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之首是什麼,人道之首是什麼?

青年122717311


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不息天地本心,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天道之首。

人無仁義,非人也,所以仁義就是人道之首。


為了不讓仁義的義理顯得模糊,也可以用我們科學思維習慣的語言來解釋,個人認為是可以這麼描述的(僅代表個人觀點):


仁:概說能體會我與人內心之情的表現可稱為仁。

義:概說能明瞭適宜於人事的道理的表現可稱為義,所以義也通適宜講。


所以通情達理的更深層次的意思,是指向仁義的。


這裡所講的情和理,是由無偽的直心中所產生的,此方可論為仁義。

禪宗有言:直心是道場!

與社會上的濫情濫俗中夾雜的情理,不可混為一談。


古希臘哲學家有句重要的話叫做:認識你自己!

認識自己是困難的,認識自己的心也更困難。由於心容易被矇蔽而不識,所以以假為真是常有的事情。我們可以舉幾個實在的例子,用直心可以直接而輕易的明瞭真實之意,而用偽心就容易難見其真而徒見其偽: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真:君有君的樣子,臣有臣的樣子,父有父的樣子,子有子的樣子

偽: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誰想改變,大逆不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真:百姓若能聽從,則讓百姓自由發揮。百姓若不能聽從,則要教育以開化。

偽:百姓只可以使用他們,但不可以讓他們知道。


這些義理之辨,反映的也不過是自己內心的真偽,若不自欺,相信對於真義是會由心有慼慼的感覺的。我相信人情事理之中,大家心裡本來就有一個明白,我也不知道該叫它什麼,強名就叫良知吧。若存良知,直心無偽是可以溝通天地的。


人本天人合一,天道人道也並不該強作分別,本來就是一個統一體。人道即是參贊天地之化育,如果說天以平等之大德生生而不息,則人自強不息就是遵循天道。敦行仁義,就是體會到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是在遵循天道。


所以道不遠人,人不違於道則自然吉祥。天然合一最好不要以狹窄的視野侷限於什麼修煉,而應該作為一種如實的智慧觀察去理解,去領悟。


晴之黎明


要搞清楚天道之首和人道之首,首先必須要把“道”的概念界定清楚。

“道”雖然早已經進入了國人的日常口語之中,如“頭頭是道”、“志同道合”、“背道而馳”,但“道”的概念究竟是一個什麼意思,不要說是一般人,專門研究老子的哲學教授也不一定能夠很好地界定清楚。

“道”究竟是什麼概念?

道,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為“可以為天下母”的宇宙本體所起的“字”——“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宇宙本體的“名”很難起,老子勉勉強強起了一個名曰“大”——“強為之名曰大”。

道亙古長存、永不改變。道為宇宙萬物之本,道為宇宙萬物之真,是宇宙萬物的終極存在和終極依據,天、地、人、萬物都是道造化而成的。

天、地、人、萬物都是道造化而成的

道就是自然,自然即是道。

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這樣,那樣。

自己如此,自己這樣,自己那樣,就是自然。

作為宇宙本體的道,造化萬物、充盈萬物、主宰萬物。一般情況下以氣態形式存在,又被稱為元氣,或“氣”或“炁”。

道亦代表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或稱秩序或規律。

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這全部都是本體道之所為。

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就是由人文始祖伏羲-黃帝-文王-老子-莊子開啟、傳承和發展而來的道本體論,或稱元氣論。元氣論是全世界唯一的對宇宙本體的正解,是全人類最高的思想成就!

老子眼中之“域中有四大”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曰: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代曾有媚上的文人,把“人亦大”改為“王亦大”,把“人居其一”改為“王居其一”,但卻與後面的“人法地”無法形成連貫的邏輯。

“道法自然”中的“道”,指的是人類行為之“道”,即秩序或規律,如制器之道、健康之道、富民強國之道等等,人類行為之道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效法自然。

老子眼中的“四大”

那麼,在老子眼中,何者?因何?才可以稱其為“大”?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有資格與“道、天、地”並稱為“大”呢?

道何以大?造化萬物,萬物存道,天下母也;

天何以大?天覆萬物,吞吐宇宙,從不言也;

地何以大?承載萬物,生生不息,無私載也;

人何以大?萬物之靈,感天悟地,法自然也;

不明自然,不識生死,自以為是,類禽獸也。

能夠“道法自然”的“人”,才不負天地大自然所給予的萬物之靈的天賦,才是老子眼中可以稱為“大”的人!不明自然之理,不識生死之道,唯我獨尊,自以為是,實質上有負天地給人類獨特的萬物之靈的天賦!

