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們為什麼吃那麼多也卻不長胖

媒體上經常有“大胃王”的比賽或者表演。那些選手身材苗條,卻能一口氣吃下幾十個漢堡或者其他食物。可以吃那麼多卻不長胖,對於吃貨們實在是有莫大的吸引力。

“大胃王”們為什麼吃那麼多也卻不長胖

首先,來說說他們為什麼能吃那麼多食物。

我們進食的時候,食物先進入胃,在哪裡被胃液進行預消化。胃是平滑肌組成,彈性很好,空腹的時候搜索,容積很小,吃下食物後被撐開,就變大。被撐起來之後對食物形成擠壓,靠著 胃上端的賁門阻止食物反流;以及下端的幽門控制食物慢慢進入腸道並且防止反流回胃裡。

食物在胃中保存的時間比較長。胃裡的食物越多,胃就被撐得越大,胃裡的壓力就越大,我們就覺得越“飽”。這種飽腹感會讓大腦發出“停止進食”的指令。正常情況下,我們覺得飽了也就不會再吃。

但如果強行繼續吃,胃就被繼續撐大。如果胃裡的壓力超過了賁門的彈性限度,也就會“衝開”賁門而返回食道。所以吃的太多,就可能出現嘔吐。

胃能夠被撐倒多大而且不出現反流,跟遺傳關係比較大。此外,後天的訓練也會有很大影響。在長期反覆的強化刺激中,胃的平滑肌就像多次吹得過大的氣球,彈性被破壞,再撐大也就不那麼費勁了,因而可以裝進更多的食物而不產生太大的壓力。

“大胃王”們為什麼吃那麼多也卻不長胖

大胃王的比賽不僅要吃得多,還需要吃得快。這也是強化和訓練的結果——下顎被鍛鍊得很很強大,吞嚥速度比常人快了許多。

也就是說,大胃王驚人驚歎的進食速度和能吃的食物量,也是一種強化得到的運動技能。這就跟職業運動員一樣,經過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訓練,把身體的“天賦”發揮到了極致。

但這對身體未必是好事——就像大多數的職業運動員,退役之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傷痛。甚至很多運動員,本身就是因為身體受損過度而退役的,比如姚明,比如劉翔——他們的身體,其實已經不處於“正常”“合理”的健康狀態。

然後,我們來說說為什麼他們“能吃不胖”。

“怎麼吃都不胖”是吃貨們的夢想,大胃王們的表現自然也就讓人們很嚮往。

但是,人們長胖還是變瘦,歸根結底還是熱量攝入和熱量消耗的平衡結果——吃得多消耗得少,就長胖;吃得少消耗得多,就減肥。不過這裡的“攝入”並不等於所吃下的食物。影響長胖還是減肥的是熱量——食物要經過消化、吸收、代謝,才能夠產生熱量。

而“大胃”的比賽與表演,只是把食物吃到胃裡而已。

每個人的消化吸收率不相同。有的人消化吸收的能力比較差,吃進去的食物很多並沒有被消化吸收,自然也就不會轉化為熱量。在《史記》中,收了賄賂的趙國使者告訴趙王廉頗雖然老了,但還能吃很多飯,但“頃之三遺矢”——這意味著廉頗的消化吸收功能已經不行,也就不能被啟用了。

大胃王們“只吃不瘦”,有的人是消化能力病態地差,也有一些人是比賽或者表演完之後進行催吐。

此外,長胖與變瘦並不取決於一兩頓飯。比賽或者表演是工作,鏡頭前大量吃,並不意味著他們平時也那麼吃。進行了一場比賽或者表演之後“斷食”,也可以找補回來。

“大胃王”們為什麼吃那麼多也卻不長胖

飲食決定了熱量攝入,而長胖變瘦的關鍵是攝入與消耗的差值。據媒體的報道,多數參加大胃比賽和表演的人,平時也會進行大量的運動去消耗熱量。

簡而言之,公眾看到的“怎麼吃都不胖”的大胃,其實並不是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能在短內吃下大量食物的能力,是以破壞胃的正常生理狀態為代價。而吃了那麼多還不胖,如果不是消化道異常導致食物難以被正常消化吸收,就是通過催吐來解決——而催吐本身就會對消化道造成損傷。

為了賺錢,進行一些犧牲身體的表演也可以理解。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去模仿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