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衰弱,这是一道伪命题!

目前这是伪命题,香港现在就衰落了?所谓“香港衰弱”,其实指的是香港不再像八九十年代一样璀璨夺目而已。

九十年代香港什么样?

光一个香港的GDP就占大陆的百分之二十五?啥意思?四个香港就比大陆富。正常吗?一个6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甩开大陆五十条街。这是香港人记忆中的黄金时代。

香港衰弱,这是一道伪命题!

90年的中国经济

一个香港就是四分之一个中国,两个香港就是半壁江山。但是这背后代表什么?代表大陆穷的叮当响。普通大学生90年毕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工资还不到30块钱,普通家庭00年前大人养得活自己就养不起小孩,只能把孩子送到乡下老家交给老一辈照看。当孩子在乡下的砖墙瓦屋里长到四岁,父母俩人的工资才勉强够给我买奶粉,而孩子早就不用喝奶粉了

90年的香港经济

内地有百分之六十的对外贸易经由香港。海外融资基本全靠香港,招商引资也基本上是通过香港进来。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香港的地位独一无二。而且,你看世界上哪有一个600万人口的城市有香港这种条件?香港在上个世纪末的繁荣,本来就是一个历史偶然。因为一个面积连中国国土百分之一都不到的地区能产生超过大陆百分之二十五的产值,用屁股想想就知道肯定不正常啊,大陆必然出了问题。

香港还没有衰弱,香港只是对比大陆,相对经济体量降低了。

而从绝对数值上看,套用世界城市这一套分级标准,香港自身在全球的位置并没有明显变化,长期属于Alpha+这个城市级别,在国际通行标准上于北京,上海,东京平级,只稍逊于纽约伦敦这两个Alpha++级别的大城市。

未来,长期也不会退出这一行列。我们从全球尺度来看,现在说香港衰退了,还为时过早。香港依然是全球城市的龙头,如果考虑到国际社会的政治认同感和自由市场经济地位,香港还要甩出同级的北京上海很远。

香港衰弱,这是一道伪命题!

香港经济倒退?伪命题!

大陆有几十个规模人口都堪比香港的城市,不可能不会去发展。而90年,中国只有一个香港这样的超级大都会。香港的式微不是倒退,他只是慢慢回到一个600万人口的大城市应有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仍然比大陆那些千万级别人口的城市的地位高。即使在中国已经崛起的今天,香港也是连续21年蝉联最自由经济体,全球十大最具竞争力经济体香港能排第七。大陆六百万人口的城市多了去了,有几个能比得过香港的竞争力?恐怕没几个。一个不算大的城市就牛成这样,肯定是有原因的。

但是这也并不能代表香港就永远高枕无忧了,香港今天的成绩是过去几十年良好的产业战略缔造的。而这一香港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十年却开始有些乏力。其消极影响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完全显现。

00年之前,大陆和香港的产业高度互补,这是香港的黄金时代

而00年之后,随着大陆这个体量庞大产业齐备的经济体的崛起,香港跟大陆在产业上越来越重合,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新定位。过去一条路走到黑的策略行不通了。这是生产力的压制,任何跟大陆在产业上重合的经济体都过不滋润,国际上一大堆的国家都因为这个吃亏了,香港是挡不住这个趋势的,只能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香港衰弱,这是一道伪命题!

过去可以只靠香港的深水港,金融港地位,实业上科技产业上不用做文章。而现在,东南沿海的巨型深水港有多少?天津深圳北京上海的证券交易额度也很惊人,虽不能取代香港但是可以极大分流。香港本身又有产业空心化的基因,现在更是加速往这个目标去,需要及时遏制这一趋势。香港的大学生文科化非常明显,这不奇怪,本身香港没有多少高新产业园,这群人学了理工也会流失,不然得不到工作的机会。然而港人是否记得,董建华当年提出了数码港的概念,比深圳上海早了好多年,其目的就是把香港打造成一个不仅是资本密集型,更是科技密集型的微电子技术的龙头。然而受制于香港的内部阻力,未能成功。当年董先生的计划如果能成功,香港何至于在去科技化的道路上走到今天?

香港目前的优越性无可辩驳,只是香港目前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旧的发展模式开始失效,新模式千呼万唤却不见真容,其实大陆也有这个压力,产业转型问题。

香港的优势至今仍然是优势

香港社会的高等教育、金融服务业、优良的城市规划、民主廉政等等,都是大陆未来几十年都无法企及的,好好利用香港的这些优势,找到制约发展的内因,解决问题继续发展才是正道。别老整天信这些有的没的,挑拨离间的言论。只会被蒙蔽双眼。这对大陆,对香港自己,都没有好处。

香港优才自测最低80分就可以满足,但每年仅有1000个名额。你是否足够优秀到获得香港的认可?赶紧进行测试吧。点击“了解更多”开始自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