霍金在《大設計》開篇就說:極端物質化的當今世界是否比以前更進步,還是很可疑的事。人們必須做形而上的追求,才能脫離動物界的生存狀態。這就是為什麼世代有識之士追求存在、生命和宇宙的意義。

天道之首是什麼?

《說文》天,至高無上。

《論衡·談天》天,氣也。

中國古人以天為萬物的造化者和主宰者。

天道即天之本體,即自然之本體;天道之首即天之本體、或稱宇宙自然本體排在第一位的特徵。

《論語·陽貨》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說:天什麼話也沒有說,春夏秋冬四季在自然地運行,百物被生、被造化而成,天什麼話也沒有說!

天造化萬物、維持萬物的存在與秩序,如此大的功勞,幹了那麼多的事,卻啥話也不說。

因此說:天道之首=“無言”!

地道之首是什麼?

宇宙萬物,包括天地,都是本體道造化而成的產物。

何為地?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呈列也。

大地厚土,承載萬物,無論是高聳入雲,氣勢雄偉的泰山,還是蜿蜒綿長的滾滾黃河,都在大地恬靜的懷抱中展現著自己的壯美。不僅體現了乾坤天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渾厚氣象,並且以平等慈悲、博大的能量,蘊育滋養著一切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巒河海與萬類萬物,為一個個輝煌而燦爛的文明,留下了永恆的印跡。

地道即地之本體,地道之首即地之本體排在第一位的特徵。

地道之首是什麼?

地道之首=“公平”。

地載萬物,絕無私載。沒有厚此薄彼,沒有嫌貧愛富。不管是雄偉壯觀的山脈、浩瀚無垠的大海,還是微小如小米的沙粒,甚至是土壤,大地全部一視同仁;不管是大象還是螞蟻,不管是巨樹還是小草,大地統統不偏不倚。

人道之首是什麼?

人道就是人之本體,人道之首就是人之本體排在第一位的特徵。

老子的思想是萬物以存我為貴。《列子·楊朱篇》曰:

“故智之所貴,存我為貴。”

萬物智慧之所最貴重者,就是“存我”。萬物如果沒有把“存我”作為最貴重的、排在第一位的特徵,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之中,這個物種就必將很容易被淘汰掉,世界上也就不會有千姿百態、精彩紛呈的景象了!

楊朱——老子的親傳弟子、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

作為宇宙萬物之一的人,當然也是以“存我”為貴的!

對於人類而言,己身之最貴重者莫過於生命,人身難得,加上人生短暫,故該萬分珍惜與貴重。要樂生,我之存本身就是一件無比了不起的、非常令人愉悅和快樂的事!

一切以存我為貴,無我,生命的主體不存在了,則一切無從談起。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請善待生命,存我為貴,樂在其中,才能迴歸到人道本來的自然面目!

亞里士多德說:

“人類一切的追問求索都是為了生活本身的怡悅與甜蜜。”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也是認知到了人類自然天性之中排在第一位的特徵和追求就是“存我”的生活和“樂生”的價值!

人道之首是什麼?

人道之首=“存我”!

作為人之本體排在第一位的特徵,“存我”是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

《孟子·告子上》雲:

“食、色,性也。”

告子用4個字“食、色,性也”揭示了人類自然天性的本質。民以食為天,食者,人類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維繫人類自身生存最為稀缺的因素;色者,族群血脈延續之本,是維繫人類自身族群延續的根本所在。

孟子與告子坐而論道探討人類之自然天性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天道,“食”與“色”均是無法隨心所欲、心想事成的,均是需要努力追求的。因為“存我”的不易,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不安全感,或者說是對“存我”的“恐懼”。也正是因為這種“恐懼”作為原動力,進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和人生百態。

因為有孕育和分娩,女人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要遠遠地大於男人。年輕女性尋找真愛,實質上是在為“存我”尋找真正的安全感、歸屬感。

原本就維持基本的生存和生殖而言,“食”、“色”並不是多麼難以達到的目標,可從古到今那麼多的鉅貪,為何在擁有那麼多幾輩子都吃用不完的財富之後還是要繼續貪呢?其深層的原因實質上還是為了“存我”、“樂生”!

總結一下:天道之首=無言;地道之首=公平;人道之首=存我。存我不易使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不安全感,就有對“存我”的恐懼,這種恐懼是很多行為的原動力之所在!

文喜有話說 2018.8.21.


