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看樣子是沒救了,不如拍張合影留個紀念吧(有韭菜保險全額賠付呢)**沒有消防人員傷亡**

太和殿別名”一點沒“修高了燒起來是預備讓太監嬤嬤們用床單當蹦床在準備救駕嗎 ——

皇帝:朕乃真龍天子,九五至尊……

雷公:你再說一遍???

皇帝:惹不起惹不起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假想:乾隆年間在紫禁城修了個超級太和殿(內容在下面,修圖修到手抖)

!+++!?+++還沒寫完!!!?!!++++-;--

其實太和殿雖無樓層可以登臨,但初建成時期的形制真比現在大不少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一代太和殿:長95米寬48米,面積達4522平米,面闊九間無簷廊,通過連廊連接兩側中門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四代太和殿,長64米寬37米,面積2377平米,面闊十一間有簷廊,兩側連廊改為烽火山牆,規模比原有縮小近一半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兩代體量對比

歷經兩次雷劈、兩次大火重建,最初主要建材楠木都找不到了只好用松木捆成的束柱代替,也因為是真的燒怕了,為了避免一座建築著火殃及周圍,連流行了上千年的大殿連廊都沒了,房子之間都保持禮貌的距離,結果就是連皇帝都只能忍著風吹日曬前來上班。

但皇帝是真的不想住高一點嗎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大英博物館所藏紫禁城圖,相傳作者為明代朱邦所作,縱向構圖的紫禁城建築群彷彿層層拔高,祥雲環繞,如同天宮一般:如今霧霾讓這個效果成為現實

為了突出宏偉高大的感覺,故宮主要的大殿都墊在好幾層基座上,甚至把漢白玉雕刻成雲彩的樣子,彷彿著房子高到要上天——然而沒有安全電梯啊!如此令人感到舒適且放心乘坐的發明要到十九世紀中葉才會出現。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歐洲皇室:對迪士尼城堡無感,空間小上樓要人命

因此像凡爾賽宮、白金漢宮、克林姆林宮這樣二三層的宮殿,以至於布達拉宮那樣八九層的宮殿在住慣了單層合院大別墅的中國古代的王公貴胄看來簡直就是剛需限價廉租房,更別說歐洲中世紀的城堡、日本天守、布達拉宮這些防禦要塞性質的建築,要不是外面的世界太危險,當地的皇族也不會願意住,有條件都搬走了。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總高達117米,內部空間局部有九層,但這是宗教宮殿啊,走樓梯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吧

寧願在故宮後面景山頂上造個亭子,也決不在宮裡修多層的宅院(有二層以上建築,如暢音閣,基本不是生活功能)。墓穴一般陰暗的石造無樑殿或者石木混合的建築也被認為不宜居。

但看到古代留存下來鳳毛麟角的多層木構建築,也不乏激起人的猜想,假如在紫禁城修一座很高的宮殿會是什麼結果呢——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古代現存最高木構建築應縣釋迦塔,高度67.3米,共五層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古代規模最大的木構建築-奈良東大寺大佛殿,長57米寬50.5米,面積2878平米,不算基座高達48.74米,為單層大殿式建築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超級太和殿:剖面示意,採用應縣木塔明暗層構造

給被趕盡殺絕擁有失傳技術的前朝匠人,還有修宮殿被砍光的樹木復活卡;把古代木構建築高度之最的應縣木塔、規模之最的奈良東大寺作為原型合併;奉天殿的規模,雍和宮的飛廊……將所有古代技術發揮到極限造一個超級太和殿。明暗12樓層高度超過木塔達到69米,加上三層須彌座高度77米;可以使用的樓層面積接近27000平米!!!是現有故宮總建築面積的近20%!!!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超級太和殿呈現在故宮中軸線上的狀態,中和殿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右下現狀對比)

這麼大的一個樓,只有之前一種功能未免太浪費了

考慮到建造技術、場地關係和室內光線效果,超級太和殿樓層雖多,單層面積並沒有變。首層作多功能區,讓皇帝和後宮的嬪妃全部住進上部區域。使用層和結構層組合的明暗層格局不僅增加結構強度,也避免了樓層之間互相干擾,舒適性遠超各層之間僅由梁板分隔的其他多層宮殿。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超級太和殿:垂直功能分區

頂樓基本照搬清代皇帝主要居住的養心殿的格局,景觀最好,作息效率也最高;皇后位於下一層,擁有各自獨立的一套起居室;其他層住各級嬪妃,房間規格逐層降低;這樣一來二層的空間以上基本可以完全涵蓋皇帝和其嬪妃的後宮生活,讓超級太和殿成為一座集工作、生活、文化慶典甚至戲曲觀影、皇家cosplay等娛樂活動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建築。

那麼問題來了,像應縣木塔、頤和園佛香閣這樣的多層建築幾乎完全用於祭祀、觀景而非日常生活:遊客上去走兩圈總要下來,信徒上去拜一拜也要下來,有些甚至只是把外部造型多做了幾層重簷,內部其實不可登臨只能在地面駐足仰望;有著特別高度的教堂和大殿,也不過是把大家都去的首層大廳修的特別高,然後把沒有幾個人能去的鐘樓修得再高一點但其目的也大多是讓建築的一樓和整體高度逼近極限,而不是真正希望有非常多層。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雖然有點誇張,但可以看出中西傳統建築對營造室內垂直交通空間的重視程度

以單層合院為主的中國古代建築和西方建築相比更加忽視室內樓梯等垂直交通空間,即使再宏大建築都會極力消除樓梯的存在,因此樓梯空間往往非常陡峭侷促。現在後宮都在一座樓裡,垂直物流、人上人下的問題需要妥善解決。

圓明園裡已經採用了西洋成熟的噴泉水利設備,人身上70%都是水,運水可以運人就可以!

