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侯肖家道新兵連,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二)

肖家道,是一個不大的村落,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我們一行人跌跌撞撞地走到通信站新兵連已是傍晚時分,夜幕低垂,山影憧憧,江風陣陣,誰也沒有心情去欣賞周邊的景色。從農場後門進入大院後,我們就被直接領到了連部,在連部昏暗的煤油燈下,見到了連長陳輝榮和指導員黃招強。在去連部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也是來自軍區司令部的三中同學梁春,他也是與我們一批應徵入伍的,只是早來了一天。這樣,我們從福州軍區來的男兵就增加到了5個。多少年後,我們5人雖天各一方,但仍然能夠時不時地在福州相聚。

新兵連一個有80多名新兵,分兩個排8個班。我和國強分到了新兵連二班,班長叫鄒常華。於是我們就各自提著行李來到二班我們住的地方,把鋪蓋放到自己的床上。說是床鋪,其實就是一個大通鋪,全班12個人,加上班長,統統擠在一個不到十米長的用木頭搭起的架子上。每人的床位剛剛一個床單寬。木頭架子上鋪著厚厚的稻草,權且作為褥子。剛剛發的嶄新床單就鋪在硬扎扎的稻草上,床單的四邊用十餘個圖釘釘上,要不然床單無法固定。每當我們睡下時,稻草就在身下出動靜,嘩嘩的。釘在床單邊的圖釘如果不老實,跑出來扎到後背屁股是家常便飯。

這是我們來到部隊的第二個晚上。烏龍江畔風大,晚間比福州市區冷多了。好在我們的床下鋪了稻草,再加上大家擠在一起,倒也不覺得太冷。就在這張大通鋪上,我們住了整整兩個月。沒有洗澡,軍裝從來不換,襯衣短褲也很少換,因為沒有自來水,洗衣要到烏龍江邊,洗完也找不到地方曬。就這樣,我們居然沒有長蝨子,真是非常萬幸。每天晚上,一個尿桶放在院子裡,半夜尿急了,就穿著單衣摸黑跑到院子裡方便,凍得夠嗆。

福州閩侯肖家道新兵連,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二)

夕陽西下烏龍江

第二天一早,我們幾個下完早操後,來到烏龍江邊洗漱,此時,我才有閒情逸致地觀察了一下我們的新兵連駐地和周邊的地形地貌。剛才說了,通信站農場前身是福建少管所,相當於監獄或是看守所吧。整個大院是一個長方形,長200米,寬100米,高高的青磚牆,怎麼樣也有4米左右吧。院內主要建築有三棟,教室、宿舍和食堂。還有一個非常結實低矮的小牢房,可能是當年關押不聽話的少年犯的吧。院子外有一棟兩層樓房,一定是當年管教人員住的,樓頂有一崗樓,還有一個破舊的探照燈。整個院落也是依山傍水,院前十餘米就是烏龍江。寬闊的烏龍江中,一個接一個的沙洲向遠方延伸,以至於這裡江面寬闊的你根本就望不到對岸。從地圖上看,江對岸就是螺洲,可映入我們眼簾的只是水天一色。

新兵連擱在風光如此旖旎的一個地方,真是不錯。與美好風光相反的是艱苦的新兵連生活。新兵連軍訓自不必說,稍息立正向右看齊,齊步跑步拔正步,這些都是新兵們的第一課,習慣就好。最可怕最要命的緊急集合。你想啊,或熄燈哨剛剛吹響,大家都出溜進被窩,冰涼冰涼的被窩剛剛被暖和過來,或凌晨時分,大家還在夢鄉之中享受難得快意。突然,一陣陣刺耳的緊急集合哨,如同催命一樣急促地響起。新兵們一個個如同鯉魚打挺一般躍起,黑燈瞎火裡手忙腳亂地開始了撲騰。穿衣服、打揹包,找鞋襪、扎皮帶、背挎包......一陣忙亂後,大家魚貫跑出宿舍,來到操場集合,然後跑步出發。緊急集合是最能檢驗新兵們洋相百出的試金石。忘帶帽子的有之,不穿外褲的有之,跑幾步揹包就散了的有之,慌亂中拿錯別人東西的更是家常便飯。以至於新兵們編了一個順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連長哨子響。我們新兵連有兩個排,有時連裡搞了緊急集合,排裡為了不落後自己也搞幾下。緊急集合搞得人人緊張,惶惶不可終夜。說來也巧,那一年春節前,我們排長家屬來部隊探親,從此,我們排再也沒有單獨搞過緊急集合了。

福州閩侯肖家道新兵連,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二)

我們新兵連二班

除了害怕緊急集合外,最糟糕的就是晚上的站崗放哨。當兵的站崗放哨天經地義,我們新兵連的站崗放哨就是晚上在大院裡巡邏,因為晚上大院大門緊閉。80多人的新兵連,每天晚上一個半小時一個崗,一個崗兩個人,不幾天就輪一遍。記得第一次站崗是與國強一起的,夜半三更,黑咕隆冬,萬籟俱寂,有的只是山風和江風的吹過。站在大院裡,揹著半自動步槍,好不容易熬過一個半小時,趕忙叫起下一班的崗,交完班忙不迭地鑽進被窩繼續睡覺。當年大夥兒沒有手錶,更沒有手機,掌握時間只是一個已經沒有了玻璃罩的又破又舊的雙鈴馬蹄鍾。新兵裡有雞賊的,站崗時偷偷把時間向後撥撥,縮短了自己的站崗時間。鬧鐘的時間提前了,可自然的時間不會提前,結果苦了站最後一班的人,很顯然他們要比別人多站好多時間。半夜三更,沒人監督,也沒法監督。讓少數機會主義者鑽了空子。

