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南河——泰国的母亲河

湄南河——泰国的母亲河

湄南河风光

“有水就有田,有田就有粮,有粮就有人类。”

泰民族这自古传下来的俗话,充分说明这个民族与水分不开的民族性。把河流叫“湄南”, “湄”和母亲是一个词。

我如果说:泰人把河流当母亲来敬也不过分吧?

翻开泰国的历史地图, 素可泰,阿育他雅,吞武里和曼谷王朝,由北往南沿着泰国的主要河流向前发展,直到和大海相融,走向世界。

于是这条主要河流就名副其实的成为帝王之河-----“湄南昭帕雅”。

把昭帕雅河叫成湄南河虽然有点小误解但我还是认为最准确,因为是靠这条河水的养育,泰国各族人民才共同创造了四个王朝的文明,她当然就是母亲河-----湄南。

我曾在一篇肤浅文章里探寻泰人南迁的千年足迹,其中写道:“泰族先民以村寨为单位沿着水草丰美气侯湿润的无数河谷平坝逐渐往南迁移,这过程最起码有几百甚至上千年,其中并没有爆发足以引起外人关注也值得本民族铭心刻骨的大事,也就是说,这是悄然无声细水长流的和平迁徙,而不是有声有色的武力征服行动。当泰族来到古暹逻地,不断融合当地的小民族,在和东边先进的高棉民族互相碰撞,最终把高棉人的势力赶出泰国,这才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唱主角。”

到19世纪,络绎而来的西方人就已经公认曼谷是东方威尼斯。那时欧洲是世界舞台中心,几千年文明的中国已被列强蹂躏成半殖民地,在他们想象中东南亚不过是未开化的野蛮之邦。能和意大利的美丽水城威尼斯相提并论,曼谷之美已不用再描述。

我从小就向往神秘美丽的泰国,等长大后接触到有关介绍泰国的书籍,“金碧辉煌的庙宇,巍峨的宫殿,四通八达的河道在高楼中穿行,小舢舨在平稳清澈的河面上穿行,河岸柳树成荫,椰林阵阵……这就是我脑海里对曼谷的想象。

我终于在1997年春辗转流浪到曼谷,看到满大街蚂蚁般的汽车,我一下子愣住了!在一个无工可做无处可去的中午,我坐公车摸到湄南河边,看到的是一条繁忙的河道,大小机动船把河水搅得躁动不安。

我的柳树成荫椰林阵阵,戴着竹壳帽在水里划着小舢舨漂逸而去的少女……一切梦境都在倾刻间消失。

后来我在曼谷当导游,经常带着中国客人游览大皇宫玉佛寺湄南河水上市场等景点。而水上市场,完全就是一个表演给客人看的点缀节目,看着小舢舨在波涛中上下翻飞,我心中也忍不住起落不定。

整个曼谷除了几条河流还有交通船,全城马路已密如蛛网,而且是有名的堵城。

夜深人静时我会常念叨:我的东方威尼斯,你在哪里?

应了柳暗花明的中国古话,我还是看到了真正属于帝王之河的壮观场面,记不得具体是哪一年,甚至也想不起是泰皇登基纪念日还是皇上的生日。

那天下午和晚上在湄南河上举行盛大的龙舟检阅,由所有电视台实况转播,但见河面波平如镜,几十艘大小不一的龙船按顺序排在河面,由身穿古代军服的士兵划船,指挥者在高音喇叭里唱着古歌,那声音仿佛穿越时空把几个王朝的都城连接起来,回响在历史的画廊中,上千名士兵们随着悠远高亢的歌声整齐划一地挥动着船浆,没有一丝差错!

那天,整个湄南河安静了!两岸的人山人海没一点噪杂之声!

甚至整个泰国都安静了,全国人民都屏气盯着电视画面!而这一切都是自觉自愿没有谁来宣传也没有谁来强迫。

我看得心旌摇动,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河呀!让东方威尼斯的称号一边呆着去,湄南河是属于泰国的!

后来又看了电影<>,出于对阿育他雅往日荣光的缅怀和对英雄皇后的崇敬,我专门跑到阿育他雅去朝拜,那天我不忍心再去看古城的断壁残垣,直接就去找素丽瑶泰纪念塔。

还是在湄南河边,和所有的泰国佛塔一样,环境干静,建造别致,没有庄严肃穆之气,几串花几拄香,说明前来拜的人时常有,但是不多。

我站在那里,仰望表情平静的素丽瑶泰皇后,低头看着缓缓南去的湄南河水,心情竟静如止水。

苏东坡的词句也自然地冒了出来。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是的,湄南河没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

湄南河——泰国的母亲河

湄南河风光

但是她永远是泰国各族人民的母亲河,那就让我们象对母亲一样来敬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