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富縣:小小羊肚菌 叩開“致富門”

“我的羊肚菌出來啦!”4月1日一大早,富縣張家灣鎮王家角村村民黃玉光,在自己的羊肚菌種植棚前興奮地呼喊出聲。

延安富縣:小小羊肚菌 叩開“致富門”

今年黃玉光接受富縣蔬菜辦技術員的建議,使用了棚膜保持適宜的溫度,使得羊肚菌出芽較早。

“今年我種了5個8米寬、60米長的大拱棚,預計可產羊肚菌900斤,按每斤鮮菇70元計算,能收入6萬多元。5月羊肚菌收穫後,還能種植一茬蔬菜,能收入1萬多元。”像黃玉光一樣的菌類種植戶在富縣有十幾戶,共種植羊肚菌75棚,香菇、平菇30多萬棒,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羊肚菌採用棚膜並提早冒芽。

同一天,在富縣渝黃蔬菜園區內,種植戶曹寶寶正拉著水管給自己的7棚羊肚菌澆水,由於和張家灣氣候不同,曹寶寶家用的是黑膜,菌芽估計還要20天左右才能出來。

羊肚菌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富縣以前一直以野生採集為主要生產方式,自2015年開始人工栽培後,經過引進試驗和外地學習、培訓,目前富縣種植戶基本上掌握了羊肚菌的管理技術。

“除參加縣上的培訓外,我還自己掏錢去楊凌、四川、雲南等地學習,我這7棚羊肚菌全是我自己用咱們溝裡野生羊肚菌自制的菌種。”曹寶寶去年11月份開始種植,現在儼然已是半個技術專家了。這兩年看到部分種植戶試種成功,曹寶寶心裡也有了底,一下子就種植了7棚。

除個人種植外,富縣還有部分合作社正在進行企業式種植。富縣秦森菌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富縣最早的羊肚菌種植合作社之一,2017年15畝地共產羊肚菌580餘斤,註冊的“鄜優品”禮盒裝通過延安地區各土特產店銷往全國,共計收入60餘萬元。

秦森合作社負責人王強介紹道:“去年我們採取了‘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方式,形成規模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今年的種植已擴至21畝,希望帶動更多的農戶共同致富。”

延安富縣:小小羊肚菌 叩開“致富門”

這幾天富縣蔬菜辦的技術員們很忙碌,正值“春種”的特殊時期,全縣各種植點都需要親自指導技術。總農藝師陳曉波忙得不亦樂,他告訴記者:“經過這幾年的試驗,我們克服了羊肚菌出菇不穩定、產量低和重複性差等問題,目前產量穩定在畝產300斤至400斤左右了,相信在我們的繼續研究學習和管理下,農民通過羊肚菌脫貧致富將不是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