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自稱“淮左布衣”的朱元璋起於亂世之中,蕩平群雄,驅逐蒙元,成為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洪武皇帝朱元璋

然而,建國之初,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在制度設計上,表現出了讓後人扼腕的短視,由他所親手肇造的一系列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人口制度、軍事制度、藩王制度在內,不僅沒能做到期望中的“萬年不易”,反而在實際發展中,與現實出現了嚴重的背離,最終將明朝變成了一個極其低效、保守和封閉的社會,從而成為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

如“寸板不許入海”的海禁政策,釀成了嘉靖萬曆年間的倭寇之亂,還有藩王分封制度,不僅導致明初“靖難之役”,歷經200多年的惡性發展後,更是成為明朝財政的巨大包袱,最終拖累明朝一起走向覆亡。

一、分茅胙土還是造反作亂?——事與願違的藩王分封

朱元璋建立分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屏藩帝室”,在位期間,共有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明初藩王分封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分封藩王,前兩次分別是西漢、西晉,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西漢有“七國之亂”,西晉有“八王之亂”,這兩次王朝內亂都是由分封的諸侯王引起,尤其是“八王之亂”,前後歷時十六年,最終引發社會危機,導致了西晉亡國,使之後的中國進入最為黑暗的“五胡亂華”時代。

究其原因,就在於藩王勢力一旦過於膨脹,必然會對王朝統治造成潛在威脅,為叛亂的發生埋下隱患。

這是權力遊戲的必然規律。

正因為有著慘痛的歷史教訓,歷史上絕大多數朝代都不再採取分封制度。然而朱元璋卻執意忽視歷史,按照他“藩輔帝室”的理念,明初分封的藩王,雖然沒有土地、人口,但卻領有實打實的軍隊,“就某地租賦,乃至理某地諸衛軍務”。

比如秦王、晉王、燕王等都有2,3萬人左右的軍隊,至於其他諸王,也有上萬的軍隊。一旦發生戰爭,親王即為統帥,異姓將領即使位至公侯,也要受親王節制。

如此一來,人人有軍權,自然人人皆有“帝制自為之意”。

因此當朱元璋死後,皇孫朱允炆繼位採取削藩政策,燕王朱棣起兵發難,歷經數年血腥廝殺後,成功推翻建文帝皇位,篡位自立,年號永樂。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靖難之役

藩王分封,不僅不能“藩輔帝室”,反而直接武力推翻了朱元璋一手製定的繼承人,這不能不說是歷史對朱元璋的一大諷刺。

朱棣上臺以後,繼續採取手段削藩,從永樂三年至永樂十五年,先後廢黜齊王、晉王、谷王、代王、岷王等,同時收繳王府護衛軍。

但在朱棣死後,仍然發生了兩次藩王叛亂,分別是1426年(宣德元年)的漢王朱高煦之變,1519年(正德十四年)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不能不說,這都是朱元璋當初設計藩王制度所埋下的惡果。

二、無德無能——刻意圈養的寄生階層

上文說過,朱允炆即位後迫不及待執行削藩政策,先後廢周王,逮代王,扣齊王,系岷王,湘王驚恐中闔府自焚。

此外,朱允炆還下令“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吏士”,王府官員不得擔任地方職務,試圖從制度上切斷藩王干政之路。但由於朱允炆在削藩上操之過急,導致朱棣造反,削藩不了了之。

然而,作為朱元璋分封藩王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朱棣正是打著朱允炆違背祖訓為藉口發動叛亂。因此,儘管他本人“心知其(藩王分封)弊”,卻不能從根本上對此予以廢除。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洪武年間藩王守邊形勢

明初的藩王政策,歷經永樂一朝在政治上不遺餘力的閹割、削奪之後,對中央的威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弱化,可以說,已經徹底失去了當初朱元璋設計時的“屏藩帝室”作用。

不僅如此,在漢王朱高煦之變後,歷代明朝皇帝對藩王越發嚴苛,所謂“防閒過峻,法制日增”。

如在親王來朝問題上,洪武前期,諸王能按照朱元璋的規定同時來朝,父子兄弟濟濟一堂,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但從宣德至正統前後二十多年,有明文記載的只有淮王、荊王於正統八年獲批來朝。

此後弘治八年,皇太后因為年歲已高,頗為思念分封在外的崇王,孝宗特批來朝,但在朝臣的竭力反對下,最終收回成命。此後終明一朝,再無親王來朝。

此外,明朝中後期藩禁異常嚴格,朝廷規定親王出城掃墓必須事先打報告,獲得批准後才可出城。同時規定,親王之間彼此不準見面。

還規定所有宗室不許入仕做官,不許從事工商業,不得與封地官府交往,不許自置王府官吏。甚至連與宗藩聯姻的也不得被選任當京官。

總而言之,就是要把宗藩們變成無所事事的低能兒,寄生蟲。

即便在這樣苛刻毫無人性的背景下,明朝還在鳳陽設立了名為"高牆"的監獄,專門囚禁被認為犯禁的宗藩,在獄的經常有數百人。

南明時期,曾經被立為皇帝的隆武帝朱聿鍵,就曾經因為在崇禎九年熱心國事,擅自率兵勤王,離開封地南陽,獲罪被囚禁於鳳陽高牆,一直到弘光即位後才被釋放。

可見,這些被稱為"天潢貴胄"的龍子龍孫們,實際上只是被圈養起來,只能從事人口生產的囚犯而已。

即便朝廷宗廟覆亡在即,他們也不準有任何濟世匡時的能力。

三、吞金怪獸——惡性膨脹的財政包袱

大概是童年時的父母雙亡和顛沛流離的乞討生涯的影響,朱元璋在設計藩王制度之初,就對子孫後代異常慷慨:後代子孫無論男女,無論遠近,都有起碼的官職(奉國中尉)和基本工資(八百石)。

