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溫馨提示:本文為“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

”的續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的武大人34位(按當選時間和姓氏筆畫為序排列)

王明庥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林木遺傳育種學家,1932年出生於湖北枝江,1950年考入武漢大學農學院,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先林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1939年出生於河北省無極縣,1962年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1939年出生於江蘇泰縣,1963年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武漢大學)航測系,1981年獲學校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碩士學位,武漢大學教授,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元九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自動控制、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家,1920年出生於安徽滁州,1941年於重慶中央大學畢業後在武漢大學任教,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方智遠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蔬菜遺傳育種專家,1939年出生於湖南衡陽縣,196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寧津生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大地測量學家,1932年出生於安徽桐城縣,1956年同濟大學畢業後任教於武漢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岑可法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工程熱物理專家,1935年出生於廣東南海,1952年考入武漢大學工學院電機系,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業翔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有色金屬治金專家,1930生於湖北武漢,1949年考入國立武漢大學礦治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範雲六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農業生物工程專家,193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訓正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建築學家,1929年出生於湖南武岡縣,1952年至1954年任教於武漢大學工學院土木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崔崑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金屬材料專家,1925年生於山東濟南,194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機械系,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梁駿吾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半導體材料專家,1933年出生於湖北武漢,195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自強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專家,1936年出生於湖南益陽,1953年考入武漢大學物理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垣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磁約束聚變技術和高功率脈衝電源技術專家,1933年出生於湖北直昌,1951年至1953年在武漢大學電機系學習,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經南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大地測量學家,1943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67年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天文大地測量專業,198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明高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無線電波傳播專家,1937年出生於湖北京山,196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京文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經濟學家、管理學家,1932生於廣西陸川,1951年考入武漢大學經濟系,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祖勳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1937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60年本科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並留校任教,1968年研究生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航空攝影測量系,武漢大學教授,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茆智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節水灌溉工程專家,1932年出生於江蘇南京,1953年7月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武漢大學教授,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建成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家,1964年出生於內蒙古烏蘭察布,1993年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後任教於武漢大學。武漢大學副校長、教授,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曉紅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礦山安全技術專家,1959年出生於重慶合川,2010年至2016年任武漢大學校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康紹忠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農業水土工程專家,1962年生於湖南桃源縣,1982年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春宏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專家,1962年出生于山西榆次,1982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本科畢業,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郭仁忠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地理信息工程專家,1956年出生於江蘇鹽城,1982年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現武漢大學)地圖製圖專業,

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餘少華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信息與通信網絡技術專家,1962年出生於湖北武漢,199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獲博土學位,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接當選時間和姓氏筆畫為序排列)

王亞南(1901-1969)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經濟學家,教育家,1901年出生於湖北黃岡,1926年畢業於武昌中華大學教育系(武昌中華大學1926年合併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莊長恭(1894-196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有機化學家,1894年12月25日生於福建泉州,1924年任教於國立武昌大學,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紀育灃(1899-198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藥物化學家,1899年生於浙江鄞縣,1924年至1926年任教於國立武昌大學。1928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湯佩松(1903-2001)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植物生理學家,1903年出生於湖北浠水,1933至1938年任武漢大學教授,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文采(1906-2000)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鋼鐵治金學家,1906年生於湖南永順,1939年任教於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達(1890-1966)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馬克思主義哲學家,1890年生於湖南零陵,1952年11月,李達任武漢大學校長,兼任哲學系主任,1955年被選聘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李四光(1889-1971)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地質學家,1889年生於湖北黃岡,曾任武漢大學建築設備委員會委員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國平(1910-1996)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數學家,1910年出生於廣東豐順,193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1940年受聘為武漢大學教授,此後終身在武大任教,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建功(1893-1971)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數學家,1893年9月8日生於浙江紹興,1924年任教於國立武昌大學數學系,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望道(1891-197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教育家、修辭學家、語言學家,1891年出生於浙江義烏分水塘村,1927年任教於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竺可楨(1890-1974)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氣象學、地理學家,1890年出生於浙江上虞,1918年受聘到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楊樹達(1885-1956)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語言文字學家,1885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28年到1930年,任教於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楊獻珍(1896-199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1896年生於鄖陽,1916年考入國立武昌商業專門學校學習(國立武昌商業專門學校1926年合併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0年畢業,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趙飛克(1909-1976)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結構力學專家,1909年出生於湖北鄂城,193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工學院,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夏堅白(1903-197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大地測量學家、天文測量學家,1903年出生於江蘇常熟,曾任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院長、教授,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郭沫若(1892-1978)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1892年生於四川樂山,1938年4月至8月在武漢大學住了

