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子朱標沒有英年早逝,燕王朱棣究竟敢不敢造反?反了會不會贏?

冰梭




毫不客氣的說,太子朱標的英年早逝改變了明朝的走向。明朝初期的很多事件都和朱標的去世密切相關,也為朱棣的篡權埋下了伏筆。

如果太子朱標沒有死,朱元璋就沒有必要那麼大規模的屠殺功臣,朝中的很多文臣武將都和朱標交情很好。太子朱標繼承皇位能夠駕馭朝中的大臣,尤其是那些開國功臣。


如果太子朱標沒有死,他就不會那麼貿然的去削藩。太子朱標一定會先致力於發展經濟和維護中央的權威,對藩王們的權力進行大力限制,並且慢慢削弱。

如果太子朱標沒有死,明朝就不會遷都北京,明朝知識分子的地位就會非常高,而不會出現誅滅十族這樣的事。朱棣的上臺,讓宦官和東廠應運而生,特務統治讓明朝暗無天日,這些情況通通都不會發生。



太子朱標是在血與火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他和那些開國武將們的交情非常好,深得他們的信服。他不會像他的兒子那樣,只會使用自己的表哥李文隆那樣的蠢才。

如果太子朱標接替了皇位,以他的忠厚性格,一定會以寬厚治天下。他的那些兄弟們都對自己的大哥非常信任,就算他採取了削藩的措施,也會溫和很多,也會有相應的補償措施。

朱棣很大程度上就不敢造反,因為朱標比他英明得多。他只敢欺負自己的侄子,而不敢在水平比他高很多的朱標面前班門弄斧。明朝會多一名鎮守邊關的將領,而不會陷入一片戰火之中。

朱棣的造反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朱允炆逼出來的。當然他也為造反做了很多準備,比如收買了很多太監和朝中的文臣武將。但這些都不足以保證他能夠造反成功,對於他而言,只要能夠保證他的榮華富貴,他不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去造反。



如果朱棣真的造反了,以太子朱標的能力很輕鬆就把它給平定了。之所以朱棣能夠造反成功,就是因為主少國疑,小皇帝太年輕了。這就導致他用人不當,一連串的失誤最終毀滅了他自己。

如果是朱標在當皇帝,他甚至可能會親征,親自指揮佈陣,一舉消滅朱棣,他可能連北京城都出不來,就直接被消滅了。就算他不親征,以他對文臣武將的熟悉程度,也不會犯自己兒子那麼大的錯誤,最終丟掉了江山。

如果是朱標在當皇帝,封在北部邊疆的幾個藩王極有可能主動出擊,根本就不用朝廷從南京發兵,就可以把朱棣的勢力連根拔起。之所以朱允炆達不到這種效果,只是因為他太年輕了,他的那些叔叔們根本就看不起他。

總而言之,太子朱標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會犯自己兒子那樣幼稚的錯誤。任何一件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絕對不會給朱棣留那麼多機會。優柔寡斷、投鼠忌器永遠是戰場上的失敗的關鍵原因,勇敢果決勇永遠是戰勝的利器。


新知傳習閣


朱標要是做了皇帝,那朱元璋的輝煌事業會張弛有度,徹底掃清蒙古外患也未可知。

至於朱棣,給他100個膽子,敢反他大哥?

做為太子,朱標被培養25年,這25年代朝政歷練,非同尋常,因為這是大明王朝立國治國的開始,很多東西都是開創性的,朱標參與其中,深知其中利害,必然能有所增益。洪武盛世後,也會跟著一個除了永樂盛世之外的盛世,這個是肯定的。

朱元璋為了給太子培植勢力,可謂不遺餘力。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兒,藍玉是太子的小舅子,都是太子的鐵桿。朱棣雖然厲害,但是在藍玉這樣刀尖舔血的人面前,還是嫩了點。傅友德等開國猛將都是常派人馬,也都是太子一系。這些人平時不爽老四,老四也沒什麼招兒,只能躲在北平王府裡韜光養晦,光是這些人馬都夠老四喝一壺了。

朱標做為太子,帝國繼承人,很多場面的活都是他做的。比如去陝西巡查,陝西父老抓著朱標的馬尾說,400年未見漢家衣冠,如今得見,死可矣!比如明朝開設科舉,大都是太子監考,所有的士子都是天子門生,朱標在這些讀書人中樹立的明君形象,不是老四舞刀弄槍可以比的了。

