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老農
不靠譜!男方家冷血,女兒白養!不管是那裡的風俗習慣,即便是遠方的過路人,能幫得幫,待客之道永遠是彰顯一個家庭的厚道,況且是送親的父母,從貴州送親到湖南的新娘父母,夫家都沒有留新媳婦的父母吃一頓飯,可見這家人有多苛刻多沒人情味多冷漠,這家人是我聽過最差勁的家庭!新娘還有必要不跟父母回家嗎?奇葩中的奇葩!今天的生活,只要稍稍努力,豐衣足食沒啥問題,連送親的親家都不留的人家,真不配娶媳婦!
我形我素71195304
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人,你怎麼看?
父母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也不吃就走人,可見父母親對女兒的愛是有多深。
說個我自己身邊親身經歷的事情。我的小舅子甘肅人,在廣東打工,於是談了個貴州女朋友,有一年的時間了。想著時間葉長了。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帶回家準備結婚了,為了這事,回家後還和我老丈人商量下得去趟老丈人家先是買火車票又是買汽車票再又是步行,經過這一切算是終於走到他們家,那路特別窄,下雪就直接走不了了。
待了兩天後,小舅子覺得事情也差不多了。準備回家了,就在這期間又是讓小舅子買酒買肉的,小舅子實在是看不慣了,最後轉身走了,那女孩也跟著走了。回家後就把事情說了,結婚,26結婚,最讓人傷心的是女孩家裡沒有一個父母親來,按照常理來說總會有父母來送送女孩,這樣也會顯得有安全感,可是無一人,這女孩感覺也無所謂,可能與家裡人沒有感情吧。
讓人最想不通的還在後面,結婚後這女孩一天天不下床,不做飯,不洗衣服,家裡來了客人也不問,基本的禮貌也沒有。
對於題主說的父母千里送親,不吃飯就轉身走,這可能與自身和外在原因有關。
大家都知道,結婚在農村習俗確實特別多,父母把女兒養大成人了,卻要離開自己了,心裡肯定不是滋味。心裡想著把女兒送到,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留下來吃頓飯可能對女孩的留戀之情陷的越深。其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可能男方家庭這邊沒有這個習俗,可在酒店專門給父母點一桌菜。在我們這邊一般是沒有這個習俗的,女兒出嫁,父母是不能去陪同的,對於外地來說就可忽略了。
農村身邊事
在當地農村有句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在很多農村還保留著父母不送親的習俗,雖然娘送女,不會“窮到底”,但女兒出嫁,為人父母就是為了女兒有個幸福生活,有個好彩頭。在當地農村,女兒出嫁,父母是絕不會去送親的。
貴州農村父母千里送親
每個地方的習俗相差很大,在當地農村,在現在父母也是不能送親。在當地農村,以前女兒出嫁,母親要哭嫁,在2000年以後就漸漸取消了“哭嫁”的習俗。我結婚時,男方要派7~11個人去迎親。到了老婆娘家,岳父岳母是不能送親,老婆娘家會派4個人去送親。送親的人都是未婚的,一般會派兩個小孩兩個未婚的成年人送親。男方去迎親的人數是單數(7個或9個或者11個),女方的人數也是單數(新娘加四個人送親)。男方和女方總共的人數就是雙數,“好事逢雙”,迎親和送親的人中都不能有男女方的父母。這只是當地農村的結婚習俗。貴州農村女孩遠嫁湖南,父母千里送女,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有“娘送女,窮到底”的說法,雖然沒什麼根據,但不管多麼不捨得女兒遠嫁千里都會避嫌,讓女兒的婚姻有個好彩頭。可能是貴州的父母捨不得女兒,想親眼看到孩子過門。但很多農村都有“父不送親,娘不踩路”的習俗,把女兒千里送親,安全送到男方家裡,也就放心了。為了避嫌,飯都不吃就走了。
男方不留女方的父母吃飯也可能是傳統習俗的原因吧!
