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一般來說,普通大宗魚類精養中,套養鱅魚(花鰱)的養出量對畝均效益的影響佔據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主養品類行情不好或不穩定的年份,花鰱的產出效益即成為當年的純收益。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原因有三:

1、投入端:套養花鰱不直接投料,只是魚苗錢就可以了,其它的不大需要直接成本;

2、產出端:隨著南方大水面(如水庫、湖泊)投肥養魚模式的被禁,在花鰱強勁需求未減的情況下,價格一直堅挺甚至強勢上揚。

3、系統角度:套養的花鰱成為池塘生態系統的汙染物(糞汙和殘餌)轉化利用最終一環,轉化利用率的提高成為花鰱增產(效益增加)的直接表現,帶來的是池塘生態系統的更加健康、穩定,更加高效。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一、影響花鰱產量的主要因素

影響套養花鰱畝產的因素有很多,一般來說影響花鰱產量的是充足餌料——浮游動物,據研究表明:在水產養殖中增重一斤白鰱約消耗60-80斤藻類;增重一斤浮游動物約需3-5斤藻類(含細菌、有機碎屑);增重一斤鱅魚(花鰱)約消耗3-5斤浮游動物,只要有充足的天然餌料,花鰱個體生長飛快,一個養殖季個體生長到8-10斤都是常見。

由此可知制約套養花鰱放養比例無法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生物性餌料的嚴重不足。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二、簡單高效的培養浮游動物的思路

精養池塘是一個半人工生態,投入飼料——糞便及殘餌——菌藻——浮游動物——花鰱吃食,一環扣一環,如下圖所示: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花鰱攝食所需的浮游動物主要是指水體中的輪蟲、枝角類以及橈足類,這些浮游動物自身主要以水體中的大型藻類、懸浮有機質為食,其主要為水體中的大型藻類,比如綠藻中的盤藻,大部分硅藻以及裸藻等,想要維持池塘中浮游動物的丰度就需要保持藻相的複雜穩定,且以大型藻類為主,這就需要我們定期補菌來保證池塘中的肥效轉化,保證藻類可以得到持續的肥源。

另一方面,蟲卵的孵化需要在池底進行,為了保證蟲卵的孵化率,應適當減少化學底改的次數,以減少對蟲卵的殺滅;最後,除必須情況外,儘量減少殺蟲次數,減少對生態系統的破壞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三、如何合理利用池塘生產能力增加花鰱產出?

1、苗種搭配

傳統養殖中,套養的白鰱和鱅魚比例因養水技術手段和認知產生差異,投放比例以白鰱多、花鰱少的比例搭配。

在高效模式中,培養浮游動物為目標,藻類和浮游動物種類豐富、產出均衡穩定,使花鰱產量得到大幅提升。

因此建議花鰱投苗150尾/畝5兩-1斤苗,白鰱少放至10-20尾/畝。

2、生態系統需做到“平穩、高效”

池塘生態系統“意在循環、重在運轉、平穩高效是關鍵”。

在實際生產中,生態系統運轉要做到平穩、高效需一定的保障手段,除了可以採用魚悅1號活化水體、提高水體的物質轉化能力之外,特別主要是供應給藻類的營養需要平穩、可持續,這提出了新的要求:

(1)以池塘營養持續、穩定、高效的轉化為目標,減少汙染物地殘存,注重糞汙的高效利用,改善環境使病菌和寄生蟲等致病因素減少。

說到池塘穩定高效,就必須談一下池塘的營養管理,池塘水體藻類生長是需要養分的,我們稱之為肥料,精養池塘不同的養殖階段其水體營養來源和結構是不一樣的。

合理水體營養管理是全方位的滿足藻類持續、穩定生產時對養分的需求的,藻類光合作用過程中所必需營養元素有:

1)超大量元素:碳、氫、氧,通過大自然供給(光合作用和水)+人工補充碳源相結合;

2)大量元素:氮、磷、鉀,以向水體定期補充為主;

3)中微量元素:硅、鈣、鎂、硫、鐵、硼、錳、銅、鋅、鉬和氯等中微量元素,底泥和水體供給+人工補充相結合。

每種元素在植物體內都有自己的生理功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具有同等重要性。任何一種元素缺乏都會阻礙植物的生長髮育,嚴重時甚至不能完成其生命週期。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必須滿足浮游植物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對於浮游生物來說,每一種元素都是其需要的肥料,其也遵循“最小養分律”原理,即:水中浮游植物為了生長髮育需吸收各種養分,但是決定和限制其產量的卻是水中那個相對含量最小的營養元素,產量也在一定限度內隨著這個元素含量的增減而相應的變化。要點為:

1)決定浮游植物產量的是水體和底泥中所能供應的某種對浮游物來說相對含量最少而非絕對含量最少的養分。

2)最小養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條件而變的。

3)繼續增加最小養分以外的其他養分,不但難以提高產量,而且還會降低施肥的經濟效益。

因此,水體營養均衡十分重要,營養不均衡藻類生長難健康、容易倒藻、轉藻也是常有的事。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精養池塘中影響藻類生長最主要的兩個關鍵養分為氮和磷,需合適的氮磷比為8-10:1,精養池塘的正常情況下的需肥規律有:

1)中微量元素一般來說由環境供給和飼料帶入,非特別品種養殖(如:蝦蟹)一般不需長期補充,偶爾補充一下即可;

