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隔海相望是金門

小說:隔海相望是金門

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不過,飯要一口口地吃,去臺灣之前,就先到離島縣轉轉,先來到金、馬、澎三個離島縣市去體驗一番。

首先來金門,準備好入金證、船票、臺灣通行證,就可以出發去金門了。船上是沒有座位號的,隨便找了個位置就可以坐下。

金門島古稱浯洲,簡稱浯嶼。

而金門又分大金門和小金門(烈嶼),以及周邊的大膽、二膽、獅嶼、猛虎嶼、草嶼、後嶼、東碇島、復興嶼等12個大小島嶼所組成。而如果行政區劃來分的話,就分為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寧鎮、烈嶼鄉以及代管的烏丘鄉等6個鄉鎮。

其實,金門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晉代開始,到了唐代在泉州設置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因金門產鹽,而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等12姓相繼入島開墾,從此就開始了金門的歷史。

自從小三通實施後,金門旅遊更是興盛,可以搭乘每個小時的接駁船往返廈門和金門。赴臺自由行,人數更與日俱增。

那麼金門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呢?不說不知道,小小的島嶼上就有8處國定古蹟、66處縣定古蹟。

這裡挑選了五個人氣較高的景點,逐一看看吧。

第一名:翟山坑道

這是大金門最有代表性的坑道。是之前兩岸緊張時期修築的,由一整塊花崗片麻岩開挖而成,所以非常堅固牢靠。工程費時三年,1966年完工。

而坑道可分為坑道及水道兩部份,坑道全長約101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3.5公尺,水道為A字體,總長約357公尺,寬約8公尺,可容納小艇42艘,而水道壁上繪有小艇停舶號碼,而水道的作用主要是供登陸小艇泛水迴轉運補使用。後因泥沙淤積,而使戰備功能減退所以被廢棄。

我沿著階梯而下,走進翟山坑道幽暗的光線裡,鬼斧神工的軍事傑作就在眼前,坑道盡頭接引著深不見底的海水,的確給我們這些旅人帶來了清涼爽感。

水道內有停靠碼頭,坑道出口則有七間兵舍。坑道入口廣場目前展示有海軍撥贈給國家公園的除役海軍船艦和高射炮。

其實,除了坑道,外面的海景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第二名:清金門鎮總兵署

清金門鎮總兵署前身是叢青軒,是明萬曆(公元1601年)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到了康熙年間,總兵陳龍將總兵署遷建於此,多次改建後成為現在規模,直到1915年金門設縣,總兵署仍為最高行政中心,歷經金門縣公署、金門縣政府、行政公署、金門防衛部…等等,許多機關進駐辦公,現在則是金門經典的觀光景點,也是縣定古蹟之一。

當人踏進了總兵署,時間就像回溯到了過去,清衙門整體都保留了下來,大堂、內署明間、內宅明間以臘像來還原昔日意象,各間室都有詳盡的文字說明。

而後院有一棵目前東南亞最大的木棉花,被譽為金門樹王。每年花期都會吸引大批的攝影愛好者過來。

第三名:莒光樓

莒光樓樓高三層,建於1952年。莒光樓,位在金城鎮西南,下臨莒光湖,前瞻金城美景,背擁豐蓮山脈。

初訪金門,必到要登上莒光樓遠眺金門。莒光樓作為金門的精神象徵,以中國傳統建築的作法,將傳統城樓放在現代建築的基座之上。締造一項獨特建築美感。

如今,莒光樓規劃為展示館,主要展示著金門過去的歷史、現狀。

1樓主樓展示區:風獅爺、民俗物品、傳統聚落、金門高粱酒、金門鋼刀。

2樓展示區:金門人文風景照片。

3樓展示區:胡璉將軍展示、免費的望遠鏡可以遠看廈門。

正所謂,金門廈門,門對門。我們曾經也是這麼近,那麼遠啊。

第四名:山後民俗文化村

這是金門最具代表、保存最完整的聚落。

建於清光緒26年(1900年),佔地相當廣闊,包括16棟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1棟學堂建築及1棟王氏宗祠共18棟,合稱為十八間。

這十八間房舍,依山面海,統一的橙色屋頂,整齊劃一排成了三排。

第五名:水頭聚落

金門最富有的古聚落——水頭村,保存了閩式建築與洋樓,是全島最多最精美的。形似殿宇,富麗堂皇,前埕後厝,坐北朝南,三或五開間加雙護厝

水頭又名金水,位於金城鎮的西南隅,是個以黃姓為主的多姓聚落,歷史有700多年,鄰近水頭碼口,早期即為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津。金水村轄區僅4.0平方公里,水頭聚落佔2.2平方公里,依山而建,呈長形分佈,分有頂界、中界、下界、後界四甲頭。

最有特色的建築有得月樓、金水國小、黃氏酉堂等。

主要廟宇為金水寺(關聖帝君)和靈濟宮(蘇府王爺)。

水頭村民之所以富裕,是因為他們除以農、漁業維生外,還從事走船經商。大量的僑民在經商回來,又同時投資回鄉,設立學校。

金門民風純樸,靜謐安寧。那些年的海防工事和那不絕於耳的隆隆炮聲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來往不息的民眾。

慵懶與舒適,是金門的一個最貼切的寫照。真因如此,連公交都沒普及,大多都是靠自行車、電動車和租車。

在金門,幾乎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的風獅爺雕像。這風俗源自於福建,由於東北季風旺盛,大家就設立鎮風的辟邪物如風獅爺,來來鎮風驅邪。

還有一個特色是電音三太子,來自傳統的三太子,這也算是傳統的一個顛覆改良吧,早年以鑼鼓為背景音樂,後來為了吸引年輕一代,就加入動感節奏,成為另類流行圖騰。

高梁酒、鋼彈菜刀、竹葉貢糖可稱為金門三寶,這可是在金門必買的特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