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新品種新模式打開種植業一扇門

“種了一輩子地,才知道種地這麼掙錢。”3月30日,青島市即墨區田橫鎮河東村,村民吳愛國告訴記者,加入青島市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後,一畝地純收益超過一萬元,比外出打工掙得多。

當下,春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甘薯等傳統作物,仍然是我省農村春播春種的主角。但是隨著合作社、訂單農業等新型生產經營方式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民像吳愛國一樣種上了“優、精、新”農作物,具有地域優勢的特色農業漸成氣候。

即墨:新品種新模式打開種植業一扇門

地瓜賣出了“豬肉價”

吳愛國以前就種小麥和玉米,一年下來一畝地賺不了多少錢,還得看天吃飯。加入青島市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後,吳愛國的種植收益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即墨區地瓜產業協會會長、青島市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君華告訴記者,他們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將地瓜種進行脫毒改良,形成了脫毒地瓜新品種——田橫蜜薯。新品種地瓜不僅口感好了,產量也翻番,畝產達6000到8000斤。說話間,劉君華把剛烤熟的田橫蜜薯端了過來,房間裡頓時瀰漫起了香味,被烤出來的糖汁不斷溢出地瓜表皮。

即墨地瓜種植歷史悠久,名氣也不小,但價格一直賣不上去,2013年前後種植面積縮減了三分之一。“普通地瓜價格只能賣到特色地瓜的零頭,有特色才有市場,有特色才能增收。”劉君華去國內特色地瓜種植基地考察回來,便著手在地瓜新品種上做文章,不僅培育出田橫蜜薯,還引進了高糖度的日本品種思維特,都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

合作社所產地瓜全部空運賣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賣出令人稱奇的“豬肉價”——終端價可達每斤12元到15元。在市場的帶動下,即墨其他種植大戶紛紛上門取經,去年即墨地瓜獲評農業農村部地理標誌後,銷量進一步擴大,價格又有提高,下一步即墨將新種植3萬畝、推廣脫毒苗1萬畝以上。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盯準市場迅速反應。好品種既滿足消費升級對優質甘薯產品的需求,又能提高農戶種植效益,使甘薯產業能夠助力我省鄉村振興。”即墨區農技站站長修翠波告訴記者,即墨將特色種植作為種植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促進即墨地瓜、即墨芋頭、金口芹菜等十大即墨特色種植業品牌提檔升級,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獼猴桃、太子參等新特色種植品牌發展。

種好地需要好種子

“很多好種子都被國外壟斷,種子價格居高不下,以胡蘿蔔為例,種子成本就能佔到種植成本的三分之一。”青島農業大學一名專家告訴記者,藉助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青島農科院雄厚的科研基礎,青島在蔬菜、花生、小麥等新品種培育上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很明顯。要實現產業的持續興旺,必須通過種子的升級迭代,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青島在引進瑞克斯旺等龍頭種子企業的同時,注重扶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引導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通過“雙輪驅動”振興青島的種業發展。目前青島擁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企業近百家。

據悉,“青島國際種都”成功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根據《青島國際種都建設規劃(2017-2021年)》,青島將構建“一主、多副、輻射全域”的青島國際種都佈局空間。

“訂單農業”讓農民心不慌

“俺們現在種地不用擔心銷路了,和大公司簽好了訂單,過去是種啥賣啥,現在是賣啥種啥,種出來馬上變成了鈔票。”青島市即墨區靈山鎮姜戈莊村村支部書記孫中智告訴記者,修正藥業和同仁堂兩家醫藥龍頭企業成了村莊的搖錢樹,村裡200多戶農民都種上了丹參,“訂單農業讓俺們沒有了後顧之憂”。

靈山鎮以“花鄉藥谷”為主題,依託修正藥業、同仁堂等醫藥企業和玫瑰小鎮、多肉植物園、香草園等花卉企業,打造中國第一花葯主題田園養生小鎮,發展特色旅遊生態度假、中醫藥健康旅遊等產業。隨之而來的,是對特色種植產生了大量需求,“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訂單模式讓農民“種得下”“賣得出”“賣得好”,確保了農民收益最大化、最穩化。

傳統農業都是先生產、後銷售,市場銷路變化不定。而如今,“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掛鉤、以銷定產”為特徵的訂單農業在青島多地“開花”,拉近了農產品生產與市場的距離,成為降低農戶風險的“穩壓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