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談“996工作制”:不怕加班,但請把加班費給足了!

近日有互聯網公司的員工抱怨所謂“996工作制”,有的外媒挺興奮的,把這看成或許“有前途”的中國新社會衝突。我覺得他們想多了。也覺得自己有必要說幾句了。

胡錫進談“996工作制”:不怕加班,但請把加班費給足了!

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階段的高科技公司,年輕的編程員們工作時間長,這是事實。它是市場激烈競爭的產物,最終也只有通過市場競爭手段逐步解決。當工作時間長導致優秀人才紛紛離職時,大公司就要進行減少工作時長的反向競爭了。

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階段高科技公司裡工作時間長,這是世界性問題。我記得很清楚,十幾年前我讀到一篇描述美國硅谷的文章,說那裡的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收入也高,那是硅谷的一種時代現象。

中國全社會的加班現象比較普遍,警察行業、部分其他公務員、媒體行業、的哥,都工作時間長。老胡本人的工作時間要比996更嚴重,我認識的有的公務員比我還慘。

不光中國大陸,東亞發達經濟體都經歷過很猛的加班潮,直到現在,在東亞的公司裡,加班常常被視為“積極表現”,老闆不走,很多員工不敢走。老胡去日本訪問,陪同我的日本公務員和翻譯我覺得比中國的公務員和翻譯還要累。中國勞動法規定每週5天和40小時工作制,它的重點保護目標是產業工人以及各領域相對弱勢的工作者,而且這種保護起到了一定作用。

高科技公司的編程員們有一定選擇工作的能力。除了勞動法保護,他們還有辭去勞動時間長、工資不成比例工作的較大主動權。他們在與僱主的博弈中比產業工人和最基層的公務員要相對強勢一些。但他們也需要勞動法的保護,一些人可能不怕加班,但他們期待加班費或更高收入的公平回報。

總體看,整個中國社會很勤勞,中國的現代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加班加出來的,這個階段的中國人民做了比西方社會更大的付出。如果煽情一點說,中國現代化也是一個“心酸的故事”。不僅工作時間長,看看北京這種一線城市的週末吧,有多少人是真的很清閒地度過的?很多人的週末安排得滿滿的,北京街頭週末的堵車程度並不比平時低,這是大家忙碌週末的縮影。

我支持中國社會做這樣一種努力:不僅要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而且這個過程中要讓平均勞動強度逐漸降下來,讓大家多有一點休息時間,這個過程我相信會逐漸發生,包括一些人抱怨996,未必就沒有積極的意義。

但我不相信這種抱怨會像一些西方人所希望的那樣“產生政治意義”,形成對中國競爭力的“衝擊”。中國年輕的精英們聰明能幹,而且肯吃苦,讓一些西方人挺怵頭的。他們不希望與中國人開展“勤勞的競賽”。他們的這個心態也可以理解哈。

總之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我還是希望高科技公司要儘量安排好年輕僱員們的休息,增加他們的單位時間工作效率,他們保持良好身心狀態對公司長遠發展無疑是積極的。今天的年輕人們總體上更注重個人權利和家庭生活,這也是一種時代潮流,各大公司應當注意跟上這種潮流。那樣的話,它們的發展更有可持續性。

這篇文章是老胡在一位環球時報正在外地休小長假的編輯幫助下寫成的。佔用編輯的休息時間,老胡覺得很愧疚。我們除了付加班費,還會讓這樣的打擾儘量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