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虎口遐想》、《小偷公司》、《领导冒号》这样的相声让郭德纲说,你觉得会是什么效果?

峰往楠吹1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郭德纲相声是非常搞笑和经典的。众所周知,所谓的雅俗之争最后也没有个胜负之分,个人还是非常支持郭德纲的,雅俗要辩证的看,大雅即俗。相声只要能被大众接受,给观众带来快乐,我觉得就是好相声!

然而,也是曾经红遍整个中国的去屑主席姜昆,曾经《虎口遐想》,也是受到万人追捧。不管怎么样说,姜昆的相声还是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他也是曾经我很喜爱的相声艺术家。不过最近二十年,姜昆也并就没有什么好作品,这就有点让人可惜了。

大家都知道,郭德纲的相声,《西征梦》《我这一辈子》都让郭德纲一下子声名鹊起,从来也没有听人说过这么多传统段子,现在回忆起来,《虎口遐想》、《小偷公司》、《领导冒号》其实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了!值得肯定的是,姜昆的相声最大的特点就是绘声绘色,语气和语调能把一些不可乐的事说的很生动,但是现在看来确确实实也不太可乐。不过相声还是要跟随时代的脚步的,那个年代,需要的就是姜昆那个时代的相声。我觉得是那个年代的娱乐节目实在太贫瘠,大家有一个节目就觉得非常开心了。现在时代不同了,各种综艺节目,脱口秀,小品,喜剧,电影等等逗比那个年代丰富多了,如果在拿《虎口遐想》、《小偷公司》、《领导冒号》可能真的没人会看!但是,如果郭德纲说,我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老郭的包袱,很多都只有老郭抖的漂亮,从新演绎我相信不会比姜昆差吧!而且郭德纲的相声,于谦老师也很出彩,我觉得也很想看于老师。三分逗七分捧,有于谦老师的节目一般都不会太差!~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网游魅力达人


题主所列的三个作品都是经典,不过有一个名字写错了,《领导冒号》的本名是《巧立名目》,不过“领导冒号”这句台词过于经典,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是小品的名字,流传的比本名还广泛。

姜昆凭借《虎口遐想》一战成名,奠定了自己在相声界的地位,而《小偷公司》则是牛群和风格的成名作,特别是冯巩,此后在相声界屹立不倒,迄今已30余年;牛群如果不是自己瞎折腾,现在也绝对是相声界的宗师级人物;可见一个成功的作品对于一个相声演员的帮助有多大。


题主说想让郭德纲重新演绎这三个作品,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我虽然认为题主的设想非常有意思,但是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众所周知,郭德纲对于电视相声嗤之以鼻,所以这些作品他八成是看不上的,他当然也不会主动去表演这样的作品;更何况这其中还牵涉到版权的问题,郭德纲也不想惹这个麻烦。

从相声风格来说,郭德纲占据了“帅卖怪坏”中的一个“坏”字,其痞坏的性格比较适合演绎小人物,特别是不那么正经的小人物。郭德纲的经典作品“我字”系列基本都是这样的作品,算是本色出演,既展现了郭德纲奋斗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也体现了郭德纲个人恩怨分明的性格,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应该会被记入中国相声史。


而题主提到的这三个作品,只有《虎口遐想》是以小人物的生活经历为相声主线,我觉得要是给郭德纲演绎的话会特别出彩;最起码比姜昆那一身正气的国字脸更加适合,值得期待一下。至于另外两个作品则根本不适合郭德纲,虽然《小偷公司》是以小偷的第一人称讲述的,但是通篇都在吐槽公司的组织机构,而郭德纲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所以表演起来会很假,不真实。《巧立名目》就更加不适合了,和郭德纲的风格完全不搭调。


郭德纲相声的表演方式就和聊天一样,慢慢进入主题,而春晚相声则不允许他这样,必须一字一句的严格按词来,同时节奏也要加快,和剧场相声完全不同,所以郭德纲表演春晚风格的相声恐怕自己都会觉得不舒服,别扭是肯定的。有人要说了,能不能把这些作品搬到剧场里演呢?可以是可以,但是观众会接受吗?郭德纲可不想坏了德云社的名声,人家上上下下几百口人还要靠着相声养家糊口呢!

