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宝玉会喜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不喜欢活泼开朗聪明的薛宝钗?

般若悟道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于贾宝玉来说,是生命当中很重要的两个女孩子。《红楼梦》当中,贾母因黛玉身体不好,以及多愁善感,不愿意让贾宝玉娶林黛玉。

于是在各色人等的积极谋划下,贾宝玉阴差阳错和薛宝钗终成眷属。而林妹妹却在宝玉和宝钗结婚的当天,香消玉殒。

无疑,林妹妹成了贾宝玉心口永远的朱砂痣,也是他寂寞夜里床前的那抹白月光。

宝钗八面玲珑,活泼开朗,聪明漂亮,可是为什么却得不到贾宝玉的心呢?贾宝玉又为何对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情有独衷呢?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前世的缘分。

其实在《红楼梦》里已经早有交待,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而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当初,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此生,绛珠仙草化身为林黛玉,来报答化身为贾宝玉的神瑛侍者的恩情。他们实在是有前世的缘分。

因此,黛玉初进荣国府,宝玉第一次见到她,竟然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在哪里见过!”两个人冥冥之中,是续前世的缘分来的。

后来,黛玉每每为宝玉流泪,都是在用泪水还前世宝玉为她浇灌的甘露。

而薛宝钗,只是因为有个金锁,并且因为上面的字与宝玉的玉上的字像是一对,被人们冠以“金玉良缘”之说。

而其实,宝玉身上的那块“通灵宝玉”就是女娲补天多余的一块顽石变化而成的。人们实在是错把石头当成了玉。其实,“木石姻缘”才是最贴切的说法。

二、今世的情分。

黛玉因为母亲病故,父亲林如海不方便照顾,所以千里迢迢把黛玉送到了姥姥家。初进荣国府时,她也就是十二岁左右。当时贾宝玉比她大一岁。

宝、黛两个人都是贾母的心尖宝贝,因此,两个人都被安排跟着贾母一起住。黛玉是住在“碧纱橱”里,而宝玉则住在“碧纱橱”外。

他们一屋睡,一桌吃,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之间亲密的感觉,是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宝钗本来比宝玉大一岁,又比黛玉来贾府晚。因此,宝钗来到贾府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十五岁了。她没有跟宝玉一起住过。就是后来元妃省亲以后,姐妹们都搬到了大观园里住,黛玉住进了潇湘馆,宝玉住进了怡红院,宝钗住进了蘅芜苑,三个人才各自有了自己的居所。

最是小时候那段相伴相守的时光,无忧无虑,令人回味悠长。那相守温暖了岁月,也惊艳了时光。

三、相投的趣味。

贾宝玉最不愿意读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对于这点,除了黛玉以外,所有人都没站到他这一边。最突出的是,他的父亲贾政恨铁不成钢,从没给过他好脸色,见了面就训斥他。甚至连史湘云也忍不住经常劝他走“正途”。只有黛玉不曾说过劝他的“混账话”,所以宝玉自然把黛玉一个人当做知己。

宝钗就不一样了。她从始至终都是站在家长们那一边的。她鼓励宝玉好好念书,将来考取功名。

因此,宝玉说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这样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禄蠹”就是为了当官一味钻营的虫子的意思。这个词也是宝玉自己新创的词吧?不过也足见宝玉对宝钗的厌恶。

试想,你在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另一个人在你耳边叨咕叨咕,你烦不烦呢?

四、独特的魅力。

其实,黛玉相对来说,有她独特的美丽。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泪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一个娇弱女子,容颜如玉,娴静美好。她行动如风中的杨柳般飘逸,心思又是常人无法超越的细腻、缜密。

对于男子来说,这样的女子,怎不让人心生爱怜?怎不叫人生出保护她的欲望呢?

不过,她是真的关心宝玉。

因为宝玉挨打,她哭红了眼,出不了门,怕别人笑话。

她把自己珍贵的玻璃绣球灯送给宝玉,还说“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她偷偷替宝玉写了好多字,以防备贾政检查宝玉作业时大发雷霆……这点点的恩情,又怎能让宝玉忘怀?