(圖)升降機

其實沒有電梯還是有別的解決辦法,水力升降機、機械起重機都可以成為選擇。考慮到十全老人對機械的鄙視——關閉了圓明園自動噴泉設備——估計最後還是會採用王朝最富餘、最充足的人力資源,讓太監侍衛抬轎子當人肉升降機……

(圖)垂直運輸

嬪妃翻牌本來就是被裹在被子裡讓太監背到皇帝那裡,現在住進樓房也是一樣,只是以前從這個宮到那個宮,現在從低樓層到高樓層而已。運送物品的話吊籃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太監宮女們像有些大學生領外賣一樣,把洗漱器具、胭脂水粉、御膳房做好的飯菜生活用水送往各層,又把各房的垃圾、尿壺、官房送下來,髒衣服、書信則可以採用管道投送。

(圖)像歐洲城堡這樣的高空轟炸式廁所時不可能存在的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超級太和殿:首層分區

而為了避免大臣、外國遊客等閒雜人士(尤其是真正男子漢)私闖上房。一樓多功能廳和樓梯用牆隔開,上部樓層需從太和殿北側乾清宮廣場或者中門飛廊進入。實現物理隔離,動靜分區,提高生活品質,也保障皇家生活隱私,塑造皇室威嚴感和神秘感。

如何讓皇帝敢於搬進超級太和殿住呢?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清乾隆銅胎畫琺琅“喜福有餘”燭燈 風格很乾隆

雖然清宮的燭臺香爐等用火器具已經非常安全,超級太和殿樓內餐飲全靠御膳房外送不太可能設置內部廚房(功能佈局不能作死),但有些人有些事總是防不勝防……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還珠格格屋頂呲花 火燒超級太和殿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超級太和殿:沃塔瑪……

古代建築始終缺乏真正有效的防火措施,即使是現代高層建築滅火也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在屋脊上放置鴟尾這樣的防雷構件作用有限 (避雷針都是建國後才加上去的)。使用耐火瓦片和漆料以及在房屋周圍佈置銅缸儲水,相對龐大的建築單體而言都是杯水車薪。即使是在和平時期,宮殿王府到民居城池都是大火小火不斷。

故宮最近一次火災發生在1923年。意大利的消防隊凌晨從東郊民巷使館區趕來進行了5個小時的撲救。還因為故宮沒有足夠的取水點,只能用自帶的水車,並採取拆除房屋的方式阻斷可燃物,大火還是燒燬了建福宮幾乎整個建築群。

解決辦法是在每個暗層放置類似戒盈杯的銅缸(虹吸原理),一旦發生火情,觀察員人工觸發機關解鎖,水閘大開,實現全樓自動噴淋。滅完火擦一擦,修一修,一座嶄新的超級太和殿就回來了。這個巧妙絕倫的辦法或許可以給這座立體宮殿續上十年的命。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聖彼得堡冬宮大火(1838)畫師Pierre Marie Joseph Verne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巴黎市政廳,燒燬於1871年巴黎公社運動,現在的建築是直接在1628年建成時的外牆上重建的

歐洲宮殿多為石材木材混合結構,雖然石頭點不然,但防火能力依然有限,火燒全城的事情也發生過不少。主要是燒完多會留下主要承受建築荷載石材部分,一方面很多過了幾百年都能將就重建,加上木構樓板裝修就可以做到以舊換新;另一方面石材資源存量大,既可以再生又方便取得(實在不行從古羅馬的廢墟上扒拉下來都可以)高級木材消耗相對很少。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西安大明宮遺址:類似其他過火後的木構宮殿,除了基座什麼都不會留下

中國古建築主體構造完全具備可燃性,燒了一般就留個柱礎網格點綴的石材基座,主要結構材料用的高級千年古木更新速度非常緩慢越來越趕不上修建宮殿的消耗,前朝瘋狂開採以至於清代連規格最高的皇宮都只能用其他木頭困成一捆代替原本一棵木頭做樑柱。康熙十八年(1680)距離太和殿xx米的御膳房著火,一陣狂風讓大火向東蔓延,燒了太和殿,直到16年後才重建。找不到具有足夠承載力的木頭只能把太和殿九間改十一間縮小跨度。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2014年1月貴州報京侗寨大火:一夜之間300年古鎮完全消失,沒有留下一堵牆(新聞圖片)

為什麼紫禁城會那麼「矮」?

2017年12月綿陽木構高塔尚未完工,旁邊大殿著火被殃及,火旋風讓整座建築變成一尊火炬,完全毀滅,極高溫的情況下如果有人被困在樓上將會毫無生存可能(新聞圖片)

超級太和殿高度高,體量大,如果燒到無法控制,直接波及面將會很廣還會產生非常可怕的火旋風效應;為了避免大火殃及整個北京,紫禁城護城河以外的王府宅院也要急著拆房子,削去一大段;護城河以內回到元大都以前,基本可以當成一張白紙的狀態重新規劃了——但在此之前,皇室還必須先住在離宮很多年,慢慢收集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