朱標從小是在明朝一統天下的戰爭中度過的,見慣了鐵血,資歷不比軍中的將領低多少,完全可以壓得住場面。朱標不死,朱元章也不會大肆打壓功臣。

朱標是嫡長子,封建倫理道德優勢,給佔全了。文,武,尊貴都有了,老四沒有任何機會。

而且有明初那麼多名將在,老四在朱標朝裡的結局,也無非就是一個太平王爺,至於五伐大漠,可能都輪不著他。


而知而行


根據我對明史的研究,對明朝朱氏子弟的分析,如果朱標沒有早逝,而是當了皇帝,那麼燕王絕不會造反。

朱標威信非常之好

朱標身體雖有點問題,可心智很成熟,見多識廣,心懷仁慈,體恤百姓。大臣對其讚賞有加,各兄弟對其也是很佩服,因為沒少幫兄弟們。

《明史》評價: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如果在這樣的皇帝治理下,還進行造反,不是腦子壞了,就是腦子壞了。沒有民意支持,沒有大臣支持,還造個什麼反?燕王又不是傻缺,怎麼能幹這樣的事?

當然,如果朱標當了皇帝,燕王也不用擔心皇帝收拾他,因為朱標對兄弟們相當不錯。

朱標的老婆後面人很厲害

朱標的第一個老婆是常遇春的女兒,而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是誰?藍玉此時是明朝最有名的大將,和姐夫一樣,有萬夫不當之勇。誰要和自己外甥女婿過不去,藍玉絕不會袖手旁觀,藍玉身邊的那些武將,也不會袖手旁觀。

有人說了,藍玉不是被朱元璋殺死了嗎?說得對,藍玉的死是在朱標死了之後發生的。是朱元璋害怕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震不住,才下的殺手。如果朱標沒死,藍玉又怎麼可能死呢?

論打仗實力,朱棣那裡沒有人可以與藍玉抗衡。所以假如朱標不死,藍玉就有可能不死,燕王絕不會造反。

朱標治理國家有一套

朱標死時,朱元璋大哭不止。因為費盡心力培養的接班人,半路夭折了。與其說,朱元璋哭得是兒子,還不如說,朱元璋在哭朱家的江山。

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是多方面的,

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李善長、徐達、常遇春三人可以說是人中之龍,安排這三人給太子當老師,可見朱元璋的重視。

除此之外,朱元璋很早就帶著朱標一起上朝,學習如何處理政事,這讓朱標對國家治理有了自己的想法。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派朱標去各個地方視察民情,派到各個地方處理政事。

這一系列的鍛鍊,讓朱標不僅懂得理論,而且懂得實戰,為人又仁慈,胸有大格局。這樣的人如果當了皇帝,不會比朱元璋差,也許會成為第二個“漢文帝”。

有這樣的人當皇帝,朱棣就算有五個膽,也不會造反的。

可惜朱標英年早逝。

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當了皇帝,朱棣絕不會反。反都不會反,更不用討論能不能贏了。


藍風破曉


朱元璋晚年為了防止江山社稷不穩,殺了很多功高蓋主的老人,也算是為了太子朱標以後執政蕩平了道路。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長子,13歲被朱元璋立為太子,朱元璋對朱標甚是喜愛,傾全力培養,並且在後期的很多政事也都交由朱標處理,所以朱標有豐富的執政經驗,加上朱標和其父朱元璋相比較較為仁慈,深得人心,而且與眾多兄弟相處融洽,被大家所認可,其中就包括朱棣。

但是朱元璋比較霸道,有點看不上兒子的仁慈和懦弱,所以朱標每天在對朱元璋的極度驚恐中度過,最後也是抑鬱成疾於洪武二十五年病故。

朱標死後由兒子朱允炆繼位,朱允炆少不更事,是個沒注意的人,整天聽文臣蠱惑,就想著削蟠保住皇位,也正是他的不當手段,導致了朱棣造反。

朱棣造反成功是有相當程度的幸運因素在裡面的,這緣於建文帝的迂腐無能。建文帝長於深宮婦人之手,被一群大儒給教迂了,不知通變,沒有權術手腕,更缺乏對事物、對人的基本判斷能力。雖說削藩手段過急,因此導致朱棣造反,但建文帝仍擁有絕對優勢。但是性格決定命運,建文帝的缺點使他犯了太多錯誤,典型的是面對局勢缺乏判斷力和決斷力,其中表現在長期信任重用李景隆;兩軍爭戰下達“勿傷我叔”的荒唐命令,使朱棣身披免死金牌,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對錶現優秀的將領不能及時提拔,委以重任。在造反過程中朱棣多次遭遇兇險,有一次甚至要手下第一大將張玉以命換命才能安全,建文帝的無能導致朱棣逃過一次次的危機。

