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中,我们真正该学的东西

何谓“国学”?有人说是“经史子集”,有人说是《四库全书》,有人说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文化,有人说是以儒释道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反正不一而足,难下定论。

可是,有了定论又如何?毕竟,“知道‘国学’是什么”和“知道‘国学’学什么”,是两个层次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卷帙浩繁的国学经典,即使“看过”“诵过”“背过”,也并不代表“学过”。


国学经典中,我们真正该学的东西


那么,当我们在学习国学时,到底要学什么呢?

王阳明、曾国藩,这两位学问和事功都卓有成就的大贤,其很多智慧都来自国学经典中。

王阳明爱读书,他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龙场。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他想,应该教这些野人读读书。

随身行李都丢了,哪有书呢!于是自己默写,把他读过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他想教野人们读《易经》,他就把整部《易经》写出来。

当然,王阳明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借读书发明我们自己的本心,读国学经典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家心体,致良知。


国学经典中,我们真正该学的东西


孔子在为人上最大的主张,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

君子有四大修养:

自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遇到问题先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只知责备别人。

克己——“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操守和规矩。

慎独——“君子慎其独也”,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和地方,也能保持表里如一的操守、品格和仪态。

宽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凡事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国学经典中,我们真正该学的东西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中,诸葛草庐中门联为: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纠缠。人的心,也容易成为欲望的俘虏。所谓,心是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还有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猿和马,都是活动讯速,难于控制的动物,古人将他们对比我们的心,可谓寓意深远。

《老子 · 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要真正立志做一件事,就要淡泊,恬淡,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该在追求感官的享乐中消磨志气。

淡泊宁静不仅是我们明志、立志的不二法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相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