很多人看到女方父母千里送親,飯都沒吃就走了,紛紛指責男方的過錯。其實從貴州農村和湖南農村的婚嫁習俗來看,他們的婚嫁觀念男女雙方都比較傳統,都有“父不送親”的習俗。女方父母親自送親到男方家中,男方自己都一臉懵逼,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麼招待。女方父母也是有傳統的婚嫁觀念,才不會留下來吃飯。俗話說“入鄉隨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算是尊重當地的習俗和文化。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就有娶貴州、四川等地的媳婦。女方父母在男方的迎親當天還是不能來送親的,這就是當地農村的婚嫁習俗。但是女方父母可以在女兒出嫁前半個月或者出嫁後可以到男方家會親,就是不能在男方婚禮酒席當天送親。各地習俗不一樣,男女雙方都會在婚禮前,說說當地的風俗習慣,提前說清楚,以免尷尬。
結語:雖然各地風俗習慣相差很大,但男女雙方可以提前說清楚當地的風俗習慣的差異。女方父母要親自送親,新娘也可以和新郎提前打招呼,讓男方早已準備。說實話,在很多農村還有著“父母不能送親”的習俗,雖然現在人們觀念有所轉變,但女方也要提前告知男方吧!
昕瑞生態
也許這只是貴州的一個風俗習慣吧!我們這裡常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啊!就拿我和媳婦家在結婚的時候禮儀就有所不同!我是商丘市民權縣的媳婦家是開封市杞縣的。
結婚風俗習慣不一樣,我們這裡結婚的時候新郎去新娘家一般要磕二十四拜禮的,(就是在一個四方形內按照不同的順序磕二十四個頭)這個事一般都會有人磕錯了!😄😄我結婚去媳婦家的時候,她們那裡沒有這一項,而是把我這個新郎安排坐在八仙桌的正北方,既坐北朝南主坐和媳婦家的姑父,舅舅以及老表們一一和盒子酒。(我們這裡結婚的時候要拿蜜三刀果子的,每個人拿2盒)但是岳父岳母早早的給我說了,不能夠每個人都喝,要是都喝了我只有喝醉的份了!
新娘家的送客也不一樣,我們這裡一般都是新年的叔叔,哥哥弟弟以及老表們當送客。但是杞縣那邊的是隻要給添喜錢了的都要去新郎家吃飯!所以我們結婚的時候就比較熱鬧一些!
對於題主說的貴州女孩遠嫁湖南,雖然說女孩父母沒有吃女婿家的飯,但是女婿家可以給女孩子父母一些錢的,我們這裡叫車馬錢,還要用紅包包起來呢😊。可以在回去的路上吃飯啊!畢竟相隔幾千里路程的!
豫東小農
問:貴州農村女孩遠嫁湖南,父母雙親開車千里送親,卻連飯都不吃就走,大家如何看?
以前農村有一個習俗叫「父不送親,娘不踩路」。所謂「踩路」,即孃親不能走在送親隊伍的最前面。
由此可見,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在女兒出嫁時都不能像平時那麼隨意,要遵從必要的禮數。在以前,遠嫁的情況不多,僅靠走路一般也能在當天到達男方家,不會出現開車送千里的情況。
而現在同行方便了,各地的交流更加順暢頻繁了,遠嫁外省的情況就多了。
貴州和湖南即便接壤,但一個省這麼大,畢竟跨省區了。父母雙親開車送女遠嫁湖南,卻連頓飯都不吃就走,是種怎樣的心情呢?
刺楸認為這主要是由當地的習俗所決定的,但男方家不會與時俱進,不懂得變通。
一、在以前,農村嫁女要辦酒席,父母雙親不能離開
在某些地方的農村,女兒出嫁和兒子娶親都要舉辦酒席,男方的稱為「結婚酒」或「喜酒」,而女方家的則稱為「打發酒」(女兒回孃家時辦的是「回門宴」)。
以前父母不能親自送親,更不能到男方家吃飯,只能在出門後送一段距離就回家,再由兄弟姐妹或者其他親戚作為送親隊伍相送。
接親隊伍帶著接親禮來到女方家,接走新娘,接親隊伍和送親隊伍還有項任務,就是押運陪嫁。沒進門前,新郎和新娘不能碰面。
刺楸想來,這可能是由於「打發酒」和男方的結婚酒在同一天辦,作為辦酒席的主家,父母雙親當然不能離開。此外,嫁女稱為「打發女兒」,父母自然不能去吃已打發女兒的婚宴酒席。
二、婚宴酒席設有「上親席」,供送親隊伍享用,父母在次日再前來
在農村婚宴酒席中,會在正堂屋設置「上親席」,專為女方的送親隊伍所備。
送親的都是女方的親戚,會受到格外的尊重。刺楸記得小時候去吃喜酒,發現堂屋酒桌上的糖都要比其他桌上的多些,因為那是上親席。
到了次日,男方會恭恭敬敬地來請,叫做「請親家」。女方父母去了叫「做親家」,是男方家最尊貴的客人,晚上要做九大碗來招待親家,隔日再敲鑼打鼓恭恭敬敬送走,叫做「送親家」。
三、習俗規矩是死的,可以改改,女方父母可坐「上親席」
這規矩是傳統所遺留下來的,一時難以改變,但在某些地方已出現鬆動甚至早已消失,婚禮時男女雙方父母一同出席,只是女方父母在婚禮當天不能進婚房,但可進堂屋。
父母其實應更受尊重,送女兒到了男方家就是上親,不管怎麼樣都該吃頓飯,休整好了再走,男方家還應專門安排幾位德高望重的人陪酒。
地方遠的還應該留下來住幾天,風俗習慣是死的,人是活的,畢竟現在男的都可親自上門迎親了,還有什麼不能改的呢?
