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丨樹立“楷模”

說文解字丨樹立“楷模”

“楷模”(kǎi mó)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為“榜樣、模範”,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把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稱為“楷模”。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楷”和“模”其實是兩種樹的名字,“楷模”的本義還和這兩種樹的特點及典故傳說密切相關呢。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楷(一般讀作jiē)樹。

楷樹是原產自中國的一種落葉喬木,因其木材色黃而味苦,故名“黃連木”或“黃連樹”。楷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還不易斷折,並且結有橢圓形紅色果實。

楷樹自古就是尊師重道的象徵。這是怎麼回事呢?

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幹挺拔,枝繁葉茂,成為眾樹的榜樣。據說這棵生長在孔子墓旁的楷樹為其弟子子貢所植,子貢奔喪回來後,將一棵楷樹苗栽於其師墓旁,後成大樹。不幸的是,清康熙年間,這棵楷樹遭雷火焚燒而死,後人遂將楷樹的圖像刻於石碑上,上書“子貢手植楷”五個大字。又在石碑的位置處建了一座碑亭,取名為“楷亭”。

唐朝有一位博物學家叫段成式,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就說:“蜀中有木類柞(zuò),眾木榮時如枯枿(niè),隆冬方蔭芽布陰。蜀人呼為楷木。”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蜀中有一種樹很像柞樹,它的特點是別的樹茂盛的時候它反而像一個枯樹樁子,到了隆冬時節,別的樹都落光了葉子,它反而發芽長出了茂盛的枝條。蜀地之人就稱其為“楷木”。

很多古書中都提到了這種樹,宋代的《太平廣記》中載有:“魯曲阜孔子墓上,時多楷木。”清代的《廣群芳譜》也提到:“孔木生孔子冢上,其乾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故也。”楷樹的這種特性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這種樹不同流俗,眾樹茂盛它隱退,眾樹蔫了它茂盛,直道而行,這不正是聖人的寫照嗎?怪不得孔子的墓上都種滿了楷樹呢。

我們再來認識一下模樹。

模樹,色澤純正,因“不染塵俗”的特點,也成為眾樹的榜樣。相傳此樹最早生長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禮賢下士的周公墳上。

明代有位熱愛讀書的官員叫葉盛,他在自己所著的《水東日記》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段經典的對話。元代學者吳澄向另一位學者吳正道請教其對模、楷二字的理解,吳正道取木為義,回答他:“昔模樹生周公冢(zhǒng)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餘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其法則,況在周、孔之冢乎?”

吳正道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模樹生長在正氣的周公的墳上,模樹的葉子春天是青色的,夏天是紅色的,秋天是白色的,冬天是黑色的,這四種顏色加上黃色都是自古來的正色。而楷樹生長在儒雅的孔子的墳上,枝丫端直,質地上乘。模樹和楷樹的正和直都可以作為法則了,況且這兩種樹還生長在周公和孔子的冢上呢,更應該成為萬世之楷模!

由於這兩種樹生長在聖賢的墓旁,其形狀與質地又為人們所推崇,後來人們以樹喻人,取“楷”和“模”兩種樹的特徵,來代指品格高尚的人,常常把人的模範行為、榜樣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範稱為“楷模”。“楷模”一詞遂沿用至今,廣為我們所知。

說文解字丨樹立“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