綜上所述,如果朱標在,朱棣應該不會反,即使反了,成功的機會也不大!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足敬請指出,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


名老中醫匯


我認為不會。

第一,朱標自幼跟隨朱元璋,不論在民間還是在軍中都有威信,和藍玉等名將也有親戚關係。

第二,朱標如若繼位,即便要削藩,也不會像朱允文一樣簡單粗暴,朱棣沒理由造反。

第三,朱標身為長子,兄弟間關係處理的較好,如果順利繼位,朱棣也就安心守邊了。

那麼,假設朱標繼位燕王造反,那麼有可能成功嗎?我覺得可能性也不大,幾乎為零。

首先,明朝的藩王本身就受到諸多限制,即便是邊境上主持軍務的燕王等人,也僅僅只能控制軍隊,地方的三司無權過問。如果放到現在,也就是和省軍區的司令員,連大軍區的都算不上。而漢朝西晉的藩王呢?那可是軍區司令員幾個省的一把手一肩挑,又管民又管軍。試想,如果燕王在北平可以一手遮天,那他還需要在王府裝瘋賣傻,欺騙建文帝的監視嗎?

所以,如果開戰,等於用一省之力對抗全國,還是邊境實力較弱的省,後果可想而知。

其次,朱棣造反能成功的原因在於朝中無大將,朱元璋怕建文帝壓不住他們,把能征善戰的老將幾乎都殺乾淨了,而江南富庶之地醉生夢死的軍隊能是北境上同蒙古人惡戰的虎狼之軍的對手嗎?精銳消耗完後,自然也就完了。如果那批老將還在,雖說不能如過去一般,但憑著經驗和威信,也能帶上這些軍隊同北境軍大戰一番,勝利的可能性非常大。


胖胖的小豌豆


如果朱標沒有死,燕王朱棣是不可能反的,即使反了也不會成功!究其原因,有三點。


第一,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者。在中國歷史,只要嫡長子在,太子一定是嫡長子,這點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規矩,甚至可以叫做規則!朱棣如果反了,名不正言不順,天下人不認可,大臣也不認可。

第二,朱標能力不弱。朱標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即使武功軍事沒有朱棣或者朱元璋那麼牛,但是政治能力絕對不弱,不然不會得到朱元璋的喜歡,在朱標死後立了嫡長孫朱允文為太子。朱標跟隨朱元璋奪取了天下,肯定有自己的政治班底,這可都是開國功臣,這點作為朱棣就差了一截!




第三,朱標為人寬厚,不會像朱允文那樣急於削蕃,而是會用更加高明的手段,慢慢收回各位王爺的權力。溫水煮青蛙,讓燕王朱棣最終沒有反的理由,也沒有反的藉口!

第四,如果朱標活著,朱元璋有可能不會殺了大多數開國功臣,畢竟朱標的人氣在諸位功臣中還是不低,可以鎮住功臣,而朱允炆就沒有一點威望可言,所以最後連藍玉都被滅了,就是為了順利把皇位傳給朱允文!


歷史沒有如果,最終燕王朱棣還是奪得了江山!


歷史大觀園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但是我們不妨大膽的假設一下,如果太子朱標並沒有英年早逝,燕王朱棣他敢造反嗎?我個人認為他是不敢的,瞭解歷史的都知道,朱元璋是非常喜愛朱標的,因為愛屋及烏,在朱標死後,他才會讓朱允炆接班。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嫡長子繼承製,朱標作為朱元璋的長子,朱元璋是非常喜愛他的,並且是一直在培養他,全天下都知道朱標會接任,朱元璋稱帝時,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就將朱標給立為了太子,到了朱元璋中期的時候,很多政務都是朱標在處理。

眾所周知,在明朝初期君主集權制進一步加強,任何人都別想幫朱元璋這些東西,誰敢有非分之想,會立即被殺,朱元璋讓朱標處理事情,也是在告訴文武百官,自己的皇位就是兒子接替,為兒子立威。

