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NO.38 岭南黄种人如何分化

文|寒山忆雪

图|寒山忆雪 辑|寒山忆雪

3.5万年前左右,「古黄种人」入主岭南,与岭南「新棕人」女性混血,形成「新黄种人」。此后不久,父系基因又出现了新的突变。

3.4万年前左右,父系O基因又突变出O2基因,父系O1基因突变出两个子类型O1a和O1b基因。

到此时,大岭南地区黄种人的父系基因和母系基因恰好各有八个类型。

母系基因中,有「古欧亚部落」的母系N基因,又有母系N的子类型——「东欧亚部落」的母系专属基因R类型,还有母系R的子类型——「古黄种人」的母系专属基因B、F类型。

此外,还有新棕人最古老的母系基因M类型,又有母系M的子类型——母系D与极少量的母系C和Z类型。

打个比方,就像是姊妹两人,姊姊N生了一个女儿R,女儿R又生了俩外孙女B和F。妹妹M生了一个女儿D,以及外孙女C和Z。

父系基因中,有老祖父NO基因,又有父辈的N和O基因,又有子辈的N1、O1、O2基因,更有孙辈的O1a、O1b基因。

而到了3万年前左右,两湄平原古印第安人(父Q母A)的几个部落又迁徙到了大岭南地区,使得这里的父系、母系基因的种类更加复杂。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无法知道3万多年前,携带这些基因的人哪些更多,哪些更少。不过在3万年前到2万年前这1万年时间内,有两个基因类型的族群在逐渐壮大。

这两个基因类型就是父系O1的两个子类型,O1a和O1b基因。

父系O1a、O1b基因最早被称作O1和O2基因,父系O2基因最早则被称作O3基因。最近发现前两者有一个共同祖先与后者并列,所以把旧O1和旧O2改称O1a、O1b,把旧O3改称O2基因。

在最初占领岭南时,携带父系O1a与O1b基因的部落因为一些偶然原因,部落的人口不断壮大。以红河平原为根据,O1a族群主要往东方发展,O1b族群主要往北方发展。

经过1万多年的繁衍,到距今1.8万年前左右,O1a族群基本遍布大岭南地区的中东部,也就是现在的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和夹在它们中间的南海古平原东部。O1b族群则基本遍布大岭南地区的中西部,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北越、海南和三者之间的南海古平原西部。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1.8万年前之后,岭南中东部的O1a族群还将继续往东北方向迁徙,打败新棕人部落,占据长江下游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和苏皖南部,以及东海古陆的古长江下游漫流区。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这一支族群就是战国秦汉时代才出现在史籍中的吴越、于越、瓯越、闽越,以及现在的台湾原住民的祖先。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在今天,东南百越部落已经被汉人同化,台湾原住民也只有很少的人口。不过他们祖先的一些后裔在5000年前左右,靠着简陋但实用的航海木筏,南下菲律宾群岛,接着往西南扩张到整个南洋群岛(今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并排挤了那里的「古印第安部落」和「澳美部落」,往东南扩张到整个太平洋群岛(今天称作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最远向西抵达非洲大陆东侧的马达加斯加岛,向东抵达夏威夷群岛和复活节岛,向南抵达新西兰,留下了一个覆盖海陆面积最广、人口接近2亿人的南岛语系民族。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本可以把O1a族群称作南岛族群。但是现存南岛族群从百越中分离出去的时间比较晚,加上「南岛」一词并不足以表示出O1a族群最早壮大的地区,我们还是用「古越人」来指代最早在东南沿海繁衍扩张的O1a族群。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古越人并非只有父系O1a的基因,岭南地区其他所有的父系基因,都会在古越人中占据少量的比例。

这一规律也适用于以后所提到的任何一个上古族群和近现代的民族,几乎没有哪个民族能百分之百只有单独某种父系基因或母系基因,即便是南美洲最偏僻的雨林里、云南地区最偏僻的高山森林中那些与世隔绝的部落,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只有某一种基因类型。

话归正题,古越人(O1a族群)往东方迁徙的同时,他的兄弟族群——O1b族群也在往西方扩张。

从岭南西部往西扩张,有两个可以选择的方向,一个是往西北方,从红河河谷和珠江河谷逆流而上,进入云贵高原。另一个是往西南方,越过长山山脉,进入掸邦高原。

红河河谷通向的是云南的中南部,黄种人的祖先「古黄种人」在3.5万年前就已经占据了那里。新黄种人虽然是后来者,但依然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上风,成为了云南中南部地区的主体族群。