一个人端一碗饭,郭德纲和那些个相声根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所以就别指望他们能够互相融合了,还是希望各自安好吧!


相声演义


郭德纲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社会很现实,一火遮百丑,他表演的相声是容不得沙子。郭德纲的相声,还是囿于传统风格,几乎没有变化过,看过一遍,就记住了他的全部表演。

《虎口遐想》《小偷公司》《领导冒号》这些经典,炙之人口的相声,郭德纲是无法超越的。一个清新脱俗,一个陈旧套路,作为观众还是更愿意欣赏姜昆,冯巩他们的相声。

如果非要把郭德纲说是拯救相声的天使,确实言过其实,他实际做到的是相声的使者。在相声处于青黄不接之时,他率先把相声表演市场化。他和德云社一帮弟子频繁在小剧场演出,其性质和赵本山把《二人转》推向全国如同一辙。

郭德纲给人的感觉油腔滑调,和他一身的装扮很匹配。让他去说《虎口遐想》,他能把姜昆的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功力显然欠缺的。

郭德纲已经被一些人神话了,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中国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怎么排名,他也没达到顶峯。他的相声8千元的门票,你会去看吗?


秋平171152879


我想说,墙倒众人推是中国人的基本属性;墙头草随风倒更是中国人的德行。雪中送炭人稀少,落井下石多牛毛!……一提起姜昆,总拿郭德刚相对比,这不是窝里反吗?姜昆当年人才一表倜傥風流那是一个时代的佼佼者有口皆碑。那个时代兴社会正風唱红歌弃糟粕取精华化腐朽为神奇,所有文艺作品得围着“大气候”转,那李谷一老师唱的《小花》因为内容有卿卿我我爱的成分还被批了呢。也许姜昆从骨子里就是受那个时代的熏陶,对一些带有桃色的荤段子非常排斥无可厚非。所以说一切都要与时俱进时代不同了就得顺应人们的口味,素的加点荤的年轻人喜欢这一口,能刺激荷尔蒙分泌,女性能刺激桃花水荡流……!两袖清风一本正吃不开了。这些年姜主席为相声事业呕心沥血传到现在没有功劳尚有苦劳,希望诸君口下留德近七十岁的人了,蜡头还能有多高?尊重老年人也是一种美德吧?!🙏🙏🙏


金秋红叶5


如今很多人拿出姜昆冯巩当年的精品来批判郭德纲,无非就是觉得郭的相声没有所谓的“内涵”,这也是反对者们津津乐道的“硬伤”。其实当年的相声经典段子实际上搁在今天也未必能让人开怀大笑,只是怀旧情节和“强人所难”的挑剔作怪而已。郭自己也不止一次说“我的相声就是逗您一乐,没有哪种艺术让所有人满意,您要说在我这里学到了什么,我没那个能力,您要是认为听我的相声学坏了,那只能说您就是这样的人”。这话已经挑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定位,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的抬杠呢?别老提什么《虎口遐想》《领导冒号》,既然那么有水准,为什么相声后来都奄奄一息了?你必须承认是郭德纲让相声恢复了繁荣,有了今非昔比的关注度,让姜昆等人再次有了知名度。郭德纲之后我们才明白相声的说学逗唱唱的是太平歌词,还有帅卖怪坏,才知道什么是三番四抖,贯口,柳活,磨蔓这些相声专业术语,使得莲花落,竹板书甚至京剧这些没落的曲艺开始被年轻人喜欢,也让一些行外人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如李晨,李咏,傅园慧,沈腾,吴京谢楠,甚至李宏烨),这一切的贡献,姜昆做到了吗?马季做到了吗?牛群冯巩做到了吗?别动不动就拿老去的经典段子说事,事实上这些人如今一年到头除了顶着这个经典段子还在干嘛呢?德云社可是忙着世界巡演场场爆满的!只有德云社的演出观众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互动!姜昆演出送观众礼物,郭德纲演出观众送礼物,这就是相声演员的现状,这就是差距。有什么不服的?


