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下午固阳县城有约,三个人决定上午就去,先到久负盛名的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段看看。我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开辟成旅游区,小车可以沿着为了方便林区管理而新修的水泥路进山。从山口逶迤上行,一直攀爬到林子茂密的山腰,有一个很大的,刚铲平不久的黄土平台,公路也到了尽头,看来这里就是停车区。再往前山势渐陡,要想上去,只能是徒步前进了。

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很明显,山中正在大搞建设,溪水边亭台楼榭已初具规模,长长的步道开始向上延伸,大批工人都在分头忙碌。真是好时气,如果再晚来一阵儿,这里就会变成收费旅游区了。

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平台往上,步道还没有完成,荒野小径是在叮叮咚咚的泉水边,曲曲弯弯穿过半人高密密麻麻的荆条林上升。因为走的人少,脚下的蒿草还没有踩实,非常茂盛,前行牵襟挂袖,集中精神才好通过。要不是汩汩的流水声引导,你很难看到脚边清撤见底的山溪。时值仲夏,山花烂漫,蝶舞蜂飞,香气馥郁,秀色可餐。

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同行的两位女士,看到如此美景,再不愿辛苦爬山,坐到树荫下,纳凉戏水观景,好不惬意。前面似有似无、艰险异常的羊肠小道,很难行走,有的地方还得低头弯腰,钻过由牲畜过往闯出来的荆棘树洞,下沟过坎,如爬野山。因此我也就没有再强求她们,只身攀登而上。

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我是非常喜欢爬山的,凡有机会进山,必想尽办法徒步赤手登顶,没有坐过一次索道。印象比较深的是前几年秦岭太白山穿越,从下板寺到拔仙台来回四十多公里山道,硬是一天内轻装完成,让本地山民都竖拇指称赞。这个形如马鞍的小山头,不到一个小时就顶峰在望。

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马鞍山因山势状如蒙古马鞍而得名,其高为海拔1984米,整个山峦覆盖有6000多亩原始次生林,松柏森森,白桦高挺,荆棘丛生。这在阴山系中算是植被最好的地段之一,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域。

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虽不算险峻,登顶后,万千奇峰,拜服脚下,这还真是山头再高,人可为峰的情景。其实我们这次上马鞍山是从北坡半山腰走的,相对高度才有几百米,路虽荒野,可没有悬崖峭壁,危险系数小,登临还算顺畅。要是从南坡上来,那就要困难多了,相对高度一千余米,最要命的是立石崖嵯,非登山队员,没有专业装备和后勤保障,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壮举的。不管怎么说,我现在就是登顶英雄,赶紧拍照秀秀。

马鞍山的白桦树林是非常有特色的,刚才山腰时,成片的白桦林,俊秀高挺,浓荫蔽日,高高的山峰上也有很多。白桦树的生长方式是单一树种成片成林,夏天雪白的树干撑起弥天绿伞,让人有一种翡翠般空灵清撤、干净利索的感觉。秋天绿叶染成金色,对比强烈的亮白亮黄,铺天盖地,给莽莽苍苍的群山,披上了银盔金甲,视觉冲击非常强烈。不管哪个季节爬山,能遇上白桦林子,那绝对是旅行中的盛宴。

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马鞍山不仅自然景色婀娜多姿,它的人文内涵也是非常深厚。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李井泉、姚喆领导的大青山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地区,山前的把总尧村设有游击队部。一九四零年为了巩固根据地,肃清山后流匪侵扰,游击队政治部主任,红军长征干部彭德大带队清剿,不幸在马鞍山附近中弹牺牲,当地老百姓在此立碑纪念人民功臣。马鞍山满川苍劲挺拔的松柏,从此喻示英雄精神万古长青。

骄阳似火,不觉已是中午时分,同伴电话催促下山,我依依不舍地挥别这波涛汹涌的万壑千山,满眼葱绿的苍松翠柏。虽然只是几个小时的短暂旅行,但仍然让我兴奋异常,满血复活,精神饱满地去迎接似无休止的生活挑战。

千里走单骑之马鞍山保护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