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众人谈及民国,总会感叹那时的爱情故事,尤其是才子佳人的爱情。其中以多情才子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等女子间的爱恨情仇为经典。碰巧的是,穿插其中的一位女主人公——凌叔华,她那满腹的经纶与四溢的柔情亦让人沉浸。许是抽离及时,或是淹没于林徽因以及时间的长河,世人对其了解有限,甚至是遗忘。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何况泰戈尔曾表示,凌叔华的才华在林徽因之上。随着凌叔华作品被陆续挖掘,她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图 | 才女凌叔华

凌叔华,出生于一九零零年三月二十五日,北京史家胡同的官宦之家。

鲁迅曾用“高门巨族的精魂”一词来形容凌叔华,可见其家境背景的重要性。

父亲凌福彭与康有为为同榜进士,后授予翰林院士,任清朝重要职位,并在清朝覆灭后,受袁世凯赏识,成为约法会议员。此外,凌福彭更是京城风雅之人,曾组织一个“北京画院”,往来的皆是齐白石、陈半丁等画界大腕。

基因优秀加上环境熏陶,六岁那年,凌叔华在墙上不经意的涂鸦,竟入了前来拜访父亲的山水画家王竹林的法眼,这正合了有想让儿女继承绘画衣钵的父亲之意。当即,他便让女儿拜王竹林为师。后师从被慈禧钦点的女画家廖素筠,再师从女画家郝漱玉,从此,凌叔华成为凌府众多孩子中唯一能随父亲出门见客的孩子。

似乎才女皆博学,除绘画以外,凌叔华又跟随辜鸿铭学英文。刻苦努力加上名师指导,她在绘画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写作才华也初露锋芒,并于一九二零年,考入燕京大学女子学院,次年秋天入学。

一九二四年,凌叔华发表了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并于一九二五年靠《酒后》成名。此后,陆续发表了《花之寺》、《女人》、《古韵》……

绘画方面,她经常参加北平画家的聚会,结识齐白石等画家,一生举办多次画展。其中,她在巴黎的画展,被安排在规格最高的塞禄斯基博物馆。她将自己三十多件绘画精品和珍藏的元明清文人画一并展出,引起轰动,让洋人大大领略了中国文人画独特的风采。

凌叔华用自身的爱情婚姻,阐释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更演绎了“文人自古多情”。

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图 | 蓝颜知己徐志摩

徐志摩——“蓝颜知己”

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处于情感失落期,追求林徽因最终以失败告终,并已经与张幼仪离婚,他和陆小曼的爱情还没有开始,所以这位多情的诗人此刻处于情感最空虚的时候。碰巧,多才佳人凌叔华待字闺中,所以徐志摩对她试图用情也不足为奇。

凌叔华自茶会后与徐志摩频繁通信。他将凌叔华作为自己“灵魂的通信员”,在徐志摩追随诗瓮访欧的半年中,与凌叔华通信共有八十封,数量惊人。倘若没暗生情愫,似乎说不过去。

曼斯菲尔德是徐志摩最爱的一位诗人,而凌叔华被徐称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他一生只为一个人的作品写过序,那就是凌淑华的小说《花之寺》。

但后来,徐志摩遇到了陆小曼,两人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徐志摩与陆小曼、凌叔华同时通信的事被父亲徐申如和陆小曼的丈夫发现了。凌叔华成了徐志摩最信赖的人之一。徐志摩在一九二五年赴欧之前,将一只藏有记载着他与林徽因、陆小曼文稿的“八宝箱”交给凌叔华保管。徐志摩飞机遇难后,凌叔华还与林徽因撕破脸皮,后来各自的丈夫——陈西滢和梁思成只能看着各自的妻子争夺老情人的遗物。

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图 | 凌叔华与丈夫陈西滢

陈西滢——凌叔华最终的归属

陈西滢,原名陈源,陈西滢是其笔名。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去了英国留学,先后进入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在英国十年,虽说家境不错,但过的是非常的艰辛。

不过他的学识得到罗素等人的夸赞,散文和文学评论写得很好,曾得到梁秋实“笔下如行云流水,意态从容”的高度评价。一九二二年,应蔡元培之聘,回国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

两人初见于一九二四年五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的活动上。那时的陈西滢作为接待的负责人,而这时在燕京大学读大三的凌叔华作为欢迎代表出席,并在后来的茶会上见了第一面。

