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讓項羽劉邦又恨又怕的第三支神祕力量,他決定了天下歸屬!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到死都沒有明白他失敗的真正原因。

項羽是歷史上少有的能夠達到"百人斬"的將領,以一敵百、萬夫不當之勇,形容項羽一點也不誇張。他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將領,卻不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他武功蓋世,但卻徒有匹夫之勇,他比劉邦更寬容仁厚,但卻時常有婦人之仁。他單純的以為依靠自己戰場上勇猛的正面硬剛就可以安定天下,所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活在唯心主義的怪圈中。事實上,楚漢爭霸的劇本早已由他人書寫。

真相!讓項羽劉邦又恨又怕的第三支神秘力量,他決定了天下歸屬!

劉邦曾經在取得天下後總結說,自己能夠取得天下,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看看這樣的總結,至少劉邦有一些辯證唯物主義的覺悟了,就憑這一點就比項羽在世界觀上進步了不少。

真相!讓項羽劉邦又恨又怕的第三支神秘力量,他決定了天下歸屬!

影視劇中的劉邦

但是,歷史的真相是,決定楚漢爭霸的真正棋子,既不是劉邦和他的漢初三傑,也不是項羽和他的江東子弟。而是搖曳在雙方之間的第三支神秘力量,他就是彭越。

彭越,漢初三大名將之一。他與韓信的不同在於,他從未真正臣服過項羽或是劉邦,因為他有自己一手拉起的武裝力量。他是讓項羽和劉邦真正又恨又怕的那個人。

縱覽秦漢之交的名將風雲錄,項羽絕對可以坐頭把交椅。即便是被戲劇化吹成戰神的韓信,也難以與項羽在陳兵列陣的大集團軍事戰役中取得多少甜頭。楚漢相爭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楚軍窮追猛打,漢軍丟盔卸甲。但是項羽始終無法徹底消滅漢軍。因為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侵擾著他,讓他不能專心致志的對付劉邦。就像一隻雄獅總是被身上某個地方的蝨子叮咬的奇癢難耐又無可奈何。沒錯,彭越就是那隻蝨子。

真相!讓項羽劉邦又恨又怕的第三支神秘力量,他決定了天下歸屬!

彭越撓楚

說彭越是蝨子可能有些不恰當。這裡應該為彭越正名的是,他可能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開闢敵後戰場、最早研發游擊戰戰術的軍事家和戰略家。彭越的主要戰略是坐山觀虎鬥,因為只有楚漢兩敗俱傷的局面才是對他最有利的。彭越的主要戰術是遊擊和偷襲,在楚強漢弱的總體局面下,彭越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自然的傾向於劉邦。具體做法是每當楚軍大舉進攻,抓住漢軍往死裡打,劉邦眼看要被俘虜的時候。彭越就會適時的出現,繞道楚軍後方,專幹一些襲擊軍隊家屬和火燒糧草庫的事,搞的楚軍人心惶惶。項羽恨的轉身提刀來找彭越,可這兄弟燒完搶完就走,根本找不見人影。楚軍就此陷入了雙面作戰的怪圈,力量被大大的削弱。給漢軍在正面戰場的進攻留下了機會。

決定性的垓下之戰彭越本來是不想參與對項羽的圍剿的,因為項羽一死天下就歸於劉邦,自己也只能選擇臣服了。為這事劉邦恨的牙根癢,又不能直接翻臉,好在張良及時獻策,幾乎是用賄賂的方式求得了彭越的支持,楚漢相爭的天平就此徹底向劉邦傾斜。表面上大家和和氣氣消滅了共同的敵人項羽,卻就此埋下了仇恨的芥蒂。

這個芥蒂有多深呢,劉邦做穩天下之後,以莫須有的造反罪名,逮捕了彭越。處罰的結果是將彭越殺死後剁為肉醬,分成若干份給各諸侯王品嚐,並將彭越的全族誅殺。這是劉邦一生中最殘忍的一次殺戮,可見他對彭越深入骨髓的恨與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