她担心自己的心思没有人懂,寄人篱下无人为自己作主。她使小性子,耍小脾气。其实是自己心里对他与宝玉的将来没有信心与底气。

在黛玉耍小脾气的时候,宝玉也是知道黛玉的心的。他只有安慰她说“你放心”。只这三个字,就已心有灵犀。

在《红楼梦》中,关于宝钗如何关心宝玉的事情,却没有什么描述。

书中只通过一些事情,比如宝钗把自己的新衣服送给王夫人,用来给被王夫人逼死的金钏当装裹衣服。

还有点戏时,宝钗知道贾母喜欢什么戏,哪怕她不喜欢,她也按贾母的兴趣点等等。

可见,宝钗走的是“上层路线”,她根本不可能真正走进宝玉的心里。

看来,宝玉喜欢黛玉,不仅因为她独特的魅力与人性,还因为他们有前世的缘分,今世也曾共同度过一段两小无猜的岁月。还有心灵相通的默契,互为彼此的灵魂伴侣。而宝钗确实与宝玉少了这许多的情分与心心相印的过往。

虽然宝玉、黛玉两情相悦,怎奈现实太残酷。两个人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黛玉思虑成疾,早早香消玉殒。

宝玉最终也了却尘缘,遁入空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一对金童玉女自此阴阳两隔,永难相见。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贾宝玉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为什么选择了林黛玉?难道真是所谓的:“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我认为绝不是。之所以贾宝玉选林弃薛,主要原因我认为起码有三个。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

林黛玉和薛宝钗来荣国府原文只用了一回,给人感觉两人脚前脚后来荣国府。其实两人应该相差几年。毕竟林黛玉来的时候七岁左右,而薛宝钗来的时候,林黛玉明显已经十一岁左右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耳鬓厮磨,贾宝玉也说:

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地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她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疏你的?”

贾宝玉说的清楚,他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一床睡,一桌吃,亲密无间。早在林黛玉来之前,贾宝玉已经习惯了和林黛玉在一起的吵吵闹闹,这是插班生薛宝钗所不能比拟的。虽然薛宝钗给过贾宝玉新鲜的感觉,但薛宝钗明显不如林黛玉了解贾宝玉。二人之间难免会有话不投机。


第二,薛宝钗晚来是客失了先手。

薛宝钗虽然不比林黛玉差。甚至某些方面强于林黛玉。奈何林黛玉个贾宝玉默契已成,再容不得薛宝钗的介入。

我思鼓瑟君调弦, 余音未绝两欢颜.

君起卷帘让秋色, 与君执镜照笑含.

这让薛宝钗本就失了先机。而她因为刚来不清楚贾宝玉的习性,难免会有言语上的冲撞需要磨合,不像宝黛二人从小打到大,互相了解至深。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

这里就是薛宝钗不小心趟了贾宝玉的雷池。而这样的事两个人后面还不断发生。比方薛宝钗点热闹戏,金玉良姻说法,贾宝玉惹怒薛宝钗,都是两人没有默契造成的。缺少默契是情感上完全无法弥补的时间鸿沟。早在薛宝钗来之前,贾宝玉和林黛玉已经形成了默契,不说心有灵犀,起码二人之间更交心。而这与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第三,宝黛姻缘早于金玉良姻早于宝黛爱情!

标题有点绕口。但事实正是如此。贾母接林黛玉来贾府,就有孙媳妇养成的计划。开始王夫人无可无不可,毕竟林家书香世家,林如海探花郎的身份显赫,政治空间巨大。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绝对会给贾宝玉增光添彩。王夫人也很难说出什么。他两人从小耳鬓厮磨,贾宝玉惯常伏低做小,王熙凤等人岂有不凑趣的?宝黛姻缘是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这样的话,宝黛二人一定从小听到大,开始年纪小不觉得什么。大了就会有异样的感情。尤其薛宝钗来了之后,“金玉良姻”说法出现反倒成了两人情感的助推器。让两人在异样中更有了情感的突飞猛进。

这里宝玉拉着林黛玉的袖子,只是嘻嘻地笑,心里有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此时林黛玉只是禁不住把脸红涨了,挣着要走。

二十五回,王熙凤开玩笑,贾宝玉欲说还休,林黛玉脸红,都表明二人情感已经成型,只差一层窗户纸!这时候,别说薛宝钗,再无人能介入到宝黛爱情。即便这段感情没有任何市场,没有任何人支持!

