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收入微增1.1% 至644.8亿港元,李泽钜平稳接棒李嘉诚

即便没有李嘉诚,长和系的业绩发布会依旧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距离李嘉诚退休已逾一年,3月21日在香港举办的长和系2018年业绩会上,由其子李泽钜接棒执掌下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实集团”)对外展现了2018年的“战绩”:收入同比微增1.1%至644.8亿港元,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长33.2%至401.2亿港元。

子承父业后企业改弦易辙的可能性是外界所追逐的关注点之一,但在李泽钜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是“不变”。


长和收入微增1.1% 至644.8亿港元,李泽钜平稳接棒李嘉诚


“我想告诉你的是没有什么变化,长江的传统依然是发展不忘稳建。”李泽钜似乎对于这个反复被提起的话题显得有点无奈。其表示,长实集团将着重于提高盈利,改善盈利质量。


01

2018年3月16日,在香港中环的长江中心的记者会上,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向大众宣布退休,由当时坐在他右侧的长子李泽钜继任其主席之位,一代商业帝国正式交棒。

整个记者会上,李嘉诚和李泽钜表情都很放松,“以今天来说,Victor(李泽钜)比我更具魄力,我对Victor充满信心。”对于即将成为继承者的李泽钜,李嘉诚在记者会上对他赞不绝口。其实在长江基建上市后,李嘉诚就曾表示,李泽钜的表现可得90多分,“如果他不是我的孩子,更会给他100分!”

李泽钜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整体的发展战略并没有过多改变,依旧延续了李嘉诚时代的风格,把主要火力对准地产行业,“地产行业是乐观的,也是公司发展的老本行,我们一定会继续在这方面努力。”

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18年底,长实集团银行结存及定期存款567.3亿港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8.3亿港元,应付账款、应付费用及其他156.2亿港元,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为3.6%。高利润、低负债,稳健的发展之路在李泽钜身上彰显无疑。

“我们内部大多数同事都没感受到有什么转变,我也希望是这样。


长和收入微增1.1% 至644.8亿港元,李泽钜平稳接棒李嘉诚


02

李泽钜成为长和系王国的继承人,看似“开挂”的人生背后是“必然”的铺就。

身为长子,李泽钜具有的家族使命感与责任感似乎与生俱来。

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时,李泽钜便遵照父亲的意思,选择了土木工程系,后来又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他无疑已将家族日后的发展方向与自己的未来牢牢地拴在了一起。毕业后,李泽钜加入长江实业,再次顺从父意,入了加拿大籍。他的这一身份,是李嘉诚得以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的关键。

毕业后,李泽钜便顺理成章地加入了长江实业家族生意,后再次听从父亲的安排,入了加拿大籍。而他的这一身份,是李氏家族收购加航的前提条件,也是李嘉诚当年得以由李泽钜出面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的关键。(根据加拿大法律,非加拿大籍人士不可持有加航超过25%的股份。)

长实是长江集团的上市公司期间,这段时间李泽钜成长很快,25岁时就成为了长实的执行董事,28岁代替父亲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岁成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30岁成为长实副主席,35岁成为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前期的“谨遵父意”为他的一路顺遂打下了基础。


长和收入微增1.1% 至644.8亿港元,李泽钜平稳接棒李嘉诚


如今,长江中心大楼顶层是李嘉诚办公室,而李泽钜则留守九楼长江实业大本营。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位由李嘉诚一手培养和造就的商界才俊,正按着父亲安排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小心往前走。所幸李泽钜做得还很让老爸满意。据说,“长和”系内不少投资的策划者都是这位行事低调的李泽钜。


03

李嘉诚时代的一经典打法就是“买买买”,不断拓展长和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领域,子承父业,李泽钜则是继续向海外“扫货”。

然而在商场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

2018年11月20日,长和系宣布终止收购澳洲天然气管道资产的项目。李泽钜在接班之后独立主持的第一个大型海外并购项目,然而这笔高达650亿的海外收购项目在耗时半年最后还是被迫终止了。

第一上海证券的策略师Linus Yip谈到这个项目时,曾指出其对李泽钜的重要性,“这将是李泽钜接管集团后的第一笔大交易。如果进展顺利,李泽钜就能在公司内部和投资者面前进一步证明自己。”

但这一次失利并没有阻挡李泽钜的脚步。就过去一年的表现来看,其海外市场的拓展依旧抢眼。

“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港口建设为李泽钜的海外拓展赢得了支持,去年7月6日早上,中远海控发出公告,Crest Apex 将收购首批东方海外剩余股份,数量为东方海外已发行股本约 4.99%,也就是说至多达到31227085 股。双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这确保了双方友谊的小船不易翻。


长和收入微增1.1% 至644.8亿港元,李泽钜平稳接棒李嘉诚


“我们任何并购交易并没有志在必得,也无分胜败。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在看待这些项目时容易不够客观。”面对不断受挫的澳大利亚市场,李泽钜依旧保持沉稳的态度,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澳大利亚政府不欢迎中国投资者。

与父亲的雷厉风行不同,接班一年的时间里,李泽钜给市场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是“揸数紧”(非常计算数字)。在遇到项目的时候,他对于回报率计算得非常清楚,一般对于每年回报率至少8%的项目,才会予以考虑,而且这类项目最好是低风险的。

听话的学生成绩总不会太差,李泽钜就是典型的“乖乖娃”。

与父亲李嘉诚相比,李泽钜显得更加谨慎,这种谨慎使得长和“稳中求胜”。丰盛金融资产管理部分析员冯宏远就曾经感叹,长和系的投资风格,自从李泽钜开始主持大局以后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而如何在保持整体策略不变的情况下,让公司登上又一个发展高峰?成为李泽钜接棒近一年来不得不面临的重大考验。


04

“(公司)策略一定没有改变。我在长江(长实集团)三十多年了,做总经理也快二十年了。”

面对长和未来的发展,李泽钜并没有给出太多的转变信号。

长和收入微增1.1% 至644.8亿港元,李泽钜平稳接棒李嘉诚


香港楼市方面,李泽钜表示,未来一年的政治经济等很多因素都难以预期,没有百分之百的水晶球,没法回答未来的策略,发展是一定的,但是会好保守,会更加注重盈利的质量。

在海外的收购中,李泽钜更是表现出以往的低调风格,“不会抱有志在必得的心态,也不会有胜负的心态,给对方要求,如果对方做的到就做,做不到就再等等看。”

相比于香港市场和海外市场,内地市场或成为李泽钜需要面临的一大考验,此前为了平稳过渡,李嘉诚大量收缩了内地的业务。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港资房企在内地拿地一直较为谨慎,相对于内地房企主打的快周转模式,港资房企更倾向于通过土地溢价获取收益。”

尽管如此,中国内地市场毕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如何挖掘这片宝藏,对于长和系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长和系在进入“李泽钜时代”后需要直面的一个现实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