4個月,開展革命宣傳和統戰工作,1955年被選聘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塗治(1901-1976)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農學家,1901年出生於湖北黃陂,1934年至1935年任教於國立武漢大學農學院,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曾昭掄(1899-196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化學家,1899年生於湖南湘鄉,1958年起任教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翦伯贊(1898-1968)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歷史學家,1898年生於湖南常德桃源縣,1919年畢業於國立武昌商業專門學校(國立武昌商業專門學校1926年合併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王之卓(1909-200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1909年出生於河北豐潤,曾任武漢測繪科學技術大學(現武漢大學)名譽校長、教授,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史紹熙(1916-2000)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工程熱物理學家、燃燒學家,1916年出生於江蘇直興,1944年任教於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現武漢大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致一(1914-1990)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生理學家,1914年出生于山東泗水,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鍾俊(1915-1995)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自動控制專家,1915年出生於浙江嘉善,1938年至1939年任教於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現武漢大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竟雄(1913-199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遺傳育種學家,1913年出生於江蘇蘇州,1936年至1938年任教於國立武漢大學農學院,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永齡(1910-2004)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大地測量學家,1910年出生於北京,曾任武漢測量製圖學院副院長兼大地測量系主任,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華癸(1914-200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微生物學家,1914年出生於北京,籍貫江蘇崑山,曾任武漢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榮悌(1911-2001)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配位化學家、無機化學家,1919年出生於重慶墊江,194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研究生院,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柯俊(1917-201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材料物理學及科學技術史學家,1917年出生於浙江黃岩,193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高尚蔭(1909-1989)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病毒學家,1909年出生於浙江嘉善,曾任武漢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錢保功(1916-199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高分子科學家,1916年出生於江蘇江陰,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彭少逸(1917-201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物理化學家,1917年出生於湖北武昌,193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曾任研究助理,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丁夏畦(1928-2015)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數學家,1928年出生於湖南益陽,195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數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江元生(1931-2014)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物理化學家,1931年出生於江西直春,195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鈞(1930-1994)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電離層物理與電傳播學家,1930年出生於湖南邵陽,195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1958年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效祥(1918-2015)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計算機專家,1918年出生於浙江海寧,194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電機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楊弘遠(1933-2010)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植物學家,1933年出生於湖北武漢,195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並留該系任教,1982年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遊效曾(1934-2016)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無機化學家,1934年出生於江西吉安,195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家鋁(1938-2016)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天文學家,1938出生於江西省州市,195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希孺(1934-2005)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數理統計學家,1934年出生於湖南望城,195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數學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按當選時間和姓氏筆畫為序排列)

劉更另(1929-2010)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土壤肥料植物營養專家,1929年出生於湖南桃源,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俊愉(1917-201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園林及花卉專家,1917年出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2年任教於武漢大學農學院,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邵象華(1931-201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鋼鐵治金學家、鋼鐵工程技術專家,1913年出生於浙江杭州,1939年至1941年任教於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培雲(1917-201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金屬材料及粉未冶金專家,1917年出生於北京,1947年至1952年任教於武漢大學工學院礦治系,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俞大光(1921-201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理論電工和電子工程專家,1921年出生於遼寧營口,1944年武漢大學電機系畢業,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鑑衡(1925-2011)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河流泥沙工程學家,1925年出生於湖北洪湖,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高勇(1942-200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表面活性劑與日用化工專家,1942年出生於湖北成寧,196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蔚榛(1923-2012)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農田水利和地下水專家,1923年生於河北豐南,武漢大學教授,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英國(1939-2017)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植物遺傳學專家,1939年出生於湖北羅田縣,1964年在武漢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或許,武漢大學就是最盛產“兩院院士”的大學之一!(接上篇)

126年來,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一代代武大人,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為推動國家、民族甚至是人類的發展貢獻了武大力量。傳承百年輝煌,武漢大學將繼續秉承"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不斷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書寫美好未來新篇章!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