说白了,贾宝玉选择林黛玉没选薛宝钗,真相只有一个:薛大姑娘,你来晚了!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错了!错了!林黛玉多愁善感不假,薛宝钗聪明不假!不过,活泼开朗,这四个字与端庄稳重的薛宝钗还真没有啥关系,反而是林妹妹比她更加活泼开朗。每次姐妹们聚会,黛玉皮得很,她就是大家的开心果,挑头带着玩闹,姐妹们笑得合不拢嘴。黛玉使性子,哭天抹泪,那只在宝哥哥的事情上,她的眼泪除了父母,只为宝玉而流!

《欢乐颂》大家看过没有,“五美”里有一个活力妖精曲筱绡,一个文静的乖乖女关雎尔。不管是剧中人,还是看剧的观众,很明显,大家更偏爱曲筱绡。

同样的,俏皮可爱的黛玉自然比刻板无趣的宝钗更受宝玉喜爱。这么说吧,你是喜欢阳光明媚的小姑娘,还是唠唠叨叨的小大人?一般来说,大多数男生都喜欢黛玉这样可以一起玩儿、一起在美好的青春里放荡不羁爱自由、张扬个性、放纵自我的小伙伴,而不是那个时刻督促你、管着你的宝姐姐。

黛玉与宝钗的区别大概是这样的:

黛玉:

宝哥哥,我们去玩儿吧!

宝哥哥,我们去吃大餐吧!

宝哥哥,我们去踏青吧!

叫你不听我的,这下受教了吧!

还敢不敢,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宝钗:

宝兄弟,你应学习了!

宝兄弟,你该睡觉了!

宝兄弟,你快迟到了!

宝兄弟,你怎么这么不听劝,你看看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当初为何不听我的话?早听一句,何必如此?

宝兄弟,你若是再恣意妄为下去的话,可别怪我不客气了!要是我,我也不喜欢宝姐姐,尽管我知道她是为我好。如今,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的“为你好”而与他们关系不融洽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宝玉与宝钗三观不合,宝玉和黛玉才是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真爱!

在很多地方,宝玉与黛玉是一致的,宝钗与他们则不同。比如怜下,宝玉与黛玉都是性情良善之人,他们思想超前,观念先进,对等级尊卑的秩序不以为意。他们对丫鬟是极好的,就算是普通的没什么关系的小丫头,也是断不会说得出来投井死了不过是一个糊涂人罢了之类的话。

宝玉喜欢黛玉,不只是因为他们前世有缘,更在于今生的相知相惜。前世她是绛珠仙草,他是神瑛侍者,都不是同一种生物,感情与男女之情有别。今生,他们青梅竹马,同一屋檐下长大,黛玉知他、懂他、爱他,当然,宝玉也认定黛玉为知己。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这种感情深厚坚固,坚如磐石,情比金坚。黛玉去了,宝玉心死,万万不会将就,尽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宝钗成了亲,最终还不是看破红尘,归去来兮!因为他爱她,世间再无留恋之处。

PS:图片源于网络


一抒己见


以前我印象中也以为宝玉喜欢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反复读了几遍之后,我发现那是误解。大家可以翻一下原著,宝玉有多少次自己跑出去跟狐朋狗友鬼混?宝玉每次去看黛玉好言好语说不上几句,待了也不过一时半刻就赶着去别处了。待得久的两次就是摔玉剪香袋还有同榻呵痒。

试问如果宝玉真喜欢黛玉,应该恨不得分分钟黏在一起,哪还有时间去找基友酒友吃喝玩乐?哪还有心思去吃丫头嘴上的胭脂?哪还会因为房里的丫头回家过年不到一天就失魂落魄追到家里去了?哪还会时刻注意到宝姐姐的雪白玉臂而忘乎所以?更不会明知道黛玉吃醋他去看宝钗,还出言揶揄黛玉“只许跟你玩给你解闷儿”。