月影扶山


《虎口遐想》《小偷公司》《领导冒号》是相声中的经典,换任何名家来说都是无力的,更何况半瓶醋的郭德纲呢?

《虎口遐想》是姜昆的代表作,也是巅峰之作。《小偷公司》《领导冒号》是牛群和冯巩的代表作,也是巅峰之作。牛群的嗓子清亮如泉,洪亮似钟,一招一式均显大师风范;再加上冯巩滑稽地捧哏,堪称双剑合一,无人能敌。可惜的是斜刺里杀出赵本山,独霸天下。冯巩为了个人利益选择了影视,绝代双骄被冲散。

郭德纲也没跟侯耀文转悠多久,师父走了后,趁主流相声已经绝迹之时占据了一些市场。凭借民营团体国家管不着的优势演三俗和屎尿屁相声而忽悠取悦无知的群众,不顾一切地捞取金钱,并形成了一大批水军队伍

为之鼓吹,进行神话。其实郭德纲上过春晚

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不也以失败而告终。

郭德纲的相声特点就是絮絮叨叨地讲故事,把于谦撂在一边,说到家就是讲评书。表演的行进中根本没有牛群的抑扬顿挫,如汩汩山泉的天籁之音,更没有姜昆的连珠妙语和激情,让郭德纲说这几段相声,估计借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说;如果说了,观众都得跑光。





风逐月影3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心平气和的讲,这几个段子都是经典的电视相声,如果让郭德纲上电视说这几个段子,未必比姜昆老师,冯巩先生,牛群先生说的好。但是如果这些段子让郭德纲在小剧场演出,让老郭自由发挥他渲染场景的超级能力,效果肯定会超过在电视上的演出效果。

电视相声在中国相声艺术的发展史上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让相声艺术真正的被全国观众认识,为相声的普及做出过贡献。但是如今的电视相声穷途末路,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不是姜昆老师自己的责任,而是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兴起,导致的结果。

相声艺术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而让相声观众重回剧场,不失为一个好出路。因为电视相声对相声演员的各种条条框框太多了,十几分钟的演出时间,严重限制了相声演员的自由发挥,铺平垫稳,三翻四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完美的演绎。这就是郭德纲于谦在马年春晚的表演难尽人意的根本原因。


题主提到的这几个相声作品,都是电视相声的代表作,不论是时间的掌控,还是人物的塑造,以及包袱的运用,几位老艺术家做的都相当完美。即使郭德纲上电视演这些作品,也无法超越这些老艺术家。但是郭德纲强在对场景的渲染上,而上述几个作品,都有十分生动的场景,比如游客掉老虎洞,小偷公司开会,职工打报告,如果让郭德纲在剧场演出,而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一定会演绎的更精彩。


靖逸轩主聊相声


我们得先知道这几个相声的原表演者到底是谁。《虎口遐想》是姜昆和唐杰忠表演的,《小偷公司》是冯巩和牛群表演的,《领导冒号》其实原名应该叫《巧立名目》,但是由于其中那句“领导冒号”太深入人心,所以都被误传为《领导冒号》了,它是牛群和李立山表演的。

再说说郭德纲。很多人都觉得郭德纲跟以前的那些相声演员,表演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觉得他有点特立独行。但是前不久他在接受采访时澄清,自己出道至今都是靠传统相声出名的,也就是说,他才是传统的,却被当做了“特别的”、“特立独行的”。

其实这跟八九十年代的相声整体风格有关系。自从有了电视,相声的普及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很多晚会都必须要有相声,比如《小偷公司》就是在《综艺大观》上首演的,而《虎口遐想》《领导冒号》也是春晚上走出的作品。

