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他是梟雄還是英雄?

曹操此人其實也是有雄才大略的,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突出漢室劉備的正面,只好把曹操寫成反面。

現實世界中,有80%的人都更喜歡曹操而非劉備,是也不是?

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他是梟雄還是英雄?

曹操是一個肚量很大的,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魄。同時又多疑和猜忌。

曹操人稱奸雄,什麼叫奸雄?奸雄這個概念包括了兩個內容就是奸,雄,只有那些又奸又雄的人才能叫做奸雄。比如像明朝的奸臣嚴嵩偷偷摸摸使用的是陰柔手段間兒,這個只能叫奸賊。如果像東漢末年的董卓那樣橫行霸道,專橫跋扈,雄而不奸,使用的是暴力手段,那隻能叫梟雄.梟雄就是強硬而又有野心的人物,奸賊就是奸猾,而又有賊心的人物。奸雄呢?奸詐而又有雄心的人物。

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他是梟雄還是英雄?

曹操這個人啊,從小就奸猾,四處遊蕩不務,整日遊手好閒啊,和一群紈絝子弟胡作非為啊.曹操的家庭出生是不太好的。因為曹操的父親叫曹嵩。曹嵩是什麼人呢?太監曹騰的養子。當然,這個家境很好啊,因為他的這個祖父和他的父親都在朝中做官所以家境很好。雖然背地裡被人看不起,看表面上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身邊也圍著許多子弟。

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他是梟雄還是英雄?

可是曹操也想跟高層搞好關係呀。怎麼辦呢,找許劭。

許劭是東漢末年著名人物評論家。據說他每月都要對知名人物進行批語。很多高幹子弟都以有他的品評自豪。所以曹操就找到了他。畢竟是官宦人家,許劭哪敢不從呀。於是就有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大笑而走。生逢亂世,英雄又如之奈何?不如就讓我當一個梟雄吧。因為曹操這個人是一定要做一番事業的,我要轟轟烈烈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反正不能碌碌無為,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這就是我。

曹操雖然被稱為奸雄,雖然很多人都關注到他的奸,但是我認為更本質的曹操一生都表現出了這種雄。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曹操是非常喜歡笑的,如果我們去讀歷史,我們會發現許多史書上講到曹操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有笑這個字。曹操的笑有各種各樣的,有放聲大笑,也有自我調侃的苦笑甚至是充滿殺機的笑。

但是曹操在笑,如果比較一下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我們就發現就會發現這兩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劉備在幹什麼呢?劉備不停的在哭啊。曹操不停笑,劉備不停哭。

曹操如果做錯了事情,曹操打了敗仗,曹操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絕對不會哭,他一定是笑,因為曹操是一個大氣磅礴的,我們去讀曹操的,就可以感覺到這種大氣對古人評價,曹操更有悲涼。

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他是梟雄還是英雄?

曹操這個人他不太講究,能吃飽就行,能穿暖就行,房子能避風雨就行。唯一的喜好就是女人啊。不知道他這方面講究不講究,不過我看他到處留情的那個做法,好像也不太講究啊。

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和敵人正面交鋒決戰前夕,對方聽說是曹操親自來了,秩序大亂,將士們都都伸長了脖子,踮起腳尖看曹操,幾個後面的人往前面擠啊,前面的人也在往前混亂不堪。這個曹操打馬上前一個人提著馬,走上前去,“都想看曹操是吧?我就是曹操,大家看清楚了吧,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也是個人啊,跟你們一樣啊,沒什麼兩樣啊。要說我比你們多點什麼吧?告訴你,我比你們多一點智慧,哈哈”

曹操的兒子曹丕也是這樣的,有個好朋友,叫王燦,也是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嘛。王燦去世以後,這個時候曹丕已經是接班人了,地位很高,五官中郎將,帶著一幫文學界的朋友,就當時這個文聯作協的人吧,是一起去給王燦送行開追悼會啊。當然是曹丕出來致悼詞了。曹丕怎麼致悼詞呢?好比說“咱也別說什麼套話官話屁話了。王燦。這個人的生前喜歡聽驢叫,我們每人都學聲驢叫祭奠他吧”。雖然文人不好意思,但人家權力在那放著,於是現場一片驢叫,也不知王燦在地下聽到會有什麼感慨。

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他是梟雄還是英雄?

曹操曾經有個一篇文章,《述志令》,又叫《讓縣自明本志令》,是曹操對外表達自己思想和經歷的一篇帶有自傳性質的重要文章。此文發表與建安十五年(210年),當時,曹操完成北方統一後,政權穩固,企圖統一全國。但是孫權劉備兩大勢力不樂意呀,就造謠說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在這種形勢下,曹操寫下這篇令文,而且退還皇帝加封三縣,表面他的本志。雖然不說全部是真話,但也表露了真心,透出了多許的無奈。

這可以算得上是曹操的政治綱領。一開始說我這個人呢,其實是沒有什麼雄心壯志的,因為我知道我出身不好啊,我自己呢,不是那種很清高很知名的啊。我最大的理想了,就是當一個郡守好做政教,好好的把這個地方治理好,讓大家都知道,我曹操呢,雖然出身不好但工作能力還是有的。後來國家遇到了動亂,我覺得一個男子漢應該為國家效勞建功立業。這個時候我的要求也不高,我想當個什麼呢?我想當個徵西將軍,我死了以後啊,能夠在我的墓碑上寫上一行字,“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後來董卓來了,諸侯都不敢抵抗,我這個時候不能不出來保衛國家保衛皇上,即便是這個時候,我也不想多帶兵,所以我沒打一次勝仗。後來隨著仗越打越多,我就想裁軍,為什麼呢?

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他是梟雄還是英雄?

因為我的實力越大敵人就越多呀。他們來打我,我保不住自己啊。所以我第一回我裁軍議會這說明什麼,說明我的這個志向是有限的,但是我也沒有想到怎麼現如今我給弄出這麼大動靜來了.所有現在我也改變了初衷,不想當徵西將軍了。我想當個什麼呢?當個齊桓公晉文公之類的,因為現在是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我只想稱霸不想稱帝,我現在已經是漢朝的丞相了,位極人臣,我心滿意足,但是我必須在這個位置上坐著。他說“國家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如果不幹了,孫權、劉備、七七八八的那些人啊,不早就稱皇帝了。

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他是梟雄還是英雄?

還有一個原因,我現在手握兵權,才有了這一呼百應的權威。我一旦把這個軍權交出去,那你們不開我嗎?你們肯定都起來害我嗎?那我的老婆孩子就不能保全的嘛,而且皇上也不得安全,所以我絕不交權,至於皇上分給我些土地呢,是不需要的。這麼多土地幹什麼的?夠吃穿用就行了。

曹操明明白白說。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我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呢?就是想讓你們天下人都沒話可說。躲過把嘴巴閉起來,這種話,也只有曹操這樣大氣的奸雄才做的出來。曹操這樣做呢,也是非常英明,因為他知道,在一個人人都說假話的時代,最有力的武器是真話,因為人家都說假話,你說真話,人家就沒轍了,他的戲就演不下去了。曹操這樣說也不完全是出於鬥爭的策略,也出於他的天性啊。

關於曹操的典故有很多,如望梅止渴、割發代首、夢中殺人、挾天子以令諸侯、生子當如孫仲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煮酒論英雄、說曹操曹操到等,都可以說明曹操真的是一個有勇有謀的鬥士,不驕不躁,不偏不倚。英雄非他莫屬。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