宝玉并没有多喜欢黛玉。爱玩爱热闹又多情薄幸的他,不肯也不甘心整天守着一个开口就爱嘲弄讽刺他的人,从小备受宠爱的他也不喜欢总是看别人喜怒无常的脸色。有点糊涂又愚钝的他更猜不到哪句话说错了惹恼了这个哭起来没完没了的病西施。

所以,佳人撒娇固然可爱。总是作起来没限度就招人烦了。

看过书的人都有印象宝玉几次三番都被黛玉激怒烦躁要发作,刚好被其他的事情岔过去了。说明宝玉并不享受跟这个小性儿怪癖的妹妹相处的方式。

当然,黛玉能最终逼迫宝玉就范的唯一武器就是体弱多病惹人怜。黛玉能留住宝玉的秘诀就是支持宝玉不读书继续胡闹混日子。

再说宝玉喜欢宝钗吗?从个性来说,宝玉更喜欢跟温柔懂事宽厚博学的宝姐姐相处。宝玉是典型的不愿意长大的孩子,所以他更希望得到姐姐一样的关怀和爱护。因为他个性懦弱,无法去保护别人。宝姐姐在他眼中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保护神。让他敬畏倾慕不已。

自卑懦弱的男人会本能地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逃避完美的异性。宝玉喜欢宝钗,却又相形见绌。


燈籠果


宝黛爱情之所以三百多年来始终为人推崇,是因为宝黛爱情纯粹,不掺杂任何功利性。

宝玉爱黛玉不是因为黛玉多愁善感,而是因为黛玉是唯一懂他的人。

一个人活泼开朗聪明,也不是宝玉喜欢的条件。更何况宝钗并非活泼开朗。宝钗的性格是藏愚守拙,是一问摇头三不知。

宝钗无论是住处还是穿着都不像年轻姑娘那样热烈活泼。宝钗的住处如雪洞一般,宝钗的穿着都是半新不旧的。宝钗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而宝钗自己也非常爱扮演大姐姐的角色,爱给人讲道理。

宝玉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他爱红,经常穿着大红的衣裤。他的住处和他的性格一样富丽堂皇。宝玉开朗活泼,他的性格和宝钗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她喜欢女孩子,同样他也喜欢宝姐姐。宝玉对宝姐姐和其他姐妹没有区别。

宝玉后来对宝钗甚至有些厌恶。宝玉感叹宝钗这样一个一个清白女子,也入了国贼碌蠹之流,成了沽名钓誉之徒。

宝玉对黛玉不一样,宝玉的心和黛玉的心是相通的。”

黛玉无人时经常独自流泪,别人不懂,唯有宝玉懂。

其他人无法理解宝玉“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唯有黛玉懂宝玉为何如此。因为黛玉和宝玉一样,为大雁操心,为落花流泪。

宝玉和黛玉一起葬花。这样的事情,其他人是绝不会做的。宝钗掐花蕊喂鱼🐠,这对于宝黛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宝钗爱宝玉,但是她的爱有条件,如果宝玉一无所有,宝钗是绝不会嫁给他的。宝钗希望宝玉读书上进,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黛玉对宝玉的爱是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上要求的。黛玉只爱宝玉这个人,即便宝玉和丫头云雨,即便宝玉没有功名富贵,即便宝玉是无事忙,即便宝玉经常发呆发傻,黛玉依然爱宝玉,只要宝玉心里有她就够了,只要有两条旧帕子就满足了。

宝玉自然明了黛玉的心。宝玉爱黛玉不是因为黛玉有什么优点,也不是因为黛玉有什么才华与美丽,纯粹是因为爱黛玉这个人。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宝玉一概接受。在别人眼里黛玉的缺点,在宝玉看来都是优点。都与自己心心相印。

宝玉与黛玉都是情痴,只为情,不为其他。

人们都期待有一份宝黛这样纯粹的爱情,所以对宝黛的爱情悲剧掬一把辛酸泪。


润杨的红楼笔记


第一,是因为他们情缘未了。

前世一个是神瑛使者,一个是绛珠仙草,本就结了缘。这一世,黛玉是还泪而来。所以两人初次相见便一见如故,宝玉大喊,这个妹妹我见过的,黛玉也心说,仿佛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也就是说,宝玉喜欢黛玉,和黛玉的多愁善感没有关系。哪怕黛玉也活泼开朗,也会照爱不误!甚至可以下出结论,不论黛玉是什么样子,宝玉一定会喜欢她的!

