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泉州海外交通发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传播,既有
外国僧人到泉州弘法、求法,也有泉州僧人到外国弘法、求法

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最早来泉州弘法者当推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他应梁武帝之请,从扶南泛海到广州,然后到南京、江西、江苏,后到南安丰州延福寺翻译《金刚经》。

宋晋江人曾会撰的《重修延福寺碑铭》云:“古《金刚经》者,昔天竺三藏拘那罗陀,梁普通中泛大海来中国,途经兹寺,因取梵文,译正了义,传授至今,后学赖焉。”

唐朝来泉州弘法的印度高僧智亮,侨寓开元寺。因他四时都袒一膊,故称“袒膊和尚”。后移居德化戴云山。

他长期在泉州弘法,能写汉诗,现存诗一首云:“戴云山顶白云齐,登顶方知世界低。异草奇花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溪”。开元寺支院中有以其所居名袒膊院

西域僧朝悟大师,居泉州开元寺,有异行,既去,寺僧刻木为像奉之,人称“大头陀”,亦称“挑灯道者”。

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北宋雍熙间,天竺僧人罗护那航海到泉州,在城南建宝林院,这是外国僧人在泉州建的惟一的佛教寺院

泉州僧人到国外弘法的有唐泉州超功寺僧昙静。据日僧元开所著《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随从鉴真渡日弘法的14位弟子中有泉州超功寺僧昙静。

昙静在日本担任传戒师,对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

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明清时期,泉州僧人赴日弘法的有木庵性,他是隐元弟子,到日本住长崎福济寺,后为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他增建万福寺,在江户开创瑞圣寺,计开创寺宇10所,对传播黄檗宗最为有力。

此外还有,悦山道宗,泉州人,历住长崎崇福寺、大阪舍利寺,后为黄檗山第七世祖;雪堂、东岸,泉州人,住长崎崇福寺;圣垂方炳(独文),泉州开元寺僧,应长崎福济寺之请赴日,住该寺,后为黄檗山第十一世祖;喝浪,泉州人,应福济寺之请,到日本住持该寺;大鹏正鲲,泉州开元寺僧,应长崎福济寺之请住持该寺,后为黄檗宗第十五世、十八世祖。

日本长崎福济寺,俗称漳州寺,亦称泉州寺,原为在长崎的漳州籍船主创建,延请泉州僧人觉海为开山。

晋江安平人蕴谦戒琬顺治六年赴日住持福济寺,并改造扩建该寺,被尊为福济寺的重兴之祖。之后,住持福济寺的多为泉州府人。

第二代住持慈岳定琛,永春人;第三代住持东澜宗泽,永春人;第四代住持喝浪方净,泉州人;第五代住持圣垂方炳,安溪人;第七代住持大鹏正鲲,晋江人。

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泉州僧人智宣,慕义净之举,唐末沿陆上丝绸之路,渡流沙到印度求法,于后梁开平元年五月回到开封,进献辟支佛骨、梵本贝叶经等。

外国僧人来泉州求法的主要是日本和朝鲜僧人。唐末五代高丽僧玄讷来泉州求法,为雪峰义存门徒,泉州刺史王延彬在泉州西门外北峰乡建福清寺以居。玄讷在福清寺驻锡30年并圆寂于该寺。宋朝日本僧人庆政侨寓泉州,并从泉州带回

大阪藏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