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反周期现金流决策法

李嘉诚秉承最基本的低买高卖经营原则,提前洞悉宏观经济大周期,将商业的本质发挥的淋漓尽致。李嘉诚最近两年频频抛售中国资产,亦是其“春江水暖鸭先知”,在高点抛售资产,深蹲起跳,伺机待发。其实李嘉诚的发家史,本质上源于其反周期操作——在关键的几次时刻,于市场恐慌时买入资产,于市场繁荣时卖出保留现金,从而在风暴眼中傲然独立。

第一个关键事件节点购买资产-1966

1966年之后香港处于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成千上万的红卫兵北上首都。在香港的英国人看不懂形势,他们非常担忧,万一这些年轻的红卫兵走错方向,往南边走,那岂不是要踏平香港了吗?所以当时香港的英国财团大部分从香港撤退,大量资产被英国人抛售,导致香港经济衣退。李嘉诚却坚定地看好香港的未来,在衰退期抓住第一个投资机遇,用远远低于市场价的成本投资大量的资产。

第二个关键事件节点购买资产-1973

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英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非常强,英国的财团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大量企业撤离香港,导致香港再次遭遇经济衰退。而李嘉诚依然非常看好香港的未来,再次低价拿到大量投资项目。

第三个关键事件节点购买资产-1997

1997年这一平对于香港人来说,即将发生一件大事——回归。这时候英国的资本在香港已经撤离得差不多了,但是是香港当地的部分财团也看不清方向。我们发现,这个阶段香港企业家办理移民手续的特别多,二部分移民到新加坡,一部分移民到加拿大。李嘉诚再次大量接手那些即将移民的当地财团抛售的资产。

第四个关键事件节点出售资产-2007

2007年当年处于全球资产泡沫出现,石油价格涨到140元一桶,香港的恒生指数上涨到28 000点,当时香港亚洲股神李兆基先生说恒指会涨到33000点,很多人都跟风,李嘉诚非常冷静,他已经看到一波金融危机即将到来,所以他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二级市场大量抛售股票,并出售一些非上市公司股权,把大部分资产都变成现金(1821亿港元),期待着又一次投资机会的来临。

第五个关键事件节点购买资产-2008

2008年,爆发了由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蔓延开来的金融危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二、自然未能幸免。仍然是李嘉诚,他以极低的价格接手了东亚银行的资产。

第六个关键事件节点出售资产-2013之后

2013年之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房地产价格亦从高点开始滑落。李嘉诚不断抛售中国资产,其旗下公司已三年没有在大陆拿地,长江集团自2012年起也没有再买入香港的土地。李嘉诚包括房地产、部分港口和香港的零售资产等。

第七个关键事件节点购买资产-2013之后

由于近几年欧洲一直处于经济低迷期,特别是希腊危机的影响一直冲击着整个欧洲,李嘉诚则独具慧眼,将从中国高点出售资产获得的资金,果断投入至欧洲,全球配置资源。过去18个月,他投资200多亿美元进行各种交易,包括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一家荷兰连锁药店和一家英国列车车厢制造商,以及将他旗下意大利电信公司和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合并等。这些交易的规模超过李嘉诚此前10年在欧洲进行的所有收购交易之和。

反周期现金流决策法

因此,李嘉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他在1966年、1973年、1997年和2008年这四个资产价格低谷期,果断投资,低价吸纳大量资产。同时在资产高估的2007年及2013年前瞻性的洞悉商机,高点提前抽身,为收购低价资产赢得了先机。为什么李嘉诚能看到机会,而且有足够的钱抓住这些机会?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李嘉诚懂得笃驭生命周期,他总在生命周期低点时配置大量非现金资产,而在生命周期高点时大举持有现金资产。正如下图所示,我们把生命周期分A、B、C、D、E5个点,A点处于成长期,B点处于成熟期,C点处于衰退期。而李嘉诚在A点的时候,他就把现金资产变成非现金资产;当他在B点的时候,他就把非现金资产转换成观金资产。

李嘉诚:反周期现金流决策法

反周期投资策略是什么?

A点采用激进的经营策略,可以高负债、高杠杆经营;

B点采用稳健的经营策略,适度负债,适当享受杠杆借力经营;

C点采用保守经营策略,少负债,防范杠杆借力经营;

现金流管理在宏观管理角度来讲,就是反周期管理,就是在生命周期高点的时候粑现金握在手里,把资产变成现金,在生命周期低点的时候把现金用于投资。从首富李嘉诚的故事中,我们抓到了一个关键词——生命周期。要想管理好企业的现金流,就要驾驭好企业的生命周期。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品都会有生命周期,这就好比大自然的生物都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