这是命中的劫,躲不过去的!

当然,曹雪芹为了让他们更搭,就把黛玉塑造成了性格相反的另一面。

其实黛玉是因为爱情才多愁善感的,黛玉的性子有些静,所以,一动一静,画面自然美到翻天。

第二,如果题主所说的“喜欢”是指“爱”的话

那么,这是人的本能!

人总是更加倾心于一个拥有着自己所不具备甚至相反性格或特点的异性!

这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互补!

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很多,魁梧的男人喜欢娇小的女子,瘦的男人喜欢丰满的女人。性格张扬的男人对安静的女孩子没有免疫力。反过来也是一样!

小说中这种例子更多,比如杨过偏偏喜欢小龙女,谁说和小龙女的清冷没有关系。黄蓉才貌可谓倾城,却偏偏对笨到无以言表的靖哥哥情有独钟。

这是本能!

抛开红楼梦宝玉黛玉的劫,其实

性格只是一种表象,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面具。人知道自己缺什么,更知道自己要什么。碰到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会感到一种吸引力,一种宁静,开心,想追寻,想探求。

爱情,是一盘尖椒干豆腐,一个人是尖椒,另一个人是干豆腐,这才可以做出那种寻赏却芳香的味道。


亦有所思


大观园里有很多美丽动人的女孩子,黛玉的风流婉转,宝钗的含蓄妩媚,湘云的活泼开朗,宝琴的清纯动人……就连怡红院里最出色的两个大丫鬟袭人和晴雯也是一个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一个美貌刚烈,心灵手巧。但是贾宝玉在这么多优秀的女子中,却唯独只喜欢黛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他们有着前世的缘分

《红楼梦》开篇就交代了他们前世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绛珠仙子因受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惠,跟随神瑛侍者下凡还泪。所以宝黛初见时,黛玉心里吃了一惊,“倒像在哪里见过,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就直言“这个妹妹我见过的”。黛玉后来每每因宝玉流下的泪水,都是因为“感动”而流泪。所以这也注定了两个人今生是有着不可改变的缘分的。

二、他们有着从小长大的情分

和薛宝钗相比,宝玉黛玉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在贾母有意无意的安排下,黛玉住在“碧纱橱”,宝玉就在碧纱橱外。他们一桌吃一床睡,宝钗到来之前,“言合意顺,并无参商”。和宝钗的后来者身份相比,这点就足以打败她了。虽然书中省略了他们生活在一起的种种细节,但是从贾宝玉的叙述中可知,老太太太太以及下人们有想不到之处,宝玉都细心地为黛玉考虑到了。可以说,宝钗到来之前,是黛玉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三、他们有着共同的需求

要知道宝玉很多的做法是远离封建礼教的,所以不仅时常遭到贾政和王夫人的反对甚至训斥,就连宝钗和湘云都忍不住经常规劝其走向“正途”。这点其实是令宝玉极其反感的,尤其是宝钗劝阻的最多,宝玉反应最激烈的一次是说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这样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湘云学着宝钗劝解了一次也被宝玉下了逐客令“姑娘请到别的屋子里坐坐”。只有黛玉不曾劝宝玉最让他反感的“混账话”,所以宝玉只把黛玉一人认作知己。

四、黛玉有着独特的魅力

黛玉“秉绝世姿容,具稀世俊美”,“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光是仙子般的美丽就足以人见人爱了,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比她更爱宝玉。

如果说宝钗关心宝玉更多的是出于礼尚往来以及个人的利益,那么黛玉是真想宝玉之所想,急宝玉之所急。黛玉才会在宝玉挨打之后哭红了双眼,替宝玉完成元春的命题,记挂宝玉见了贾政有没有被训斥,甚至默默地为宝玉完成了好多需要写的字等等。