來到新兵連,幾乎所有人都有這種感覺,飯量增大了,老是飢腸轆轆的。我在家時,每天一斤主食足矣。到新兵連後,我覺得我一天好像能吃下兩斤飯。新兵連一日三餐大米飯,沒有饅頭和麵條。菜就是圓白菜和白蘿蔔,幾乎不變。偶然能夠見到少許肉和白水煮帶魚,還巨腥。早上基本是豆腐乳,豆腐乳湯都成了好東西,用來泡米飯吃。為什麼這麼能吃呢?新兵連運動量大,整天軍訓,消耗體力。再加上菜裡面沒有油水,可不飯量劇增嗎!

福州閩侯肖家道新兵連,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二)

當年我們新兵連就餐可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那一年的春節是在肖家道過的。記得大年三十了,伙房裡冷冷清清,沒有一點過年的氣氛。直到下午快四點了,通信站的汽輪才靠岸,從站部拉來了兩扇豬肉和一些過年的菜餚。原來冷冷清清的伙房頓時熱鬧起來,人聲鼎沸,煙霧嫋嫋,熱氣騰騰,刀聲陣陣。終於,在伙房老兵們的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年夜飯出鍋了。這是我們在部隊的第一餐年夜飯,這是我們來到新兵連第一次圍著桌子站著吃飯(平時都是端著碗蹲在操場上吃),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在新兵連敞開肚皮招呼大腕肉菜。年夜飯好像有紅燒豬肉、肉丸子、油炸帶魚、肉骨頭燉海帶,不一而足呀!只見大夥兒個個爭先恐後、狼吞虎嚥、風捲殘雲、一掃而光。那一年的年夜飯,一生難忘。

新兵連的文藝生活可謂少之又少。放了幾次電影,好像都是革命現代京劇《龍江頌》,肖家道沒有通電,電影隊自己帶著發電機,一邊發電一邊放映。記得那年春節前,我們省軍區通信站的宣傳隊來到我們肖家道新兵連慰問演出。能夠看一次演出,甭管是哪一個級別的都是一件不錯的事兒。通信站宣傳隊大概十幾個人,女兵不少。許多新兵可能平日裡很少看到女兵,眼睛頓時發直發光。慰問演出是在晚上,大操場上不僅坐滿了我們的新兵,還來了不少肖家道的村民們,很熱鬧。一臺發電機點亮了舞臺上方(就是平地)幾盞昏暗的電燈,演出到了一半的時候,偏偏發電機不爭氣,故障了,結果四下裡一片漆黑。此時肖家道大隊的隊長從隊部拿來一盞汽燈,“呲呲呲”地打足了氣,點著了火,頓時,舞臺又亮了,只是不如剛才的電燈效果好。這也不錯了,演出得以繼續進行。

這麼多年了,當天晚上演的什麼節目基本記不起來了,但有一個節目至今歷歷在目。這是一個說唱節目,節目梗概大概這樣:說的是一位農村大媽的孩子在部隊當兵,部隊駐地在呼蘭浩特;大媽就坐火車去部隊看孩子,結果大媽到達的城市不是呼蘭浩特,而是呼和浩特,大媽一聽頓時急火攻心昏了過去;這時有一個鐵路員工叫“大老郭”就主動把大媽接回家,得到鐵路工人全景的悉心照顧,又給她買了去呼蘭浩特的火車票,送大媽上了火車。很感人吧!尤其是“大老郭”的女兒演的非常可愛可人。今年元旦後我們通信站的幾個老戰友聚會,恰好遇上了當年在節目中扮演“大老郭”的小雷,我和他說起這件事,他告訴我,這個節目他也記得,是一個“說唱二人轉”,叫作《祖國處處有親人》。

在肖家道新兵連,每當星期天,是我們新兵最快樂的日子。我們會跑到江邊,或坐在山坡上眺望江中的帆船發呆,或溜達在江邊欣賞漁民們在退潮的灘塗上打撈“紐央”(福州話,一種淡水貝類),或是趴在山崗的草地上給家裡寫信,當然,更多的是在一起吹老牛。梁春喜歡籃球,大院裡破舊的籃球場上少不了他又高又瘦的身影;嚮明是個文人,當然與眾不同,經常一個人在山坡上,凝望著碧波盪漾烏龍江,認認真真地做文章。我們還曾相邀登上五虎山頂,鳥瞰一覽無餘的烏龍江和江對過依稀可見的福州城。

福州閩侯肖家道新兵連,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二)

怪石嶙峋五虎山

春節一過,轉眼2月下旬了,省軍區報訓隊要開班了,我們幾個分到電報站的新兵即將告別肖家道新兵連,回倉山了。就在新兵連即將解散之前,連部專門請來了照相館的師傅給大家合影留念。我們來自福州軍區的5位童鞋就在烏龍江畔留下了我們一生中第一張軍人照片。這張照片,我一直珍藏著。它既是我們對烏龍江畔肖家道新兵連的一種懷念,也是我們5個人從軍生涯的一個起點,更是我們長存友誼的一個見證。

福州閩侯肖家道新兵連,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二)

五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