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作者 | 小柒

來源 | 旅者行遊(lvzhexingyou)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也許是從讀到這首詩開始,我就對江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象著那是怎樣一個地方,讓無數文人墨客對它不惜筆墨。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它從唐詩中走來,帶著陽春的明媚帶著煙雨的迷濛,它從宋詞中走來,帶著白牆黛瓦的素雅帶著小橋流水的飄逸......

那裡“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那裡“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那裡“市列珠璣,戶盈羅綺”。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在古代,江南曾經被中原稱為揚越,後來隨著中原漢族南遷,江南成為一個文教發達、美麗富庶的地區,它代表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與希望,隨著歷史的發展重要性日益凸顯。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在江南中,我獨愛烏鎮。

那是個頭枕河中央,目隨輕波泛的地方,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人家,喚醒了新一天的烏鎮。陽光照進青石板的小巷,讓點綴的青苔變得鮮亮起來,走進其中,輕輕漫步,彷彿走進了歷史的過往,暢想著江南煙雨中的種種韻事,也許還會想起那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忍不住要把戴望舒的《雨巷》輕吟幾句: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走上一座小橋,它定是有斑駁的橋身,因為它是歷史的見證者,多少江南的詩詞中都有它的身影,它是一個水鄉的縮影,站在細水之上,靜觀著滄桑的鉅變。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據載烏鎮橋樑最多的時候達150多座,有百步一橋之說。但由於風雨侵蝕,船撞石坍,城鎮改建,運河拓寬等原因,有的古橋已經消失了。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但即使這樣,烏鎮現在仍有相當數量的古橋,經過加固、修復、重建,目前僅西柵就有七十二座古橋,數量和密度均為國內罕見,堪稱古橋博物館。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在眾多橋中,我獨愛雨讀橋,它是一座“廊橋”,在浙江烏鎮的西柵景區,長不過十米,闊不足三步,南面鄰碧水,北側砌粉牆,頂上有蓋,牆上有窗,橫亙在昭明書院西側不遠的通順河上。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雨讀橋,光是名字就夠美了,放佛一群學子從江南的煙雨中跑來,在這廊橋之中片刻休息,休息之餘拿起詩書吟誦起來,“聞說向時灣下路,沿街不斷讀書聲”,多麼飽含詩意的一副“雨讀圖”。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在雨讀橋的北面,隔河相望有一座三孔石平橋,那就是晴耕橋,與雨讀橋遙相呼應。

”晴耕橋”和“雨讀橋”,兩橋相隔一條通順河,演繹著“晴耕雨讀”的故事。舊時喜歡讀書的普通人家,有“晴耕度生涯,雨讀伴寒窗”的說法,說的是晴天下地勞動,雨天在家苦讀。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烏鎮文化底蘊豐厚綿長,歷史上鄉里辦學風氣十分濃郁,一些農家子弟耕作之餘,一遇雨天就聚集雨讀橋上讀書,因此雨讀橋上就建有亭閣。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走下橋去,穿梭在烏鎮的大街小巷,去親身體會一下這裡的生活。

徜徉在烏鎮的小街上,藍印花布,木雕竹刻,烏錦,絲棉,布鞋,篦梳,湖筆,紅燒羊肉,白水魚,姑嫂餅,燻豆茶,三珍醬雞,杭白菊,烏鎮臭豆乾,烏鎮定勝糕等等這些獨具特色的烏鎮名產更讓人流連忘返。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走累了且坐一葉小船,輕輕划行,感受一下江南水鄉的風韻。小船在水中搖曳著,激起陣陣漣漪,攪亂了水中倒影,抬頭向前望去,兩岸盡是白牆黛瓦的古建築,那一刻真的彷彿是活在古代,如果是真的也沒什麼不好,活在江南活在烏鎮,一切都是美的。

情醉江南,最美烏鎮

烏鎮,一個美的符號。

雅緻 寂靜

即刻出發,詩酒趁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