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雙腎積水、腎功能衰竭!竟因“掉出來”的子宮所致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物質生活的發展,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而子宮脫垂正是很多老年女性朋友們的“難言之隱”。國內研究發現,子宮脫垂的患病率為25.8%,相當於1/4女性患病,患病率遠高於婦科惡性腫瘤,特別是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及放開二胎生育後,這種疾病的發生還會增加。64歲的陳姨常年飽受子宮脫垂的折磨,最後引發腎積水,差點丟掉性命!

慢性雙腎積水、腎功能衰竭!竟因“掉出來”的子宮所致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二十多年前,陳姨就發現了這個非常隱私的問題:外陰有腫物脫出,剛開始的時候表現為咳嗽、用力時明顯,但經過休息後可以自行“縮回去”。由於大小便正常,陳姨並沒有特別重視,也沒有及時到醫院就診。

一年多之前,陳姨發現脫出的腫物明顯增大了很多,而且即便休息不活動的時候,也沒辦法“收縮回去”。由於部位隱私,陳姨感覺到並沒有對生活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依然沒有去理會。然而,危險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

在最近的一次體檢中,陳姨發現雙腎積水、腎功能不全,血肌酐高達357umol/L,超出正常值的2倍以上。陳姨趕緊來到當地醫院就診,為了解決雙腎積水的問題,她進行了輸尿管支架植入術,但術後發現合併嚴重的右腎感染。無奈之下,她只能又將輸尿管支架取出,陳姨又備受雙腎積水的困擾,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慢性雙腎積水、腎功能衰竭!竟因“掉出來”的子宮所致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2018年底,經過朋友的介紹,陳姨從湛江專程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女性盆底中心,找到張曉薇教授尋求幫助。通過一番詳細的瞭解之後,張曉薇教授發現,陳姨不僅子宮完全從陰道“掉了出來”,而且合併雙腎積液、腎功能不全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這麼複雜嚴重的盆底疾病,需要多學科聯合診治。”張曉薇教授說。

鑑於陳姨嚴重的盆腔器官脫垂問題,張曉薇教授給她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我們要先暫時解決當下嚴重的子宮脫垂,然後再逐一解決其他問題。” 採用帶柄子宮託暫時“穩住”子宮之後,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因脫垂引起的雙側輸尿管梗阻和腎功能不全。經過泌尿外科劉永達主任的詳細診斷,決定為陳姨進行雙腎穿刺造瘻術。

但是,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必須首先找到“根源”。張曉薇教授和徐麗珍副主任醫師在診治過程中發現,陳姨並未發現有泌尿繫結石,她的雙腎積水極大可能與盆腔器官重度脫垂密切相關!

徐麗珍副主任醫師解釋說:“由於輸尿管和子宮的解剖位置非常密切,當子宮發生脫垂時,輸尿管在盆底的正常解剖位置也會發生改變,例如輸尿管發生成角甚至摺疊,就容易導致輸尿管梗阻、慢性的雙腎積水,最終使腎功能受到損傷。”

在盆底專科、心血管內科、營養科及腎內科等多學科討論和聯合診治之下,陳姨的腎功能有明顯改善。經過與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充分溝通後,張曉薇教授團隊為陳姨進行了“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改良陰道封閉術”。

慢性雙腎積水、腎功能衰竭!竟因“掉出來”的子宮所致

△盆底專科團隊進行手術操作,外來學員觀摩學習

術後,陳姨恢復情況良好,全身狀態得到很大的改善,出院當天,陳姨緊緊握住張曉薇教授的手說:“感謝你們救了我一命!”。

有多年盆底疾病診斷和治療經驗的張曉薇教授感慨:“子宮脫垂一般沒有生命危險,但偶爾也會對身體產生致命的影響,希望廣大婦女朋友們都引起重視。”

通常情況下,盆腔器官脫垂不會“要命”,但是卻嚴重影響著女性的生活質量,患者會因此感到困擾、沮喪,甚至抑鬱。對年輕、輕度的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可以嘗試使用物理治療、盆底康復治療或者使用子宮託的方法來緩解脫垂帶來的不適感;對於中重度的盆腔器官脫垂,如果患者的身體條件合適,手術治療是最合適的方法。

張曉薇表示,長期的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會給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例如重度陰道前壁脫垂,會導致慢性的尿瀦留,使患者反覆出現尿路感染、漏尿等困擾;重度子宮脫垂除了會導致輸尿管成角或摺疊而導致腎積水的問題外,個別患者可能因嚴重的子宮脫垂導致致命性的腎功能衰竭。

此外,“掉出來”的子宮頸因摩擦而發生潰瘍,甚至感染;重度的陰道後壁脫垂可能會讓患者遭受排大便不盡感或多次排便的困擾。因此,張曉薇教授特別提醒:“盆腔器官脫垂是一種病,應該積極就診,早期干預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