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樵為何不殺戴笠?真的是因為顧忌當年結義兄弟之情?

王亞樵為何不殺戴笠?真的是因為顧忌當年結義兄弟之情?

“堂堂中華,難忍東倭猖寇,醉生夢死內戰,媚倭求存,何言對國民!”

此為獨存於世的詞文的一部分,來自於“鐵血鋤奸團”首領、“遠東金牌殺手”王亞樵的錚錚孤筆。

其實,王亞樵是個遵從內心、熱血賁張的江湖之人。將”何言對國民”改為”何言對寸心”,似乎更為適合這個外顯血腥、內究仁義的江湖俠者的性格。

他的仁義,決定了其一生,就是奔忙在刺殺倭寇、漢奸、策動內戰者此三者中度過。而戴笠是個追隨內戰者蔣介石的人。

他的野心除了向蔣介石彙報時,稍有收斂之外,一切阻擋他效忠蔣的人,即便當初在湖州金蘭結義的王亞樵,也在被滅之列。

王亞樵為何不殺戴笠?真的是因為顧忌當年結義兄弟之情?


作為視仁義為良心的江湖大俠王亞樵,格殺的對象除了日酋、媚倭者汪精衛、和軍閥內戰始作俑者蔣介石外,似乎還輪不到戴笠。

何況戴又是他義結過金蘭的兄弟,而戴笠也是個有仁義的人,但他的仁義,卻只獨對蔣介石。當許多次直接或間接地針對蔣介石的刺殺,終於惹惱了蔣介石之後,蔣終於發出了剿殺王亞樵的指令。

戴笠聞令,也是赤膊上陣、親自主刀。一切在上海灘練就的沉穩、算計、陰險、無良的本能,在那一刻都爆發了。

王亞樵為何不殺戴笠?真的是因為顧忌當年結義兄弟之情?


在這之前,似乎為了對兩人交情,有個最終的交待,也許為了讓王亞樵收手,從此井水不犯河水。

在王亞樵尚在內地頻繁拆蔣介石的臺時,戴笠託人帶了一封信給王亞樵。

“你若反對蔣總司令,我必殺你”。這是割袍斷義、也是最後通牒、更是對兩人金蘭之義一次性償還的預警。

所以,戴笠此次的香港格殺之行,是帶著決絕和義無反顧的冷血,帶著國家機器對反社會的江湖人士的碾壓氣勢而去的。

然而,金牌殺手畢竟手拿金牌。黨羽眾多、耳聰目明的王亞樵,聞訊早跑到桂系的地盤,廣西梧州去了。

王亞樵為何不殺戴笠?真的是因為顧忌當年結義兄弟之情?


靠著李濟深的救濟,和桂系的羽翼庇護。身處困境王亞樵託人攜信聯繫了延安。循跡而至的戴笠,根據香港站的提示,找到了王亞樵的住所。

1936年10月20日晚,剛接受鉅商李任仁宴請回來的王亞樵,剛進門,先被扔至的石灰包迷糊了雙眼,然後,屋裡、門外的特務一齊開槍,未等跟在王亞樵身後的護衛趕到,王亞樵已倒在血泊之中。

一個胸懷大義、手段草蠻的無政府主義者,離開了所愛的祖國,及所恨的敵人,王亞樵的時代結束了,戴笠的時代,在兩年後正式到來。

王亞樵為何不殺戴笠?真的是因為顧忌當年結義兄弟之情?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