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近年來,每一個電視行業的 “元年”,都標誌著一個細分領域的綜藝節目在某一階段呈井噴式爆發,例如2014年就被成為“喜劇元年”,電視熒屏上一時間掀起喜劇節目的播出狂潮,但同樣在“元年”的影響下,綜藝節目後期發力不足、內容耕掘不深、“笑果”逐漸疲軟慢慢成為了一個“篩盤”,眾多的喜劇綜藝節目被過濾後最終離開了大眾的視線,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歡樂喜劇人》卻一路走到了第五季,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令人驚歎。在給我們帶來快樂之餘,本季《歡樂喜劇人》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將“創意”詮釋到底。在4月7日晚的總決賽中,葉逢春以一場舞臺上鮮有的溫情默劇斬獲冠軍、德雲社“男子天團”站臺張鶴倫,在笑聲與感動之中,喜劇人盡顯汩汩的生命力。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精準突圍——破“泛”娛樂,垂直深耕

當大眾的碎片時間逐漸被“快餐式娛樂”佔據,為了讓節目融合更多的內容,“泛娛樂化”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勢不可擋的趨勢,但正是在國內綜藝泛娛樂化的趨勢之下,《歡樂喜劇人》卻一路保持著“精準突圍”的態勢闖到了“第五關”,將“歡樂最大化”發揮到了極致。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歡樂喜劇人》總製片人潘明在接受胡扒醫專訪時說道:

“‘泛’這個概念其實從第一季開始就蘊藏在的基因之內,喜劇擁有最廣泛的受眾,最堅實的群眾基礎,所以這個節目自誕生起就擁有最‘廣泛’接受層面的舞臺。為了爭取歡樂最大化,從最初到現在,我們一直在三個方面努力著:一是人、二是作品、三是呈現形式”。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歡樂喜劇人》總製片人潘明)


為了在“喜劇”這個垂直領域深耕到底,將喜劇的優勢最大化,《歡樂喜劇人》製作方一直保持著與時俱進的態度,不放過每一個可發掘的“笑果”,並且以人、作品、呈現形式為枝幹,開枝散葉。一直以來,節目就以培養喜劇人才進行自我造血,用“喜劇人”來孕育出源源不斷的喜劇作品。可以說曾經《歡樂喜劇人》的出現是讓喜劇的生存空間拓展了,而下一步“該如何讓喜劇更良性地發展”也是值得被所有人思考的問題,《歡樂喜劇人》製作方則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之所以叫‘歡樂喜劇人’而不是‘歡樂喜劇’,歸根結底在於喜劇的核心依舊是人”,總製片人潘明如是說。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為了將“拓展喜劇空間”和“促進良性發展”合併起來,《歡樂喜劇人》一直很注重喜劇人隊伍的擴充和秩序,“喜劇”雖然是一個“認熟”的領域,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依舊不可或缺,畢竟“新笑果”也會迸發出不一樣的光彩,因此喜劇人的舞臺從來就不只是為“名人大腕們”提供的,後繼新銳們也同樣能在此開拓夢想的成長空間,喜劇領域的“百花齊放”正是在這方舞臺的追求。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而在喜劇作品方面,《歡樂喜劇人》秉持著“喜劇市場沒有一招鮮”的理念,不斷地融合時代特點、緊抓觀眾興趣點來構成作品內容;最後在呈現形式上,《歡樂喜劇人》更是不落窠臼,早在第四季時就已經做出了改變與嘗試,例如引入“魔王賽”——以新戰老,競演者們對曾經在舞臺上大放異彩的“大魔王們”發起挑戰: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在本季的《歡樂喜劇人》中,新老喜劇人PK再度迴歸,同時還引入“團隊戰”,帶給了觀眾們更加新鮮的收視體驗。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除了人、作品,《歡樂喜劇人》總製片人所提及的“呈現形式”方面也是這檔節目之所以能持續保持生命力的原因。國內喜劇綜藝由於其劇本、製作等方面的同質化,很多都陷入了圈層固化的怪圈,不過《歡樂喜劇人》卻另闢蹊徑、獨破圈層,對此總製片人潘明說道:

“觀眾的年齡結構、審美需求和興趣點每年都有變化,沒有什麼模式是可以一勞永逸的,所以本季我們嘗試著通過一些結構的設置激發喜劇人的創作靈感”。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比如在本季的第一賽段,節目集合了17組喜劇人循環PK,不分笑林老將還是喜劇新銳,都站在統一起跑線一起競爭,目的是讓其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在這樣的環境下,老喜劇人迸發了新的靈感,新喜劇人提升了表演技能,使得作品的視野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更是讓觀眾看到了更多精彩的內容,其對觀眾的誠意不言而喻。除此之外,第五季裡的“團隊戰”同樣也相當有看點,“團隊合作”更是喜劇界難得一見的“群英會”,喜劇作品的呈現既有情懷也有笑果,還有不同觀眾們喜愛的喜劇明星,一家老少都能從中感受到不同的笑點,印證了“破圈層也許就是‘閤家歡’的另一個層面的體現”。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內容為王——笑果之後,迴歸生活

從第一季至今總共逾百期的節目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歡樂喜劇人》最吸引人的依舊在“內容”。綜藝界一直信奉的“喜劇是剛需”,也是《歡樂喜劇人》一直遵循到現在的原則,而在本季的節目當中,“迴歸生活”也成為了一個當仁不讓的創作主題。

無論明星光環如何,在觀眾對作品本身有了更高要求的情況下,更加真實、幽默、有笑點又有內涵的作品的出現成為了大勢所趨,因此自第五季播出以來,“迴歸生活”既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同樣也是順應了喜劇創作的規律。從節目創立之初,將“歡樂”作為創作核心從來就不是“一枝獨秀”之舉,總製片人潘明在接受採訪時提出了三個身為喜劇人在創作過程中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笑是結果,那麼應該如何製造出笑?”

“笑之後又應該有什麼樣的餘味?”

“笑聲之外還存在什麼?”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因此在《歡樂喜劇人》的劇本立意上,一直都遵循著“現場笑果+笑果之後”的雙重考慮,前者是直接目的,而後者是意義上的延伸,比如喜劇人葉逢春的喜劇中,他飾演一名環衛工人,面對街道上眾多的垃圾所做出的舉動是搞笑的,但也是擁有生活基礎的,因此所有人都能接收到其中所表達的笑點和蘊藏的意義——環保從我做起,此時的笑就變成了生活中的暖。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再比如4月7日晚總決賽中打頭陣的作品《好運家族》中,喜劇人吳彼、金靖、劉勝瑛獨闢蹊徑,實力演繹“愛笑的家庭運氣不會太差”,歡笑之餘也向觀眾傳達了“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深刻意義: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除此之外,4月7日晚總決賽中,同樣是葉逢春的作品裡,雖然有很多“超現實元素”,但最終的結局還是在詮釋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內涵,無不令人動容。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這就是《歡樂喜劇人》所追求的“笑過之後”,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喜劇更是應當從生活中來,再走回生活中去,而對於節目來說,除了“劇本”,其實它更能為人所稱道的是“生活”。

從第一季到第五季,受眾們的欣賞目光經歷了“作品——喜劇明星——藝術鑑賞”的過程,審美標準的提高,讓觀眾開始用審視的目光看待喜劇和喜劇人,“要為時代畫像、立傳、明德”成為文藝創作的要領, “體悟觀眾情緒,觀照時代生活”也必須加入創作考慮,本季的主題“用喜劇解壓,讓生活閃光”,“迴歸生活”即是當之無愧的主題。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在藝術門類的選擇上,本季節目裡更是加入了默劇、脫口秀、單口相聲等多種喜劇形式,致力於將“喜劇多樣性”堅持到底。

“喜劇是一個大門類,其中必然有受追捧的樣式,也必然有缺少關注的冷門樣式,我們有責任為各種樣式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給觀眾更多選擇的機會,也給各種藝術樣式開闢更多生存的空間”。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圖左為《歡樂喜劇人》第五季年度冠軍葉逢春,圖右為《歡樂喜劇人》總製片人潘明)

第五季節目中,除了喜劇舞臺上精湛的表演,節目還在“真人秀”部分頗具延展創作思維。喜劇人臺下創作過程的呈現,就為觀眾津津樂道,總製片人潘明說道:

“相比於其他的舞臺,喜劇人在這個舞臺上展現的不僅僅是臺上的表演,還有臺下的創作過程。這個過程是在其他地方沒有什麼機會展現的,這個過程會使得觀眾看見作品更看見人。所以喜劇人們珍惜這個舞臺,因為可以讓他們說出更多的心聲,這是喜劇人這個群體和觀眾中間最寬的一座橋”。


而郭德綱和選手的“調侃逗貧”,也成為了表演之外的又一大看點: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事實證明,《歡樂喜劇人》所做出的努力確實是值得的,過去被淡忘的喜劇形式在舞臺上重新煥發了生機、重新獲得了觀眾的喜愛,也讓更多專注於此的喜劇人們獲得了更多的發揮空間,“真人秀”比例的加重讓節目朝著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向做了再度升級,可以說,《歡樂喜劇人》真正意義上地承擔起了一個綜藝大IP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展望未來——傳承經典,創新不斷

“傳承與創新”一直是綜藝創作領域避不開的論點,創作不是閉門造車,對於前人經典的延續和未來新趨勢的預判也至關重要,《歡樂喜劇人》從起初打造優質IP便能無往不利的市場發展初期,到當下持續散發生命力,併成為名副其實的“綜N代”,依靠的就是“傳承與創新”。比如在本季節目中有諸多的“致敬”內容,比如周雲鵬、王龍組合演繹的《鹿鼎記》《新國產零零七》,均融合了前人的經典“笑果”,再創作出一個個全新、獨立的作品,從中我們能看到回憶,也可以看到新的歡樂。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十餘期節目以來,“驚喜”一直貫穿始終,總製片人潘明在採訪中透露,在第五季節目總決賽後,節目將播出《尋找喜劇人》,四期節目也將與第六季節目產生“跨季聯動”,潘明還提到該節目在實際錄製中確實驚喜不斷,這種創新內容設置也為將《歡樂喜劇人》打造成長線綜藝做出了鋪墊。同時歡樂傳媒也正在進行《歡樂喜劇人》第六季的籌備工作,製作方通過對前五季的考量和觀察,再次把第六季作品的著眼點落實到了“生活”上。在整個電視行業面臨垂直細分加快、圈層壁壘加固、媒體融合加速的“三加”大環境下,《歡樂喜劇人》馬上闖入“第六關”的英勇戰績著實不易,總製片人潘明說道:

“我們在進行接下來的創作時,內容上必須吸收不同的新鮮事物和理念,保持和時代同步,不讓創作思路落後於時代,不能與生活脫軌;形式上必須及時發現新生代觀眾的興趣點和愛好,讓節目適應更廣泛年齡層的收視,堅持不斷創造新鮮感;傳播手段上必須靈活各種新生媒介,不拘泥於載體和形式,力求將歡樂傳播到每個角落。”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在此基礎上,《歡樂喜劇人》第六季更加堅定了將舞臺的“專業化、多元化、開放性”作為節目的重點環節,同時也會更加強調作品的質量與更高層面上的“藝術的傳承”。一路走到第六季,單純地捧出大明星、貢獻好段子等等已經不再是重點,節目的重心將轉向“如何讓喜劇這門藝術擁有更好的傳承,讓更多的喜劇人獲得成長的空間,讓更多的觀眾關注喜劇的發展”,因此“喜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將會是《歡樂喜劇人》第六季的第一標籤,而這檔老牌綜N代又會展現出怎樣的驚喜,我們將拭目以待。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讓歡樂變成生活”,五季《歡樂喜劇人》實力詮釋了這一點,這也是它能一直作為一棵常青樹屹立在綜藝洪流中的原因,開創者需要的是魄力,堅持者則更需要的是毅力,如果要問這些喜劇人們到底在堅持些什麼,那麼一定是“藝術之心不變,藝術之路提速”,畢竟要想生存就得和時代同速,要想創新就必須超越時代的變化,而《歡樂喜劇人》將會一直在路上,和你的歡樂並肩同步。


《歡樂喜劇人》製片人潘明:喜劇要現場“笑果”更要“笑果”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