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路:千年帝國拜占庭因蠶繭得以存續

重生之路:千年帝國拜占庭因蠶繭得以存續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西羅馬毀滅於5世紀的蠻族入侵浪潮之中,而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拜占庭帝國則挺過了艱難時刻。拜占庭帝國位於絲綢之路的終點,控制著地中海東岸的商貿,繁榮的商業尤其是絲綢貿易為帝國提供了鉅額財富,使得拜占庭人可以“破財免災”,避免了西羅馬帝國的悲劇。

6世紀上半葉,拜占庭人不斷擊敗蠻族王國,開始收復羅馬帝國曾經的領土。然而他們卻遭遇了新危機,東方的波斯薩珊王朝不希望羅馬帝國恢復,他們切斷了絲綢的供應。拜占庭人想了無數辦法,想要繞過波斯獲取絲綢,然而都沒能成功。眼看著帝國的重生就要毀於一旦,也許是上天眷顧,拜占庭人居然獲得了蠶種,學會了養蠶技術,他們開始自己生產絲綢。財富得以積累,政權得以鞏固,帝國自此竟延續了九百年之久。

根據拜占庭歷史學家普羅柯比記載,一批印度僧人從賽林達(古代西方對中國的稱呼)偷取了蠶繭,進獻給了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那麼偷蠶繭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是如何偷取蠶繭的?又是如何順利送到拜占庭的?迪爾克·胡澤曼的歷史小說《絲》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空間。

重生之路:千年帝國拜占庭因蠶繭得以存續

迪爾克·胡澤曼是德國考古學家,精通羅馬歷史。《絲》雖然是小說,人物和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但是歷史背景和場景都經過了嚴格的歷史考證,非常貼合6世紀的史實。如同肯·福萊特的作品,歐美歷史小說對於歷史背景和歷史事件都非常嚴謹,閱讀時有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小說選取的是公元552年,講述了拜占庭人偷取蠶繭的經歷,但在迪爾克·胡澤曼的筆下,這個故事更像是絲綢之路歷險記。公元6世紀的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貿易之路,無論是對個體生命,還是對文明,甚至信仰,它還是一條重生之路。

一、死亡與新生

絲路是一條死亡之路,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出發,需要跨越黑海,高加索山區,帕米爾高原,天山草原,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然後才能抵達玉門關。一路上可能會遇到海難,山賊,遊牧部落,劇毒的動物,沙塵暴等等,死亡隨時會降臨。為了掩蓋死亡的恐懼,埃及水手會在船上養一群黑母雞,他們在出海前給母雞喂麵包屑,如果母雞不吃,那就意味著會遇到海難,他們也就拒絕出海。商人們往往結伴而行,還需要帶著兵器。彪悍的遊牧民族回紇人也恐懼死亡,黑夜降臨時,他們會在宿營地請人講故事來驅散恐懼,他們會為擅長講故事的人準備美味的烤肉和睡覺的帳篷。他們遇到送葬隊伍時不敢說話,認為一旦說話,死者的靈魂就會跟著他們,給他們帶來厄運。而樓蘭人願意花錢購買一個騙子和尚的符咒。

絲路佈滿死亡,卻因為絲綢才有了生機。絲綢利潤巨大,人們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去獲取。絡繹不絕的商隊滿載著貨物穿行在絲路上,他們帶著各種各樣的貨物去他們口中的賽林達換取絲綢。沿途國家為商人們提供食宿和安全,向經過的商隊徵稅。絲綢像血液一樣滋潤著沿途國家的軀體,延續著他們的生命。駱駝揹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向人們展示著未知的世界,為人們提供了新生活的可能。

二、文明的重構

重生之路:千年帝國拜占庭因蠶繭得以存續

迪爾克·胡澤曼選取的時間點是公元552年,這個時間很有意思。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方人口中的賽林達,也就是中國,這個時間正處於南北朝時期。北魏已經分裂,而南朝梁正陷入侯景之亂。北魏雖然分裂,但混亂了數百年的北方秩序已經得到重建。再過30年,隋朝就將建立,中華文明即將重生,並登上巔峰。小說裡出現的絲綢莊園,也正是政治趨於穩定的產物。如果沒有穩定的政治秩序,大規模的絲綢生產無從談起,絲路也不可能活躍,拜占庭人也就沒有機會偷到蠶繭。