陈西滢也喜欢搞文化沙龙,还担任了《现代快报》主笔,刚好凌叔华这种才女经常投小说在期刊上发表,所以一来二去加上情投意合。一九二六年七月,陈西滢与凌叔华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共结连理。

据说,凌叔华与陈西滢已经相爱两年,但保密工作做得超好,除了胡适,无人知晓。当时凌叔华为了能让陈西滢在父亲的心里留下个好印象,耍了个“小心机”。那就是她找了家中说得上话的表哥,提前在父亲面前只说陈西滢的好,父亲一听,北大教授,年轻有为,嗯,不错,是个好儿郎啊。

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图 | 父亲凌福彭

一九二六年,凌叔华与陈西滢结婚,凌福彭对这桩婚事很满意,把28间房的后花园给了凌叔华做嫁妆。对此,鲁迅酸评陈西滢,娶了个有钱人。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自卑的,因为陈西滢的能力很强,足以养活凌叔华,何况这是父母的一片心意。

婚后,凌叔华和陈西滢同往日本作短期蜜月旅行,之后定居欧洲,夫妻琴瑟和鸣并育一个女儿——陈小滢。

“文人自古多情”,凌叔华也不例外。

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图 | 婚后凌叔华与陈西滢

朱利安.贝尔——唯一的冲动

凌叔华称陈西滢“头脑清晰、理解迅速、观察准确,是许多人所不及。”

一九二九年,应武汉大学校长之邀,陈西滢出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凌叔华也随其到武大任教,不过,凌叔华不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一位过于理性的丈夫加上自己不喜欢的环境,或多或少使其心生孤寂与焦躁。

这时,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绅士缓解了她的烦闷,为她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他叫朱利安,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利亚.伍尔芙的外甥,母亲是一位画家。此次来武大,负责英语写作、莎士比亚等三门课程的教学。

来到武大当晚,朱利安就去拜访了陈西滢。凌叔华对他似乎过于热情,不仅尽力安顿好他,还旁听了他的课程,日后也对他照顾有加。

女方寂寞加上男方的狂烈追求,两人毫无悬念地相恋了。朱利安常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到凌叔华,并表示想与凌叔华结婚。不过,遭到他母亲的反对。

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图 | 情人朱利安

纸是包不住火的。随着两人偷偷幽会次数的增加,两人的绯闻也在武大校园传得沸沸扬扬。同时,陈西滢也得知此事,他给凌叔华三个选择:第一离婚、第二分居、第三和朱利安一别两宽。凌叔华选择了后者。

朱利安也决定退出,回到西班牙参加内战。陈西滢为他举办了欢送会。到西班牙不久,朱利安便战死沙场,凌叔华和他从此阴阳相隔。

此后多年,凌叔华与陈西滢渐无交流,整个婚姻貌合神离四十年,但两人都未曾提过离婚。抗战爆发后,陈西滢奔波于繁忙的事务,凌叔华也自娱自乐,一心专注在艺术创作中,多次开个人画展,赚了不少钱。

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图 | 晚年凌叔华

一九七零年,陈西滢在伦敦去世。

一九八九年,凌叔华坐着轮椅,飞回故乡北京,将陈西滢的骨灰安葬在他的老家江苏无锡。

一九九零年,一代才女凌叔华在故乡安详去世,享年九十岁,临终前留下遗言,要与丈夫陈西滢合葬。

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发生这么多事,多次与鲁迅开骂的陈西滢会是选择原谅,选择和出轨的凌叔华在一起。而他说:“她是才女,她有她的才华!”这何尝不是一种爱得深沉,深到骨髓里,灵魂里的表现。因为爱,所以选择包容她的任性;因为爱,所以选择保护他们的家;因为爱,所以选择默默等待她的转身……

结婚三年,貌合神离,渐无交流40年,晚年漂洋过海,一同落叶归根

依我看,凌叔华是爱着陈西滢的。要不怎会在最美的年华嫁他为妻;怎会在唯一的放纵后选择归来;怎会在晚年漂洋过海,送他落叶归根;又怎会在死后与他合葬,相伴黄泉……

爱与不爱,孰对孰错,旁人又能揣摩几分?终究魂归魂,土归土,繁华落尽,只愿来世还能在一起。

文 | 诗茵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