2)按養魚整季來說,前期魚存塘量小,飼料投餵量小,帶入養分少,氮和磷均滿足不了藻類的持續生長需求,既需補氮也需補磷,或者以高蛋白原料(如豆粕、菜籽餅等)為主料自制發酵料作為肥料補充水體營養,或者採用有機肥做基肥培菌,以化肥追肥,推薦磷酸一銨配尿素或過磷酸鈣+碳銨溶水澆施,化肥使用少量多次為宜;磷酸一銨中磷≥44%、氮磷比約1:4-5,每10-20天施一次;蝦蟹前期肥水自制富含蛋白的發酵料肥水,成本低,如果採用肥水膏省事但是成本很高。

3)隨著魚存塘量的增加,隨飼料入塘而進入水體的氮逐漸增多,應逐步減少氮肥的施用量,直至不施,只追施磷酸一銨(參考值:正常情況下在魚存塘1000斤/畝以後可以不配施純氮肥);

4)中後期投餵量也會逐步增加,飼料多以蛋白為主,氮元素含量充足,經養殖物及池塘中微生物代謝後可為藻類提供充足氮源,所以,以投餵為主的池塘多是不缺氮的,池塘採用掛袋方式投放自制富碳發酵料(採用低蛋白原料為主料自己發酵)是十分不錯的選擇,既補菌又補碳源,也可起到對生態系統中各生物提供營養的作用,在營養元素補充方面需定期補充磷元素、偶爾補充微量元素即可,目的是調節水體氮磷比,保持水體營養均衡,促進藻類生長。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另外如未採用發酵料時應少量補充有益菌,保持水體分解能力,為藻類代謝持續提供肥源。注意:

酵之源是進口EM菌種,能夠發酵出新鮮、高效的EM菌液,畝均調水成本僅需一元!現在購買還可享買二送一優惠!並有好禮相贈!


1)當池塘不缺氮的時候,還向塘內補氮是等於投毒——肥毒;

2)施肥應根據投飼料量、光照、溫度等因素階段性調節;

3)施用化肥應關注pH對肥效的影響。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2)提升池塘物質轉化的手段,如活水水質、激活改底營養

水在池塘生態轉化過程既是載體,又是最大量的參與物質,水的活力提升後可顯著提高水體的滲透力、溶解力、代謝力,可使糞汙分解、菌繁殖、藻合成、浮游動物生長的效率均可得到明顯提升,這就大幅度提高了池塘天然餌料的產出能力,有效的提升花鰱食物的供給能力。

推薦使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善池塘底部環境,可促使底泥富集的氮、磷、中微量元素向水體釋放,有利於水質穩定。

速效改底片含有20%的過硫酸氫鉀,且運用先進的製片技術,沉底後能夠快速釋放有效成分,快速改良底質。現在購買還可享買二送一優惠!


(3)穩定水體、少用使用速效菌,以使用長效複合菌為主

對於大多數池塘來說,其自身調節過程中會形成一個由原生菌組成的基礎菌相,此菌相決定了整個池塘的分解走向;如果使用一些速效菌,如枯草芽孢桿菌,其可以在短時間內分解大分子的有機質,但是很容易在3天以後衰敗,且其發揮作用的這段時間會對池塘的原生菌產生很大的抑制作用,破壞原有菌相,在其衰敗後,池底出現菌相空白現象,為有害菌的滋生創造機會,同時伴隨5-7天的菌相不穩定以及藻相不穩定,帶來一些列的水質問題。所以,對於整個養殖過程來說,應當減少速效菌的使用,加大複合菌如EM菌的使用。長期採用自制發酵料配合調水的話,可很好的避開這些弊端。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4)非十分必要少進行逆生態操作,如消毒、殺蟲、殺藻、不合理用菌,這些操作對水體生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如進行了這些破壞水體生態的行為,需及時進行生態修復,如補EM菌。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3、日常管理以調整修復為主

1)建議定期採用EM菌自制發酵料投餵,除給水體補充充蟲的菌劑外在營養方面前期氮、中後期重碳。如果沒有發酵料,則建議7-10天為池塘補充EM菌,持續保證池塘有益菌相。

2)養殖中後期補充磷肥以及微量元素,保持藻類的穩定多樣性。

3)如果沒采用發酵料也可定期15天一次在池塘中潑灑酵母菌以培育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物。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四、產出效益

在提升並用足池塘生產力的情況下,通過合理的水體營養管理後,可實現池塘花鰱產出大的幅度提升:

1)套養鱅鰱等濾食性魚類畝產可實現150-200斤/畝以上增產;

2)投料期鱅魚平均畝產出量可達70-120斤/月;年投餵7個月左右養殖區域實現套養的鱅魚單產600斤以上;

3)長年可投餵的廣東沿海地區,可實現單產1000斤以上鱅魚產量。

弄懂池塘生產能力的原理 才能做到精養魚塘套養花鰱的高產量!


五、注意問題

提升花鰱產量是一整套的技術體系,切不可只單純強調某一方面,該體系應用不只是可以增加花鰱產出,還能明顯的降低主養魚類的料比,經濟效益顯著。核心內容就是:充分利用水體糞便加上合理的調配菌藻的肥源結構的基礎上,提升這些物質的轉化效率。活水、改底、補菌均是物質轉化手段,合理的營養管控則是生產力提升的基礎,缺一個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