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果迁都南京,大明是否还能延续个四五十年?

赵宋皇室后裔


如果崇祯南渡肯定是会能延长四五十年的,甚至更长久一些。可惜崇祯碍于面子,恪守天子守国门的这条祖训,大明最终遗憾而亡。


南渡的条件

当时大明有两套领导班子,留守南京的朝廷建制完善,无需太多的筹划即可南渡,并能迅速恢复政府职能。

南京的留守官员背景不算深厚,与东林党阉党瓜葛不是太深,对朝廷的忠诚度绝对要高。树挪死人挪活嘛!换个环境或许更有生命力。


南渡的战略优势

这个优势很明显,长江天险是第一屏障。南宋的历史清清楚楚摆在那里,南宋小朝廷抗击蒙元达六十年之久,大明为何不可。这就是成功经验哪!

南方水网密布,对不熟悉水战的满清来说是很头疼的。满清骑兵在这样的地区作战劣势明显,即使是团兵也能对其进行骚扰打击,就皇太极那十万人马洒在南北广袤的大地上连个人影都找不着。


南渡的不足条件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稍微有点战略头脑的就能看出南渡是可行的也是唯一的。但是为什么就实行不了呢?

南渡说是好听,其实就是逃跑,老大不开口谁也不敢来背这个锅,即使老大开了口也不见得就有人坚决支持。当时崇祯数次暗示内阁首辅魏藻德,但是这老魏却支支吾吾,没有提出个建议来。原因很简单,朱由检这人多疑啊,到时候说不定要秋后算账,祖宗打下来的半壁江山岂可拱手相让异族,总要找人背锅的。


天时与人和的影响

自万历中期中国的气候就进入小冰河时期,天气异常,北方大部,尤其是陕西甚至颗粒无收,灾害连年不断,灾民绵延不绝,李自成 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迅速蔓延。可谓内忧外患,有天灭大明之兆。

尽管存在诸多不利条件,但有些还是让人疑惑,那李自成几十万的起义军吃啥呢?还有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吃啥呢?绝不可能饿着肚子在战斗吧。

很显然,粮食还是有的。只不过地域有区别而已。与其逼农民造反,为啥不赈灾呢?唉!这事我也搞不清,还是问问那班子大臣吧。


总之,只要手中有粮就能解决问题,而南方多是富庶地域,即使有天灾也能维持下去,把北方丢给起义军与满清就是甩锅。放下包袱大步前进,而当战火打到家门口了南方人民也会奋起反抗。

当然了,这一切都要那个姓朱的以及那腐儒们有所作为。


还是伟人总结的好啊!“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老梦Meng


不能说有百分百可能,但是有一定的机会。


南明的灭亡,有重要的原因是,太子未能逃出北京,南明没有一直在法理(伦叙)上正统的皇位继承人,诸藩争立,比如弘光帝为了争取皇位,竟然需要拉拢大臣和军阀,而当时的重臣史可法因一开始没有支持弘光,导致在朝堂里发言权有限,所以才会自请出外,自请出外又无法摄服拥兵自重的江北四镇。而朝堂上又党争不断,所以清朝进攻江淮防线,南明四镇一触即溃,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


就连钱谦益也心怀故国,积极联络抗清势力,提出过会师长江的战略构想。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伦叙,按大明的皇位继承法则,就是如果皇帝没来得及留下子嗣或者指定法定继承人,那就要按血缘关系远近亲疏来确定继承人,这是大明皇位继承的基本法。比如明武宗死了,没有指定太子也没生下儿子,按照伦叙,就是兴王之子(嘉靖皇帝)来继承皇位,嘉靖皇帝以小宗继大宗,实质上是过继给武宗当儿子,继承武宗的家业,当然嘉靖皇帝也不是省灯的油,后来在他的授议下,让张璁曲解明武宗遗诏,引起了大礼议,夺回了祭祀自己亲爹的权利。比如天启皇帝死了,按道理最亲的人是他的弟弟朱由检,朱由检继承就是合理合法的,天下人不会有异议。


但是南明立弘光的时候不是这样,本来按照血统亲疏,继承权的排序应该是福王、桂王、惠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老朱家的家谱),但当时的重臣和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扶植了藩王,东林党因为反对福王继位,又到处游说应该立贤,舍亲而立疏,准备迎接桂王继位,不断的攻击福王(其中就有史可法),结果福王在藩镇的拥立之下继了位,这就是史可法在朝的时候不自安,在外说话又不好使的原因,因为皇帝对他有戒心,他对皇帝有愧疚,而弘光为了登基借助了大臣和四镇的支持,说话也不硬气了。


(弘光帝朱由崧)


很多事情是一个连锁的反应,南明之亡,亡在军军阀跋扈,朝庭没有威信,无法统合各方抗清力量拧成一股绳。而这一切的起因就在继统之争。所以说,如果崇祯皇帝能把太子带到南京,即使是没多久气死了,太子能正常继位,可能内耗就会小很多。


满清并非没给过机会,满清入关之后刚进北京就要求剃发易服,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作罢了,后来满清占领中原之后又重提此议,结果引发了此起彼伏的起义和各地人民坚决的反抗,很多已经归附满清的将领都感觉到了满清的统治不长久了,纷纷举兵反抗,比如江西的金声桓,广州的李成栋,山西的姜镶,声势都很浩大,他们也是汉人军队中战斗力比较强的部分,但由于南明没有给予支援,也没有号令天下有战略上的部署,这些抵抗最终还是失败了。


而且后来农民起义军战败以后,起义军余部也认识到了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闯军余部夔东十三家,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部也反正归明,参与了抗清斗争,这几支起义军余部也是抗清势力中实力和战斗力比较强的,李定国更是两蹶明王,震动天下,要不是郑成功有私心不配合,他1653年南征广东那次(此时郑成功正在和清廷和谈,没有配合),就把南明的抵抗势力连成一片了,如果的成功的话,收复南方,重构江淮防线也不是不可能。李定国第二次南征,败于新会,也是因为郑成功未能及时和他合兵,当时李定国兵力大概5,6万,进攻广东战略要地新会遭到了顽强抵抗,最后还是功败垂成。李定国失败以后,郑成功率众10多万围攻南京,又错信了守将的诈降之计,结果功败垂成。至此再也没能发起过战略上的进攻。


当然南明的问题很多,比如财政破产,朝庭威望尽失,比南宋南渡的时候形势要恶劣的多。即使有了合法的继承人,能不能苟住也还要看历史的演变,但是满清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强大,李成栋,金声桓,姜镶,都是一时的宿将,他们当时的判断就是明朝民心未失,再加上在清廷内受到排挤,才会起兵反抗,如果当时不是孤军各自为战,能够进入战略相持阶断,满清八旗的腐化和丧失战斗力的速度还是很快的,那时候成败利钝就不好说了。


一点点人生经验


没用,在耕耘运作了半辈子的北京,都没有任何执行能力,临死没脸的哭诉什么"文臣皆可杀",去了南京,最好结果也就是当个彻底的橡皮图章,多混吃等死几年……


randomwin


至少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南明之所以没能像南宋一样苟延残喘百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在法理上正统的皇帝。弘光、隆武、永历各自为政。外有强敌,而自乱阵脚,一盘散沙,被清军各个击破,结果当然就是迅速崩溃!


朱哥哥168425860


迁到天堂都一样!失去民心!可想而之!早晚的事!


手机用户6010131419


崇祯有人格缺陷,走到哪儿都一样会被灭掉。


大盘看不懂


大明组织架构有问题,大明没亡在清手里,亡在自己手里的,全国农民都起义,没个有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