尽管黛玉时常对宝玉使小性子,但那主要是因为太在意宝玉以及担忧自己和宝玉的婚姻没有未来的缘故。宝玉其实是非常感动的,他知道黛玉的心,所以后来会直言“你放心”宽慰黛玉,从那时起他们再也没有过剧烈争吵。

即便他们如此两小无猜,心有灵犀,终究还是有缘无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在一起。可惜我们看不到曹公原稿80回后他们的真实结局,这也是更大的遗憾。但幸运的是,他们毕竟曾经在一起过,也天真快乐过,送出去的两条旧帕子,也成为他们爱情最好的证明。


少读红楼


凡是女孩子,宝玉都是喜欢的,因为女孩是水做的骨肉,是珍珠,他一见就喜欢。之所以喜欢亲林远薛,无关性格,而是三观。



在宝玉心里,虽然林黛玉在时间上占了便宜,亲疏方面占了优势,但却并不影响他对宝钗的亲近:宝玉去探看宝钗,宝玉与宝钗就近,闹着要吃宝钗的丸药,宝玉与宝钗从宝钗处出来迎接史湘云,宝玉看着宝钗的酥臂发呆,宝玉在宝钗送伤药时神动心摇……宝玉对宝钗的关注曾经一度让黛玉认为宝玉“见了姐姐,便忘了妹妹”了,可是最终宝玉与宝钗却渐行渐远,以至于最后宝钗借香菱学诗一事暗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宝玉不答。何也,三观不一致。



三十二回,史湘云劝宝玉多接触那些为官做宰的人们,宝玉不耐烦,作者借袭人之口道出宝钗与宝玉不和的原由来:

云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谁知这一位反倒和他生分了。



宝玉为何与黛玉越走越近,终成知己呢?自然是三观一致,心灵契合。因为黛玉从不劝他读经济文章,走仕途之路。


萍风竹雨123


因为林妹妹和宝姐姐对他的感情不同,林妹妹眼里只有宝玉一个人,这世上的男人除了宝玉之外都是臭男人,皇上王爷拿过的东西是臭男人拿过的,直接摔回去,在林妹妹的眼里宝玉是最好的,哪怕是皇上王爷都比不了。宝玉可以在林妹妹这里感受到最大的成功,满足,精神上的王者,无人能敌。而宝姐姐看重的是外在条件,对宝玉做了综合评估,缺点是不求上进,不懂得仕途经济,优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姐姐又是当朝贵妃,即便是没出息,有这个家世背景也能得个高分了。在宝钗跟前宝玉会有很深的挫败感。

也因此林妹妹和宝姐姐在失去宝玉时的状态也不同,林妹妹不嫁宝玉就会死,她的生命只为宝玉一人绽放,没了宝玉就会像花一样枯萎了。宝姐姐呢,没了宝玉她可以嫁任何人,比如现在皇上说让她进宫为妃,她会喜出望外,满脸得色的嫁了,在对宝玉的围捕中她本来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所以你是宝玉你选谁呢?


蓝铃花般的火苗


爱,不需要理由!爱就爱了,即使她爱哭,即使她体弱,即使她多病,即使她怄气,宝玉无可救药的爱上了黛玉。

不爱一个人,即使她生得天仙般美丽,即使世人都一致认为他们是金玉良缘,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可是宝玉不认可,不喜欢,宝钗永远也走不进宝玉的心。

宝玉心里的千山万水,任黛玉一一走过;宝玉心里的海阔天空,任黛玉一一告别。

宝玉的心全部被黛玉占领,没有一丁点空间留给宝钗。不是宝钗不好,不是宝钗世故,只是宝钗迟到了。

不对,即使宝钗没有迟到。即使宝钗比黛玉更早认识宝玉,宝钗依然不是宝玉的那个冤家,依然不是那个让他痛,让他怨的爱人。宝钗只是宝玉的“宝姐姐”!

宝玉只会在见到林妹妹的那一刻,如醍醐灌顶般突然醒来,打开爱的心门,迎接“好妹妹”的到来!

林妹妹在,宝玉活着;林妹妹死了,宝玉的心也死了。

任宝钗举案齐眉也打动不了宝玉那颗枯死的心……

宝玉最终兑现了对林妹妹的承诺: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