然而既然是站在这么高的平台上表演,就必须要拿出符合整个社会大趋势以及相声本源性的作品,那就是发挥出“讽刺”和“歌颂”这两个重要的武器。讽刺针对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批判,比如《领导冒号》中就讽刺了那些官僚主义作风。而歌颂型相声就要讴歌新现象和社会新风,比如《虎口遐想》里就赞扬了乐于助人的行为。

然而郭德纲的相声则远离这两种特色,既没有讽刺什么,也不歌颂什么,只是在纯粹的搞笑和逗乐,这样相对来说更“安全”,但是实际上也丢掉了相声的灵魂。然而他的风行其实也较为如何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就是累了一天之后听个段子,不需要过脑,笑果就好。

所以郭德纲不可能出上述那样的作品,就算逼着他说,他也说不出这样的效果,因为他的相声的确很传统,就像当年在天桥上表演的流浪艺人,更多的注重现场发挥,没有什么刻板的剧本,一切都很自然随和,尤其是与观众的互动,而这一点在那一时期的相声里几乎是不存在的。


鲸鱼电影


一个人一个风格,如果拿这三个作品让郭德刚来说,他还真未必能说出彩来。

一来毕竟当时虎口遐想,小偷公司和领导冒号被当时的明星演绎到了极致,想超越,确实会有一定的难度。

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客观地说,首先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当一个作品被完美演绎之后,会在观众心目中产生一种错觉,让人觉得某个形象就应该是那样的。从而导致后来的模仿也好,仿照也罢,人们自然不自觉地就会前后比较,后来者稍有瑕疵,就会被全盘否定。

其次我们也发现一个规律,这许多年来,凡是模仿或翻拍的影视剧,鲜有超过原著的。郭德纲演绎自己的作品,也许会得心应手,但如果让他演绎前辈的佳作,难免东施效颦之嫌,弄不好还真就砸了自己的招牌。

所以如果有这种可能,我劝大家还是要理智些,不要轻易挑战一些固有的形象。否则,难免会有不好预测的事情。


老五95983


题目给出的三段相声,绝对是经典作品。但这三段相声都属于现代讽刺相声。专门对社会现象,领导官僚进行了讽刺,抖的包袱也属于社会包袱,时代感很强。这些段子(虎口脱险还好点)如果拿到清朝或民国,没人敢说!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政治制度所致。搞不好是要杀头的!而郭德纲大多都是传统段子,因为从前搞曲艺是属于下九流的职业,艺人社会地位非常低,谁都惹不起。所以传统艺人谁也不敢与社会叫板,他们创作的作品基本与那个人有关系,与社会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这时候大家也可以理解整天拿着捧哏的说事的原因了。目前郭德纲由于受到了传统相声的影响,创作的作品基本没有社会和政治倾向,这点很好!一是很接地气!非常接近平民生活,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只有这样,大家才会买票去听。二是没有政治与社会倾向,谁也不得罪,无论国内国外都可以无所顾忌。三是段子的寿命没有时限性,再过一百年演出同样的段子也能够让观众听懂而不觉着落伍。通过这三条总结,大家就可见郭德纲的聪明之处。那些觉着低俗的人可以反思一下:这对郭德纲与相声的研究你可能还不如我!我没研究过,只是在吃饭时看到了这个题目,边吃饭变总结写出来的。我觉着这就是差距,也就是郭德纲能卖的出去票而你不能的原因!只知道瞎咋呼!咬牙切齿没一点用。坐下来归纳归纳,总结总结。你们所说的高雅相声因为有时代和社会的光环所以在很多场合不一定能引起共鸣,就小偷公司这个段子,我觉着现在演就已经过时了。虎口脱险再过几十年演可能要边演出边解释才能让观众听得懂。醒醒吧那些所谓的相声大师!你还不如我看得透,你拿什么与郭德纲拼?简直是白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