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家长要怎么面对,这些方式更实用

本文为木莲妈妈原创作品,图片为木莲妈妈原创插画,欢迎个人评论分享收藏。

家里有个“小霸王”往往让家长十分头疼,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亲子关系越来越重视,教育方式也是以尊重孩子个性发展为前提。

孩子发脾气,家长要怎么面对,这些方式更实用

殊不知,盲目的顺从孩子,有时反而是害了孩子。而另一部分失去耐心的家长多数会采取打骂、吼叫的方式企图立刻停止孩子的胡闹,这种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同事家的孩子豆豆今年5岁了,正是孩子爱发脾气的阶段。有一件事不顺心,就要哭闹一番,有时甚至要摔东西。听同事说,每次她都会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

可是后来她发现,这一招并不管用,孩子不仅不听她的,反而变本加厉的胡闹。

因此失去耐心的同事转而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通过对孩子打骂“武力镇压”。可是两种方法都不尽如人意,虽然孩子在家长的压制下不再哭闹了,可是却变得疏远封闭起来。

通过聊天我们发现,同事面对孩子发脾气这件事,处理方式其实是有问题的。这些方式也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尽量避免。

1、用玩具、零食转移注意力

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第一反应往往是先让他停止胡闹,大部分都会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给他平时不允许吃的冰激凌、巧克力,或者给他买一个新玩具。

这时,家长其实是在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只要我发脾气,爸爸妈妈就会给我物质上的满足。

孩子发脾气,家长要怎么面对,这些方式更实用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敏感的,他们也会察言观色。一旦这种模式建立起来,孩子就会不停地通过发脾气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父母再想改变已经很难了,只会导致孩子变本加厉的胡闹。

2、把孩子的情绪放大,过分纠结

孩子发泄情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是天性使然。在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不需要过分紧张,可以安静的在旁边陪伴,让孩子有一个宣泄情绪的过程。

这时如果家长贸然的用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介入孩子的情绪,反而容易刺激孩子的情绪,让哭闹更加严重。不如静观其变,在孩子发泄完了以后,再去引导孩子,孩子年纪尚小,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需要有充分的耐心。

3、用家长权威压制孩子

有些没有耐心的家长,在面对孩子发脾气这件事上难以忍受。孩子脾气急,他们比孩子还急。根本没有耐心去给孩子讲道理,或者给孩子时间发泄情绪。在这类型家长的心中,迅速的让孩子变得老实才是第一要务。

于是他们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高高在上的批评孩子,试图用这种威胁的方式立刻让孩子安静下来,或许这种方法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比较好用,但是却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得不偿失。

4、“以暴制暴”

脾气急、有暴力倾向的家长,多数会对孩子非打即骂。在孩子闹情绪、发脾气时,他们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必须镇压孩子的反抗意识,否则孩子长大就更不听话了。这种片面的思维,导致父母长期压制孩子。

孩子在被打几次以后,再也不敢发脾气了。可是也彻底破坏了与孩子之间的纽带,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需求的降低,孩子会越来越疏远父母。这种情况如果带到青春期,后果不堪设想。

5、一味的顺从

这种类型的家长和之前以暴制暴的家长是两个极端。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哭闹完全束手无策,又不忍心打骂,只能顺从孩子的各种要求。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对自己发脾气这件事是允许的,而且还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为家长的权威在孩子心中已经不存在了,往后的日子,孩子稍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为所欲为。

孩子发脾气,家长要怎么面对,这些方式更实用

以上这五点,戳中了大多数家长的心,这就是大部分家长面对孩子发脾气的处理方式。显然,这些方式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为人父母,确实不易。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曾经怀里那个乖巧的小宝宝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暴躁不听话的孩子。家长们纷纷抱怨,教育好一个孩子太难了。的确,如果没有好的方法作为指导,家长很容易走入困境。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束手无策,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发脾气,家长要怎么面对,这些方式更实用,更好

1、冷静对待

家长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多半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先哄,哄不好就吓、吓也唬不住地孩子的话,就要伸手打了。旁观者看,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从根本解决孩子的问题,也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而是家长单纯的发泄情绪的过程。

在面对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不可先乱了方寸,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毕竟我们已经是成熟的成年人了,难道还要孩子来承受我们的情绪吗?

2、了解孩子

身为父母,不能只看孩子的表象,根据孩子的言行举止来单一的判断孩子的性格。而是要深入的了解孩子,弄清孩子发脾气背后真正的原因。

举个例子,刘女士有一个3岁的儿子,最近她发现,每天早上在她准备出门上班时,孩子都会找各种理由发脾气,不是衣服穿的不对了,就是饭不好吃了,要么就是自己哪里不舒服,总之每天早上都让刘女士疲惫不堪,还有好几次因为哄儿子上班迟到了。

开始刘女士认为,是孩子任性所以导致每天早上发脾气、不开心。可是在周末,自己陪儿子玩的时候,偶然听到儿子说:“我最喜欢妈妈在家了,我不喜欢让妈妈出去。”

这时候,刘女士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每天早上的“胡闹行为”并不是因为儿子性格不好,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发脾气,能把妈妈留在身边。

孩子发脾气,家长要怎么面对,这些方式更实用

3、极端行为不可取

前面我们提到过不可取的方法,其中就有绝对顺从和绝对压制这两种。这两种极端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绝对的顺从,会让孩子辨不清是非,绝对的压制,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今后的教育。

4、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

现在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父母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大部分的家庭无奈之下选择让双方老人帮忙带孩子。这样的弊端就是,父母相应的减少了对孩子的关注度。

孩子在父母身上得不到足够的爱,也会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就像前面提到的刘女士的儿子,他发脾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想留住妈妈在家里陪伴他。

因此,身为父母,在忙完了工作之余,一定要多抽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让孩子有安全感,确定父母是爱自己的。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之下,都会改变表达情绪的方式。在面对问题时,不是一味的吵闹、发脾气,而是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从而得到满足。教育孩子的确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家长朋友们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是木莲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兼插画师,也是4岁孩子的妈妈。如果您在育儿路上,有关于孩子心理、饮食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扰,可以来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