刺楸聽說有些地方女方父母不僅可去女婿家,而且男方家會專門安排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去請親家,親家公和親家母進門時還有人列隊放炮迎接,以示對女方父母的尊重。
四、習俗比不上父母的養育之恩
有什麼風俗能比得上對女兒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呢?如果是刺楸,會毫不猶豫的恭迎女方父母,因為在人性和風俗的選擇中,相信善良的人都會選擇人性。以上就是刺楸對「貴州農村女孩遠嫁湖南,父母雙親開車送親卻連飯都不吃就走」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我認為可能是當地一種習俗吧,像我們這邊女兒出嫁,父母親是不送親的。
一般像我們這邊,女方家離男方家比較遠的,都是早幾天來男方這邊在賓館住下,結婚當天從賓館出嫁。千里送親,包含了血濃於水的這份親情,也是對女兒幸福的一種見證。
另外父母不畏千里,親自送親,可能也是不放心女兒,平安送到,比較安心一點。不吃飯就走,應該是當地一種習俗,我們不用過多猜測。
核桃樹下話三農
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人,大家怎麼看?
農村老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嫁閨女也是一樣,對那些遠嫁外地的姑娘,做父母的更是捨不得,因此有很多的父母會痛哭失聲淚花流。甚至不惜千里相送,直到親手把自己的閨女交到女婿的手裡才算安心。
俗話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一旦這個小棉襖被另外一個男人搶走穿身上了,做父母的心裡肯定是哇涼哇涼的吧。我沒有經歷過,自然是體會不出來的。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感同身受的故事還是看了不少。做父母的對自己兒女的那份濃郁的愛意,是血濃於水的關愛。
曾經看過一個報道,一個父親,為了遠嫁的閨女吃上家鄉的粉條,做父親的竟然往返3千里地來給閨女送粉條。可見,不管是養在家裡的閨女,還是出嫁了的閨女,都是父母親一生的牽掛。家裡養個閨女的父母,看誰都像壞人,生怕閨女遭了委屈。等到閨女出嫁了,更是擔心,尤其是遠嫁,總是擔心婆婆對閨女不好,離家太遠有委屈了回不了孃家訴苦。
我不太清楚貴州和湖南嫁閨女的習俗,但參考我們老家河南的規矩,閨女嫁人,做父母的是不能去陪嫁做席的,只有閨女的老孃舅和叔伯兄弟姊妹等可以去。如果猜想是對的,和我們一樣。那這一對父母親也是明事理懂規矩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也是為了讓自己閨女在以後當地農村,能被人好看一眼。
農村老俗話說“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矩”,更何況是千里之遙的外省。既然當地或者老家有老習俗,就應該遵守,不能有出格的言談舉止。因此,對於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人,這種做法,我是很尊敬的。
有人可能會問,跑那麼遠,怎麼也要吃頓飯再走啊,習俗如此,尤其是在閨女的婚慶日子,人多嘴雜,影響不好。再說路上還可以吃飯啊,又不是不吃飯空著肚子往返幾千裡。
農村老俗話
你好!
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人,大家怎麼看?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是無法體會做父母的處境,其實做父母真的很不容易,特別是嫁女兒,含辛茹苦的養育20多年,一下子就讓一個陌生的男人“搶”走,會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心理空洞洞的!