有趣的是,朱元璋因為自己沒上過學,他給兒子找了許多的大儒和武將做老師,目的很直接他就是要自己的兒子做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但是歷史總是這麼有趣,朱元璋最終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他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早逝。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朱元璋這個時候應該重新立子做太子,可他偏偏立了自己的皇太孫,要知道他還有很多兒子的,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時候,那些開國元勳們可是都在的,朱允炆完全沒有能力控制這樣的局面,朱元璋能想不到這些嗎?他當然想得到,可他還是毅然決然的讓朱允炆做太子。

朱允炆登基之後,根基不穩,即使是開國將領都被殺個乾淨也沒有用,朱棣是既有賊心,也有賊膽,他當然敢篡位,如果換了他的大哥還會這樣嗎?要知道他的大哥威信非常高,朝中之人都聽他的,如果朱棣篡位,恐怕瞬間會被殺了。因此我個人認為,朱標活著的話,朱棣絕對是沒膽子造反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朱標在的話,朱棣會反嗎?

朱標是朱元璋第一個兒子,也是最喜歡的一個兒子,朱元璋早早的就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可謂傾盡了心血,為其請最好的老師教學,在其後期一切政事也都交由太子朱標處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這個接班人還算合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朱標威望極高,富有執政經驗。2、朱標甚得人心,朝野上下傾心。朱標性格溫和,與朱元璋的暴躁完全不同。從而在朱元璋後期濫殺無辜的情形下,大家可能對這個未來的接班人很是傾心。3、朱標在眾多兄弟中的地位很好。朱標與自己的兄弟相處都非常融洽,大家也都很認這個大哥。尤其是朱標早早的就坐上了太子的位置上,大家心裡也都清楚未來的皇帝非其莫屬,也就不存在心理上的隔閡。加上朱標平時對兄弟們處處照顧,大家對其也是心服口服,其中就包括朱棣。所以如果朱標活著的話,朱棣不是不敢反,而是不會反,而且會作為朱標的一個得力干將,守護好燕京這個要地。



二、朱棣反的理由是什麼?

朱棣反朱允文打的旗號是清君側。這個理由很有說服力,因為當初老朱之所以設立藩王,就是希望他們輔佐新王,當然了同時做到互相牽制。侄子朱允文一上位就聽信朝廷一些“奸佞小人”削叔叔們的蕃,姑可忍,叔不可忍。於是借清君側這個藉口實施了謀反。


但是如果朱標在的話,首先朱標不忍心對其兄弟下手,因為在他心裡兄弟們對其沒有威脅。當然了這也可能只是暫時。即使有一天,他意識到四弟朱棣對其構成了威脅,他也會採取比較溫和的方式,以他的威望其他兄弟也會持支持態度。所以此時朱棣即使有反的心,他也是孤立無援,自己再厲害,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對抗所有人。

三、假如反的話,能贏嗎?

假如有一天朱棣實在不甘寂寞,忍無可忍,要造反的話他也不會贏。為什麼呢?首先因為朱標不是朱允文,政治經驗不足,優柔寡斷,他不會孤立無援,也不會任總無能的之人。別忘了,老朱在殺了大量的功臣後還留下了個能打的藍玉,而且藍玉跟朱標的關係極好。再次從道義上講,朱棣也站不住腳,因為他沒有合適的造反的理由。清君側對侄子可以用,對一個政治經驗比自己長很多的兄長來說根本說不通。所以即使他造反,也不可能成功。


雜牌歷史


我來假設一下:

朱標沒有死,也很順利的當上了皇帝,此時燕王也完成了掃蕩蒙古的階段性戰爭,無論在戰爭經驗和軍隊實力都比待在南京的那些建國舊部軍隊要強,作為軍功卓著的朱棣心理自是難以平衡,一方面,他覺得他為國家保護邊疆,攔住蒙古人南下,是國之棟樑,沒有他,整個北方隨時有再次陷入蒙古的危險,那麼如今我的存在關係著國家的安全,有我在,大明就在,你憑什麼在南京稱帝,這樣他的幕僚也會慫恿他儘快起事,先下手為強!