“祿之終身,喪葬予費,親親之誼篤矣。”《明史·諸王傳》

在政治待遇上,朱元璋同樣關懷備至,顛覆了自唐宋以來,宗室爵位不再世代承襲的慣例。他規定分封全部一步到位,宗支無論遠近與否,嫡子庶子與否,在繼承權上一律平等。

顯而易見,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口呈加速度繁衍,“百姓稅糧有限,而宗支繁衍無窮”,漫無限制的濫封,必然成為國家財政上的沉重負擔。

看一組數據:洪武初年,宗室人口僅僅58人,到了正德年間,已經增加到2945人。嘉靖四十三年,宗室人口已經一躍超過四萬。

以至於嘉靖三十二年,禮部尚書歐陽德上疏稱,“天下財賦,歲計京師儲糧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不啻倍之。”

也就是說,歲供京師的糧食,還不及供給王府宗祿的一半。

嘉靖四十一年,河南王府宗祿總額為192萬石,而全省留存的米只有84萬石。這一年,山西宗祿總額為312萬石,而存留米只有152萬石。

也就是說,即使這兩個省所收糧食沒有任何折扣,不給官吏俸祿,不給軍士月糧的情況下,仍然還不夠供給宗祿的一半。

在這樣的背景下,宗祿的急速增長已經使得明王朝的財政不可挽回地走入絕境。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出行圖

朱元璋奉行節儉,多次指示親王“務從儉樸”,但從朱棣開始,歷代皇帝們在政治上嚴厲壓制藩王的同時,卻在經濟待遇上越發寬厚。

明神宗的同母弟弟潞王大婚,耗金3869兩,青紅寶石8700塊,各樣珍珠85000餘顆,珊瑚珍珠24800餘顆。

戶部不堪重負,請求稍減,被明神宗痛斥駁回,最後共耗銀88000餘兩。

明神宗之子瑞王大婚,耗銀18萬兩;福王大婚,耗銀超過30萬兩。

惠王、桂王大婚之時,正值後金起兵作亂,遼東戰事異常緊張,國庫無比空虛,朝臣們請求將耗費降至“七萬金”,然而明神宗強硬拍板,要求朝廷必須拿出“十四萬金”。

皇子們排場大,公主們同樣不能小。明神宗同母妹瑞安公主出嫁,向朝廷索要“各色金2300餘兩”(後因戶部實在拿不出來,減去三分之一)。明神宗長公主婚禮,朝廷耗銀12萬兩;七公主婚禮,神宗向朝廷索銀數十萬兩,戶部拿不出錢,一再力爭,最後按長公主的舊例,也耗銀12萬兩。

此外,萬曆十三年,修潞王府第耗銀30萬兩,則其後修福王府花費增至60餘萬兩。

除了祿米,開銷,尾大不掉的宗室,還在莊田上與民爭利。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從明仁宗開始,朝廷賞賜給藩王們的數額越來越大,形成了親王前往封地之前奏請,皇帝直接賞賜土地的慣例。

據《明實錄》,洪武二十六年,天下田土為8570623頃,至弘治十五年,距離開國不過140年,天下田土僅僅剩下4228058頃,一半還不到!

當問題越發嚴重時,賞賜仍然毫無收斂。萬曆四十二年,即1614年福王朱常洵前往封地時,仍然獅子大開口,奏討40000頃土地。

儘管朝臣們和萬曆皇帝據理力爭,仍然在“尺寸奪自民間”的情況下,搜刮田土20000頃,地跨河南、山東、湖廣三省。

此時,距離明朝覆滅僅剩30年不到的時間。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在成都的蜀王,一向被公認為“檢飭守禮法”,仍然侵吞成都沃野十分之七。到了天啟年間,遼東戰事已起的情況下, 依舊不顧迫在眉睫的財政危機,大手筆賞賜瑞王、惠王、桂王各自莊田30000頃。

儘管此時的各省,都已經是“土膏殆盡,搜刮力窮”,天啟皇帝依然指責戶部不能為藩王搜刮足額的田土,有失他厚待藩王的聖恩。

四、覆巢之下無完卵——朱元璋種下的惡果

歷經200多年的政治壓制,到明朝末年,儘管宗室總數繁衍已經達到幾十萬之多,但他們對於明王朝來說,不僅起不到朱元璋當初“屏藩帝室”的目的,反而成為徹底壓垮王朝的大山。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應運而生的李自成

當明朝覆亡之際,這些宗室自然也要成為社會怒氣的發洩對象,迎來被殘忍誅殺的悲慘命運。上文提到的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梟首。

汝寧的明崇王朱由樻及弟弟河陽王朱由材、世子朱慈輝,連同家屬一起被李自成處死於河南泌陽。

封地大同的代王朱傳齌城破不降,與世子朱貽埄一同被殺。大同總兵姜鑲記載:

雲之宗姓,約計肆千餘,闖賊盤踞六日,屠戮將盡……

此外,成都的蜀王,重慶的端王,武昌的楚王,襄陽的襄王都是被張獻忠滿門處死。

潞王投降滿清後,以私藏印信為由,被斬首示眾,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荊王、衡王世子等十一人。

據統計,從順治三年到順治八年,先後擒斬的明朝宗室、其名號可稽者,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對他們的家屬,無論少長盡誅之,以此計算,總人數當在萬人以上。

明朝覆亡的原因固然有多種因素導致,但在明初特殊環境下形成的宗藩制度,無疑正是給國家帶來無窮禍害的罪魁禍首之一。

因果終有報——談談遺禍300年的明朝藩王制度

而這一切惡果,正是朱元璋本人一手所栽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