的銷售團隊。”董政茂說,在推出上述兩個社區的過程中,首厚康健也形成了自己專業和完善的養老生態鏈。

獨特的商業模式

近幾年,養老市場進入者眾多,首厚康健的健康養老社區和其他的養老社區又有什麼不一樣?

“最大的不同是首厚康健的養老社區都是在城區內。”董政茂說,另外,還有三個原則:一是貼近醫療資源,最大化的利用首都核心區醫療資源,免去了老年人就醫難的後顧之憂;二是貼近家人,減少老年人的“離家感”;三是貼近老年人所熟悉的生活環境,讓周邊的配套生活設施為養老社區加分。

在董政茂看來,要做到上述三個原則,需要幾大核心競爭力。

一是能夠獲取最適合佈局健康養老項目的物業資源。二是運營團隊,這是養老社區最核心的軟實力。為了打造好這個團隊,首厚康健引入日本排名第一的養老運營服務品牌日醫學館和臺灣潤福,強化運營管理和服務能力。三是拓展合作商,由專業的商業配套服務機構為老年人進行全方位的服務。四是社區對外開放,力求打造活力養老、家邊養老的新退休生活方式。

“更為獨特的是首厚康健的商業模式。”董政茂告訴本報記者,當前,養老產業進入者眾多,因為知道市場規模非常大,但怎麼去賺錢,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想清楚,尚無很好的商業模式。

首厚康健的商業模式,一種是費用差,即老人入住交付的費用和社區運營需要支付的各種費用之間的差額,這部分差額可以基本打平。另外一種是會員卡銷售模式,即收取會員押金,這在美國、日本等地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模式,將收取的押金通過銀行託管或其他完善的託管管理辦法,交由專業的投資機構進行投資,賺取投資收益率,幫助老人降低養老成本。“比如過去老人每個月的養老費用要1萬多元,通過投資收益率可能降低到每個月5000、6000元。”在董政茂看來,這應該是首厚康健主要的盈利點,因為採用會員卡模式後,社區的入住率會提高,而入住率提高後,投資收益率也會跟著提高。

“這樣的模式會是一個可持續、可拓展的商業模式。”董政茂認為,這一商業模式看似簡單,但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因為其整合了很多行業,需要投資、精算、融資、建設、管理和商業運營、銷售等很多資源和人才的整合,而能夠把這些資源全部整合成完整、系統生態鏈的人並不多。

也正因此,雖然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機構和企業來首厚康健參觀學習,但最後大部分都希望能和其建立合作關係。

“現在,首厚康健最重要的是要把‘首厚·大家’這個品牌標準建立起來。”就像酒店服務標準一樣,入住“首厚·大家”,應該有什麼樣的裝修標準、配套、服務人員、服務標準……

“只有你做得足夠好了,別人才會來學你,同時也會成為行業標準。”董政茂說,“不管有什麼樣長遠的戰略佈局,都要先把自身和眼前做好。”

觀察

上市公司 “搶灘”養老產業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煒

近年來,隨著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醫療體制改革深化推進,“掘金”養老產業的上市公司增多。

從企業類型來看,房地產、軟件信息、醫藥、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較多涉足養老產業。養老地產包括醫院、護理、康復、保健、康樂、餐飲等場所,參與最為積極的是大型房地產企業以及資金充沛的大型保險企業。由此,房地產企業成為A股公司中涉足養老產業佔比最大的群體。例如,鳳凰股份在做好現有房地產開發的同時,實施戰略轉型,以養老地產為發展方向。該公司將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機構養老為支撐,以社區服務為依託,以智能化信息手段為輔助,功能完善、服務優良的養生養老服務體系。

地產企業加快轉型發展,涉足養老產業的內涵得到提升。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曾在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萬科做的是“養老服務”,而不是地產,用地產的方式做養老服務是錯上加錯。“現在老百姓需要的是養老服務,而不是養老地產,換個方式賣房子,這是不合適的。”據悉,萬科通過與外部資源合作,進軍醫養結合的養老新領域,以差異化定位提升其附加值。

註冊資本金3億元的上海申養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地產集團、上海萬科、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發起成立,專注於養老運營服務行業。申養投資著力打造居(長者公寓)、護(照護機構)、醫(康復護理院)、社(社區為老服務中心)等養老運營服務業務。其中,智匯坊系列為社區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一般擁有10至50張床位,為社區長者提供長期照料、日託、助餐、健康管理、文化娛樂等多種養老服務。

醫藥醫療類上市公司佈局大健康產業鏈,涉足養老產業具有一定優勢。一個典型例子是宜華健康。2018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擁有已開業和在建的養老社區15個,擁有中高端養老公寓超過3000套。宜華健康預計,2018年盈利增長20.46%至40.54%。據稱,2018年養老業務板塊實現扭虧為盈,為宜華健康業績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智慧養老成為養老產業的新熱點,吸引了不少軟件信息企業“搶灘”。例如,易華錄以老人為中心、以智慧養老為抓手,建設協同式服務、整體化服務、閉環式服務、按需服務和實時感知的線上線下平臺,推廣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對接機構養老。該公司的目標是,“十三五”期間,力爭打造中國健康養老領先品牌,細分行業(養老服務)排名前三,線上線下服務老年人超5000萬,完成中國領先的養老大數據平臺佈局,運營管理機構數超200個,完成全國重點地區網絡佈局。

養老產業發展潛力大,需求缺口大,又得益於政策支持,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但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來看,養老產業尚未成為利潤滾滾的“搖錢樹”。有上市公司年報談及養老地產時表示,“雖然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但面臨資金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商業模式不成熟、缺乏新領域經驗等經營風險。”不少公司未具體披露涉足養老產業的盈虧情況,有的還處於減虧狀態。例如,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的某中小板公司,推進養老健康產業佈局,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年報顯示,該公司下屬提供養老服務的註冊資本8000萬元的子公司,2018年虧損60多萬元。

養老產業具有投資大、週期長、利潤薄的特點。曾有數據顯示,全國養老機構50%持平,30%虧損,20%略有盈利。如何破解盈利性難題,是上市公司“搶灘”養老產業有待跨過的坎。某房地產上市公司老總就曾坦言,“養老業務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模式,或許摸索清楚以後才可以有突破性的業務”。市場人士認為,投資養老產業並非單靠資本建起氣派的硬件設施,需要在醫療服務、精神關懷等軟實力上提升。養老機構還需要在產品和服務上進行創新,才能使業務有更大作為。上市公司“搶灘”養老產業不能趕時髦,應該從長計議,探索出市場與企業雙贏的業務模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资本问道丨养老:资本眼中的下一个朝阳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