我現在初為人父,也養育了一個女兒,她才1歲多,她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聲笑語,特別是媳婦,感覺當初生她所有遭的罪都值得,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對我來說把所有的愛都給她,都給不盡,有時候看到女兒懵懂,可愛開心笑,我反而有也失落,因為我感覺她將來有一天遲早會是別人的人,不會一輩子這樣開心的陪著我,莫名的心痛,悲傷!我知道自己想的太遠,也太自私,但這是有過女兒後真真切切的感受!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遲早是別人的”,我們安慰別人的時候說的多麼輕鬆自然,可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你就會知道會有多少不捨的,兒女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後背都是肉,天下沒有那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兒女!貴州的女孩遠嫁湖南,這對父母來說更是無法割捨,嫁的遠,說明以後看到女兒的機會會更加少了,也不知道女兒過得是否好!剛開始父母肯定是不同意女兒嫁那麼遠的!但是不遠千里開車送親,說明父母對女兒的愛,還是無法割捨,還有太多牽掛,但是連餐飯都不吃就走人,我覺得應該有兩種原因:
一種原因是因為風俗,父母想多送一程,但是到了目的地卻不能夠送到家裡,更別說在女兒婆家吃飯了!像我跟我媳婦結婚,岳父岳母都沒有來送,好像家門都不能出,所以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但是遠嫁湖南,又擔心路程太遠,不安全,所以千里送親,看見女兒到了目的地了也就放心了,吃不吃飯也就不重要了!
另一種原因是因愛生恨,做父母的,一聽難女兒找的男朋友,或者要嫁的太遠,心理肯定是無法接受的,估計也不會同意,一但女兒嫁的太遠,見到女兒的機會就更少了!但是很多父母又犟不過女兒,女兒認定以後,不同意又能怎樣,只能妥協,為了表示父母對女兒的疼愛,不遠千里送親,送到目的地連餐飯補吃就走,或許這還是一種抗議,依然不是很滿意女兒做的決定!
希望我的回到大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了,大家怎麼看?
是因為風俗?是湖南風俗還是貴州風俗?不管是哪的風俗,悠然都覺得這事不太靠譜,千里送親,連飯都吃不上,估計標題誤導大家了。
咱分析一下吧,結婚男女是不是有迎娶這一說?迎娶指定不好在大街面上迎娶,難道還能半路從岳父岳母車裡把媳婦兒接過來就行了嗎?
猛一看標題,給人的感覺是貴州父母在女兒結婚當天,千里迢迢把閨女送給了湖南女婿,然後連飯都吃不上就回返貴州了,咱慢慢給捋一捋。
不知道你們那裡家鄉嫁娶是什麼樣的風俗,我們老家對嫁娶是很看重的,嫁娶是人生大事,是非常隆重的一件事情。
假如我們這裡的小夥要迎娶外省市姑娘,別說外省市,就是本省市的姑娘,如果相隔有幾百里路程的話,女方家裡也是要提前到男方那邊找個酒店住下的,從酒店裡隆重嫁閨女。
在結婚當天,新郎會到酒店裡接親,該有的禮俗都要做到,在我們老家,新娘子被接走的同時,新娘子的這邊酒店裡的親戚也一併會被接走,到婚禮現場一起參加婚禮。
假如貴州或者湖南那裡不支持孃家人到婚禮現場的話,女婿肯定也會在原來他們定住的酒店為岳父岳母定餐,連飯沒吃就走了,這讓悠然能想到的唯一理由是:接親時間好早!
結婚都是有一定的時間,是提前看好的時間,如果新郎在上午八九點鐘接走了新娘,那麼新娘的父母必定會抓緊時間往貴州趕,說不定貴州老家也在擺酒席伺候客人呢。
所以經過分析,悠然覺得新娘父母定不是當天把閨女送從貴州送到湖南,而是前一天定居酒店,然後第二天新郎官把媳婦兒迎娶回家,人家岳父母覺得沒必要吃了飯往回趕,所以就沒吃飯走了。
悠然見東山
最是父母疼女心。在這個世上,只有父母對兒女是最無私的愛,每個父母,都希望兒女幸福,都希望女兒不要遠嫁,怕受委屈後沒有父母在身邊。每次看到那些父母為遠嫁的女兒操碎了心,我總感動得熱淚盈眶,很多的父母把女兒養大之後,二十年的養育之恩,抵不過一個男的片言隻語,如果是嫁給愛情,過得好,嫁得遠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女兒過得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遠嫁的女兒,是父母丟失了的孩子,是父母斷了線的風箏,但是父母可以為你一句想念,可不遠千里赴你一面之約。遠嫁之後,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場再生,還有遠嫁的女兒,其實對父母己無動於衷,除了素取還能有什麼?什麼樣的眼淚最苦,是父母離別時轉身的淚花,什麼樣的語言最假,是父母明明牽腸掛肚,而嘴裡卻說在外面好好過吧!什麼樣的道別最難,是離別的車子開去老遠,還站在風中不肯回家。我們都是為人子,為人女,為人夫,為人母。對孩子別愛得太滿,別嫁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