另一方面:朱標也會覺得朱棣功高蓋主,(儘管是兄弟,一母所生,但在權力巔峰那是毫不留情的)欲除之而後快,即使他念及兄弟情誼,他的那些大臣們也會促使他做出決策,首先是解職兵權,然後召見來京議事,再然後大家都能想到。

既然兩方都有此打算,那就看時機了,燕王鎮守邊關,又是藩王,相對被動,所以他必須隨時等待機會,等待一個有利的藉口,這樣他才能順應民心,朱標雖然是皇帝,也不能說解職就解職,也需等待朱棣犯錯誤,這樣一來,朱棣就成了進攻方,朱標是防守方,於是朱棣就需要拍間諜去京城放風,說朱棣造反,試探大臣們的反應,其實就是把陰謀陽謀化,看皇帝反應,朱標肯定不吃這一套,但大臣們的上書會雪片似飛來,由不得你無動於衷。必須表態,皇帝一旦有態度傾向,就立即落入朱棣的口實,這就是大組織在輿論的風口很難打贏個人,就像今天一個記者就可以挑戰跨國公司,記者言行不受控制,隨時可以做出決策,而大組織瞻前顧後,決策緩慢,最終被輿論淹沒連還手的力都沒有。

有了皇帝的把柄和輿論的造勢,人民很快會站在弱勢的一方,這樣朱棣不會吹飛之力就獲得所謂的正義,有了正義,這個戰就勝利了一半,當年李世民為了殺太子李建成,編造了很多故事來掩蓋,甚至不惜修改歷史,以美化他的正統,李世民之所以覬覦皇位,也是因他功勞太大,無處安放,如果他不殺太子,他的幕僚都會離開他,畢竟沒有誰願意當刀下鬼。

帶著正義的朱棣攜大軍南下,北方的各大藩王基本會被收服,開始有可能會形成劃江對峙,最終一定會攻陷南京。

理由有三

1、層級固化

朱標集團(皇帝集團),雖然人才濟濟,但階層固化,優秀人才得不到快速利用,思維也相對僵化,

朱棣集團,他是軍方組織,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優秀人才有絕對的上升通道,而且是火速提拔火速立功

2、目標驅動

朱標集團:君臣各安其位,輸與贏並不能解決現有的層級,比如,一個兵部尚書,戰打得再好,再怎麼努力也就是尚書,高管隊伍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

朱棣集團:幕僚有強烈的進取心,必勝心,一旦勝利大家都能當上部級幹部,朱棣作為領導人他更加清楚這一點,必須破釜沉舟,義無反顧,既然大家目標一致,那自然是人心齊,泰山移。

3、認知維度

朱標集團:兄弟之爭,對朱標來說,是清理不良資產,出發點,是小修小補

朱棣集團:表面上看都是兄弟之爭,實際上是打散重組,出發點:重新建構

不同維度,觸及面一個是小眾,一個是大眾,一個是釋放生產力,一個釋放生產關係,激起更多人參與到新公司來

由此三點可以得出,朱棣必勝


北斗地球


朱棣之所以起兵,一方面是被朱允炆逼的,不甘於被削藩坐以待斃;一方面是他有問鼎天下的野心和所謂優勢:1、洪武晚年,朱元璋排行前三的嫡子,朱棣的三位哥哥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辭世,老四朱棣無論是軍事實力上,還是長幼尊序上都成了事實上的藩王老大。2、朱棣起兵時宣稱自己為馬皇后所生嫡子,既然為嫡子,當然有權利爭奪繼承權。3、朱棣有實戰經驗和赫赫戰功,為開國元帥徐達女婿。洪武十三年就藩燕京,時年二十歲,真正的少帥。多次率師北進漠北,曾招降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生擒大將索林帖木兒,以戰功確立了在軍隊中的巨大影響力。4、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炮製的“藍玉案”,誅連二萬多人。大將軍藍玉是常遇春小舅子,常遇春是朱標岳父,朱標喊藍玉舅舅沒毛病吧,鐵桿朱標黨,朱棣遇到藍玉鐵定會被秒。5、靖難時開國名將大多凋零,六十五歲的長興侯耿炳文算是碩果僅存了。

所以,朱標不死的話,朱棣在兄弟中序齒最長的優勢也就沒了,也絕對不敢睜著眼說自己的是嫡子,包括藍玉在內開國勳將也不會被誅殺,所謂五大優勢全部喪失,你說他指望什麼造反,還指望什麼能贏?

當然,朱標不死,以他宅心仁厚的性格,加上能鎮得住如狼似虎的兄弟,可能也不會削藩,這樣的話朱棣既沒反的實力和勝算,也沒反的藉口和必要了。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