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無論在什麼時候,軍權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清朝也是如此。當時對於軍權有極大的限制。按照最初的規劃,全國軍隊的調動,都需要得到兵部同意,也就是需要皇帝最後的拍板決定。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但是,因為現實情況,過去交通不發達,如果每次都靠請旨打仗,就無法應對一些突發事件。而且,現實情況千差萬別,即便是跟京城十分靠近,也無法等兵部的命令再去調兵。所以,清朝就把軍權部分交給一些重要職位,讓它們可以更好處理一些實際事務。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清朝大部分時候,軍隊主要分為八旗跟綠營兩部分。現在就根據就以這兩支軍隊作為區別,講一講清朝那些可以直接指揮軍隊的官職。

先來說說綠營軍。綠營軍的前身是明朝降軍,經過康熙年間的挑選裁撤後,選擇其中的精銳,組建而成。這支軍隊人數較多,常年保持在60萬左右。他們要負責的事情極多,從戰爭、治安、修河堤到守陵等事,都需要綠營軍負責。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它的大部分調動權,都集中在兵部手裡。其他人要調動綠營軍的,都需要兵部調令。但是,像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執掌地方軍政大權的官職,就可以調動部分綠營軍。

具體而言,除了像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這樣的地方官員,也包括負責某項專門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職。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他們需要綠營協助,處理某些特殊事務,更好治理地方。除了總督、巡撫,還有綠營軍的長官,如提督、總兵。他們也可以調動部分綠營軍隊。

這是為了方便他們可以更好處理軍務。由他們調動的這部分軍隊,就被稱為“標”。這些“標”會根據他們官職的不同,有不同的稱呼。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如督標、撫標、鎮標、提標和河標。督標,就代表總督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撫標就是巡撫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鎮標是總兵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

提標是提督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河標是河道總督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但是這些標的人數,跟綠營軍總體相比,其實是比較少的。每一種標的人數大概在一到五個營。每個營的人數,並不固定。有可能在數十人到上千人之間。

所以,這些官職可以指揮的標,一般不會超過五千人。但是,總督、巡撫、提督、河道總管直接的權限,也各不相同。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像總督這樣執掌幾個省份的封疆大吏,可以憑著公文,調動巡撫跟提督麾下直接指揮的軍隊。也就是說,最多的情況下,這些官職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也很難上萬。

這是朝廷為了讓他們處理好官職的情況下,又不至於出現造反的情況發生。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不過,這些官職可以調動的部分,也只有綠營。至於八旗,則不得染指。因為八旗是清朝自關外就組成的軍隊。他們跟皇族有極為特殊的關係,也是清朝皇帝最信賴的軍隊。

八旗軍以兵民合一的方式組建而成。他們在平日裡正常從事生產,固定時間需要按時訓練,遇到戰爭時,就要披甲上陣。因此,八旗軍的長官,不僅要負責訓練,更要處理旗民的日常事務。往往也是軍政大權一把抓。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清朝時的八旗長官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八旗都統,一類是八旗駐防將軍。八旗駐防將軍負責的事務,更偏向于軍事方面。因為設立駐防將軍的位置,都是各個省份的險要地點,全國也僅有14處。

伊犁是新疆重點,綏遠是蒙古重點,盛京、吉林、黑龍江,這是東三省的重點。東三省是清朝的發家之地,拼死了也不敢有任何閃失。其餘地方,都是荊州、杭州等重要城市。清朝的時候,八旗駐防將軍的地位,要高於總督。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跟駐防將軍不同,八旗都統有兩類。一類是旗務都統。它負責的事務,會更偏向旗人的日常事務。當然,根據八旗軍民兵合一的做法,旗務都統也要負責旗人的日常武備訓練。另一類是駐防都統。

清朝的時候,各個省份都有駐紮八旗軍,而各省八旗軍的長官,除了駐防將軍,就是駐防都統。他們也是駐紮在省內的重要城市。跟綠營軍相比,更為聚集,力量更強。這類都統會更偏向軍事。

清朝時有哪些地方官能直接調動軍隊?一般地方官還真沒這個權利

當然,無論他們掌握的軍權大小,最後還是要聽從皇帝的調令。畢竟他們掌握的軍權確實有限。還有一些如軍機大臣、兵部尚書、九門提督等官職,雖然也掌握軍權,但他們屬於京官,也就不算此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