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別樣“夕陽紅”——48名“江東大媽”的巡防故事

通讯:别样“夕阳红”——48名“江东大妈”的巡防故事

圖為“江東大媽”巡防。 警方供圖 攝

圖為“江東大媽”巡防。 警方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4月9日電 題:別樣“夕陽紅”——48名“江東大媽”的巡防故事

作者 何志斌 曹倫平

春日午後,風和日麗。在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四牌樓街道江東社區,6名身穿紅馬夾的大媽和1名大爺穿梭在小巷裡,不時和街坊打著招呼。

“老李,你家最近來新租客沒?”

“哎呀呀!你們家這個電線不能這樣亂搭啊,很容易引起火災的……”

通讯:别样“夕阳红”——48名“江东大妈”的巡防故事

圖為“江東大媽”巡防。 警方供圖 攝

巡邏了一圈下來,足有七八公里,兩個多小時。大媽郝雲把一個下午巡邏的情況記錄在了一個作文本上,放在了社區小賣部,同時將老李家群租房內亂搭電線的問題電話告知了社區民警劉瑤。

隨後,7人脫下印有“江東大媽”字樣的紅馬甲,商量好下次巡邏的安排,就各自回家了。

這樣的巡邏,“江東大媽”已經堅持了近兩年。兩年來,“江東大媽”協助公安機關破獲盜竊、傳銷等案件30餘起,直接及協助抓獲犯罪嫌疑人60餘人,收集各類治安隱患信息300餘條,使該區域可防性案件發案同比下降47.5%。

據瞭解,江東社區所轄公司大塘、江二社區及部分江一社區(以下簡稱“江東社區”)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屬於典型的“城中村”,社區面積5.6平方公里,居住著9000戶、2.5萬餘人。

房屋多為早期居民自建的3層以下建築,因為多種原因,社區一直未能改造到位。

通讯:别样“夕阳红”——48名“江东大妈”的巡防故事

圖為“江東大媽”巡防。 警方供圖 攝

監控等技防設施上不了、無圍牆更無物業管理、人員流動性大、流動人口成分複雜、違法犯罪案件高發,使得江東社區一度成為治安管理痛點和難點。

此時,一支志願者隊伍進入了民警的視線。那是2014年底,一群平均年齡65歲、曾經或現在住在江東社區的大媽們組成了一支腰鼓隊,她們經常志願演出,關心慰問社區孤寡老人及留守兒童,成為群眾點贊認可的一抹“夕陽紅”。

2017年底,時任南京四牌樓派出所所長丁翔在調研走訪江東社區治安現狀後,決定下大力氣解決這一問題。

在瞭解社區裡有這群大媽活躍在街道巷尾時,一個想法冒了出來:對“江東大媽”進行安防教育指導,她們必將成為一支社區防範的有生力量!

2017年9月,10多名“江東大媽”第一次走進四牌樓派出所,從此一股推動社區網格化治理向縱深發展的力量就此誕生。

通讯:别样“夕阳红”——48名“江东大妈”的巡防故事

圖為“江東大媽”變成“手機控”。 警方供圖 攝

民警將“江東大媽”們分成若干巡防小組,每5人一組,劃定了治安情況複雜、來往人員較多的岔路口等6個重點巡防哨點,確定了每天下午和晚上兩個重要巡防時段,建立由派出所民警和大媽們共同組成的“江東大媽”巡防微信群,及時發佈通報各類信息。

為此,這群60多歲的大媽,從學習“玩”微信開始,現在個個都是“手機控”。

成效立竿見影。當年12月7日晚上,“江東大媽”義務巡防隊在社區釣魚巷巡邏時,發現一名男子與此前民警培訓說到的“形跡可疑”特徵非常相似,該男子一直盯著路邊汽車內物品,大媽們在附近隱蔽處隨即拍照並傳至微信群,經社區民警辨認,該男子正是一名“慣偷”。幾分鐘後,民警趕往現場將其抓獲。

“江東大媽”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社區民警劉瑤有著切切實實的體會。

“‘五進’社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防火防盜防搶防騙防毒防傳銷及防邪教等各類宣傳,大媽們都主動參與進來。尤其是在群租房整治、流動人口管理、隱患排查梳理等專項行動上,她們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她們很多人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對這裡的情況比我們熟悉。”劉瑤說。

“老了老了,還能幹這麼大的事!抓壞人,就算在年輕時候都不敢想,沒想到老來成真,老有所用,很值!”65歲的陳巧鳳說出這些話時,臉上滿是笑容。

“江東大媽”義務巡邏隊事蹟先後被江蘇省及鎮江市各級媒體報道,根據她們巡防故事改編,由她們自演的小品《警民與共》一次又一次登上熒幕。

如今,“江東大媽”在編在冊人數已達48人,年齡最大的73歲。這48名“江東大媽”,儼然成為一抹別樣的“夕陽紅“。(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