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之千古骈文名篇《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之千古骈文名篇《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王勃 公元669年)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

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

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

顿忘山岳,坎坷於唐尧之朝;

傲想烟霞,憔於圣明之代。

情可知矣。赖乎神交胜友。

得山泽之虬龙;

隐路幽居,降?霄之鸾凤;

杨公沈公,行之者仁义礼智,

用之也乾元亨利。

元经苦而白凤翔,素牒开而紫鳞降。

金门待诏,谒天子於朝廷;

石室寻真,访下走於邱壑。

幽人待士,非无北壁之书;

隐士迎宾,自有西山之馔。

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

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

山南花圃,涧北松林,

黄雀至而清风生,

白鹤飞而苍起。

停琴绿水,仲长统之欢娱;

置酒青山,郭子期之宾客。

人探一字,四韵成篇。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之千古骈文名篇《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天地无所仁慈偏爱,

自然无所私利眷顾,

授我以忧伤悲切孤高疾俗之性,

给我以正直不阿愤世不平之气。

然忘记重如山岳的恩情,

困顿坎壈于帝尧之朝;

傲然心驰云雾烟霭的境界,

憔悴枯槁于圣明之代,

此情此景可想而知啊。

有赖于神契意合良朋益友,

得见山林水泽之虬龙;

山径野路幽门蓬户,

降临九天云霄之鸾凤。

杨炯诸公,

奉行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施用则周易之乾卦大吉大利。

扬雄《玄经》自为其苦而梦吐白凤,

孔子《孝经》青史之先而天降麒麟。

宫门等待诏命,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之千古骈文名篇《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杨炯拜见天子于朝廷;

石室寻求仙道,

诸公寻访在下于深山。

幽居人接待贤士,

非无山洞的北壁仙书;

隐居者迎接宾客,

自有伯夷的西山野菜。

弊席为门蓬蒿为屋,

企盼高洁之士来游。

桂树丛丛兰花幽幽,

且喜王公之后相逢。

山南花圃,水北松林。

夏天的黄雀来而清风生,

春天的白鹤飞而青云起。

绿水环绕操琴逍遥,

东汉仲长统欢娱之人生;

置酒祭奠青山坟头,

知音钟子期殁后之宾客。

每人拈得一字,四韵八句成诗。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之千古骈文名篇《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作者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王勃。

王勃约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约公元650年),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高宗皇帝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之千古骈文名篇《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之千古骈文名篇《绵州北亭群公宴序》

那一年,王勃二十六岁。他用一首诗和一篇文,让一座楼和一座城,还有一顿饭和几个人,从此千古留名。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据说唐高宗看见此文后,曾“一惊三叹”: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高宗便给出五星好评:“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见序文后,尚有《滕王阁诗》一首,皇帝老儿大为称奇:“这娃,文思泉涌,势如雪崩,根本停不下来啊!”

一篇读罢,高宗回味良久,突然问左右:“王勃现在哪?朕当初不该赶走他啊。”

侍臣却回答:“启奏陛下,王勃离开洪州后,前往交趾探亲,返程时,在南海溺水,受惊吓而死,年方二十六岁。”

高宗一下子愣在原地,痛惜不已。

除了王勃,“初唐四杰”中,其他三人,结局也都较为悲惨:杨炯四十余岁,便卒于盈川;卢照邻因文入狱,后又患病致残,自投颍水而死;骆宾王参与扬州起事,“亡命不知所之”。

“初唐四杰”共同的特点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这就是”天妒英才“吧!

王勃因戏为《檄周王鸡文》被逐出沛王府,杨炯携友来相慰。公元669年5月26日王勃离开长安游蜀,题言“夏日”,文内又有“黄雀至而清风生,白鹤飞而苍云起”,故本文当作于公元669年4月。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之千古骈文名篇《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