絲路重要的一環,就是波斯。經歷了5世紀的混亂之後,波斯薩珊王朝在6世紀崛起。霍斯勞一世時期,波斯被稱為第二黃金時代。霍斯老國王被伊朗歷史認為是完美的國王,“不朽的靈魂”,正義的化身。小說裡直接描述了波斯的興盛以及霍斯勞一世的強健。薩珊波斯控制著廣大的疆域,統治著上千萬人口,還掌握著從印度到北方的所有絲綢進口渠道。在跟拜占庭爭奪西亞霸權的鬥爭中,霍斯勞一世利用這一優勢發起了一場貿易戰,封鎖了拜占庭進口絲綢的渠道,引發了拜占庭帝國的危機。

拜占庭帝國是絲綢之路的終點,在羅馬帝國時期,隨著絲綢的大量輸入,地中海東岸的絲綢紡織業也隨之興起。拜占庭帝國壟斷了絲織業,謀取了鉅額利潤。552年,拜占庭處於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帝國攻破了一系列蠻族國家,幾乎重新恢復了羅馬帝國時期的疆域,除了不列顛和高盧。查士丁尼一世因此被視為“最後的羅馬皇帝”。眼看著羅馬帝國將在廢墟上重建,波斯的封鎖給了拜占庭致命一擊。失去了原料,拜占庭絲織業也將毀於一旦。就在查士丁尼一世絕望之際,從中國偷來的蠶繭挽救了拜占庭的絲織業,影響了帝國的命運,拜占庭得以承受住波斯的攻擊,從此延續九百年之久。

三、信仰的重建

重生之路:千年帝國拜占庭因蠶繭得以存續

絲綢之路是信仰之路,世界三大宗教都是沿著絲綢之路傳播的。公元5世紀,人們在混亂和飢餓中接受了佛教和基督教。552年,佛教已經傳遍了中亞和東亞。南朝梁武帝一生崇佛,卻剛好在這時間點死於侯景之亂。之前傳入的佛法充滿了各種歧義,人們渴望獲得真經,解脫塵世的痛苦。中原的人開始前往西域,尋找真經。小說裡提到的無著經文,屬於法相宗的祖師。幾十年後,玄奘法師沿著絲路前往印度學習,學成歸來後正式開創了法相宗,漢傳佛教從此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在波斯,古老的瑣羅亞斯德教由於瑪茲達克運動產生了變革。6世紀初,霍斯勞一世雖然鎮壓了瑪茲達克運動,但是其引起的變革卻得到了繼承。小說中描述了瑣羅亞斯德教聖火禮儀式,盛大的儀式不僅彰顯著波斯的輝煌,也凸顯出瑣羅亞斯德教的重生。

6世紀的時候,基督教早已經在原羅馬帝國境內普及,但是分歧越來越嚴重。耶穌到底是神還是人,這個爭論引起了各地教會的相互攻擊,甚至引起了教會的分裂。為了統一信仰,查士丁尼一世於553年召開大公議會,討論耶穌的神性和人性問題。大公議會沒能消除分歧,但卻確立了正統,一性派被斥為異端加以鎮壓。小說中出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就是基督教正統教會的象徵,而拜占庭教會此後也一直以正統自居,在歷史上被稱為東正教。

迪爾克·胡澤曼的《絲》,與其說是小說,倒不如說是一部紀錄片,一部關於絲路的毀滅與重生的紀錄片。裡面的人物由於慾望而毀滅,由於使命而重生。就像蠶一樣,吐死,變蛹,化蛾,生命的循環就是從毀滅到重生的過程。通過絲綢之路連接起來的東西方文明,也上演著毀滅到重生的過程。15世紀大西洋航路開闢之後,絲路逐漸沉寂,古老的文明也逐漸沒落而慘遭毀滅。但是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發展,絲路又開始煥發新的生機,走上重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