这一支族群就是秦汉时期出现在史书中的「哀牢」等部族的祖先。他们在后世还会沿着怒江、澜沧江河谷顺流而下,进入掸邦高原。对于没有历史记载的上古部落来说,他们不知道前方的新土地,曾经是他们祖先的起源地。

进入掸邦高原的O1b族群,就是今天缅甸东北部的掸族、泰国主体民族泰族和中国境内的傣族等民族的祖先。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也许有人觉得O1b族群可以因此称作「古泰人」,不过暂时还不行,因为泰人还有一个北方近亲,泰国人称之为「北泰人」。所谓「北泰人」就是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壮侗语族下的民族,比如壮族、布依族、水族、侗族、黎族等等,他们就是1-2万年前分布在岭南中西部,以及从珠江逆流而上进入云贵高原的O1b族群的后裔。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这里还要插播一个题外话,O1b族群占据云南东部后,其中一支继续向西,进入由父系F2、N1和D1组成的「次古彝人」占据的滇北川南地区。他们与次古彝人混血融合,形成了今天彝族最近的近祖——「近古彝人」,今天彝族内父系O1b基因的占比也在25%左右,就是黄种人第二次进入云南的结果。那还有没有第三次呢?我们以后再说。

话归正题,无论是「北泰」还是「南泰」,他们的语言都属于共同的语言群,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壮侗语族。壮侗语族目前被归类在汉藏语系之下,但国际上通常把它单独列为一个语系,即「壮侗语系」。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壮侗语系各个民族还并不是上古O1b族群的所有后裔,另外还有两个现代大族群也是上古O1b族群的后裔。

其中一个族群,就是从岭南中西部往西南方向迁徙扩张,越过长山山脉,进入掸邦高原东部的族群。这支族群在泰人没有南下之前,扩张到整个掸邦高原,并且占据了两湄平原(湄公河、湄南河)和伊洛瓦底江盆地,征服了当地的古印第安人部落。今天两湄平原父系Q基因的占比只有30%以下,O1b占比却高达60%-90%以上,就是黄种人那一次迁徙扩张带来的结果。

除此以外,他们还越过若开山脉,进入到恒河下游和德干高原东部,现在的印度东部和孟加拉国所在地,征服了当地的古蒙达人各部落。

前文说过,古蒙达人的父系主体基因是H类型。在5.5-4万年之间,古蒙达人是德高高原最主要的族群,但随后以父系L基因为主的达罗毗荼人征服、驱逐古蒙达人,使得古蒙达人的地盘萎缩到德干高原东部地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丢失了大半个德干高原之后,古蒙达人试图进入恒河下游,驱逐当地的「东欧亚部落」和「古印欧部落」,并最终成功。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但最终他们又迎来新的征服者,从东方迁徙而来的O1b族群。O1b族群征服古蒙达人后,混血融合,形成新蒙达人,古蒙达语消亡,新的蒙达语与中南半岛近亲的语言一样,同属于「孟-高棉语系」,又称作「南亚语系」。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除了蒙达人,缅甸境内的原住民孟人、柬埔寨境内的高棉人、越南的主体民族越南族人,以及泰国境内被泰人同化前的原住民,都是往西南方扩张的这一支O1b族群的后裔。

南方古族「百越」「百濮」是怎么形成的?

与「古越人」只有南岛语系一个大族群不同,O1b族群有「古泰人」(壮侗语系)、「古高棉人」(孟-高棉语系)两个大族群,该怎么为上古的O1b族群命名,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不过我们秦汉时期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这其中就有如何为O1b族群命名的好方法。当然,不是我们的祖先了解分子人类学,只不过他们很巧合的把中国云贵等西南地区的原住民部落统称为「百濮」,而且范围可以扩大到中南半岛,恰好与O1b族群后裔的分布范围吻合。

因此,我们可以把上古的O1b族群,命名为「古濮人」。

前面说过,除了壮侗语系的「古泰人」族群外,古濮人还有两个大的后裔族群,孟高棉语系的「古高棉人」族群已经介绍过了,那么另一个族群,又是哪个族群呢?

我们下节继续解读。

-END-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寒山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