文喜有話說


[祈禱][祈禱][祈禱]"道"在不同學派有不同說法,在馬克思哲學體系裡"道"是物質,是規律,世界是物質組成的,在道家學派體系裡"道"是自然,道法自然,在佛家學派體系裡"道"是佛,佛法無邊,儒家學派體系裡"道"是理,理所當然。在我一個世俗之人看來“道"要從能量,物質,思維三個維度去理解…

"道"如果將其作個細分,又可分為天道,地道,人道,和道。題主要問夭道之首,人道之首,覺得這個問法值得商榷,我認為天道之根本,人道之根本更確切。

天道是宇宙萬物遵循的客觀規律,包括無機體(岩石)與生命體(人類),包括宏觀體巨若星球,微觀體細如量子概莫能外都須遵循規律,萬事萬物運行斗轉,生生滅滅,輪迴轉化,相生相剋,對立統一都受天道支配,天道之根本是功與能(能量),不管是從牛頓力學理論做功公式W=FⅤT還是從愛因斯坦相對論質能轉化公式E=mCC,都可得到數據驗證,達爾文之生物進化論,食物鏈能量傳導理論亦可明證,能量守恆,所以生生不息…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風起雲湧,新陳代謝,花開花落,生老病死…等等無不是能量推動與轉換…

人道從屬於天道,遵循天道之根本能量推動…人道是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遵循生物進化規律,優勝劣汰。人類社會發展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不同規律,不同生存之道,不同相處之道,所以我們就能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道德規範,法律制度…人道之根本是仁愛。上善若水,生生不息,仁愛是一種能量,極具穿透力和放射性,愛是奉獻,愛是責任,父母對子女的無私愛的傳遞,子女對父母愛的回報,師長對學生關懷,集體對個人關護,夫妻間情愛,兄弟姐妹情誼,朋友之間信義等等…如果沒有愛,世界將怎樣…

天道人道之根本,這是個大命題,是個大學問,創造價值,敬天愛人…讓明天生活更美好是我們每個人夢想…也是我們每個人愛的奉獻,不僅僅為自己,也是為了愛…

我是李海,騰訊系智君商道COO,願與大家就創業,管理,新零售等方面話題一起交流





李海丨騰訊系智君商道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問的不全面,應如是問:天、地、人、萬物的本根是什麼?

所謂天道、地道、人道、萬物之道之首,皆是道在不同領域演化之初的狀態。其本根為道,其用為德。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道的演化過程。也就是說,天、地、人、萬物的本根都遵循道的演化規律。用易經的理論來講,道是無極狀態,是萬類與萬有的產生背景。而無極生太極,這個太極就是道所演化的"一",太極再生兩儀,這個兩儀就是"二",兩儀生四象,就是道所演化的"三"這個層次。四象和"三"都是產生萬物的層次。

所以,天、地、人、萬物之首,都以從道的本根層面,演化出來的"一"為首。

具體來講,天道就是宇宙所演化的自然的陽性無形層次的代稱;地道就是宇宙所演化的自然陰性有形層次的代稱;人道是天地陰陽和合而成的精氣神三位一體的生命存在;萬物是天地陰陽和合,因物性不同演化而成的形氣質的物質存在。

天道之首是"生"。天生一為氣,氣分元氣、陽氣、陰氣,一氣混元化生為水,天一生水,入地而生萬物。

地道之首是"長"。地生二而化物,故地具包容涵養之德,接天氣以長養萬物。萬物由此而生,繁衍不息。

人道之首是"心"。人心即宇宙,心即道。一切皆由心所生,心在人生,心死人滅。所以,人道以心為體,以性為用。心性明,則與天地合,與萬物相通。

萬物之首是"化"。萬物是由萬有而化,故有千變萬化,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自然現象。萬物在天地自然中,生長變化,生生不息。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精彩紛呈。

天地人與萬物,本根為一。因演化階段不同,故而形態不同。但皆為道體德用的具體顯化。宇宙自然,因為這種道的演化而永遠在運動中變化,又在變化中運動。

人作為道所演化而成的生命體,以心合道,以用為德。在宇宙自然中,在社會萬類中,上演著恆常與無常的人間大戲。從古至今無數人在"道"的推動下,繁衍生息,及至千秋萬代……



心能醫者混元居士


天道之首,推薦“爭”;人道之首,推薦“為wéi”。

關於天道之首和人道之首,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什麼是道,關於道,我倒是看過幾本典籍,有人說,“道”是規律,是自強,是實事求是,是品德,是用心,是向善等等。

但細細想來,感覺總有點似是而非。

思來想去,最後覺得還是道德經開篇那句“道可道,非常道”韻味深長。結合佛家理念,終不過是“不可說”。

道,道法自然,道,還是道;法,既是學習;自,自身或主體;然?!想了好久,解釋為“好”似乎有點意思,但又好像不對。

但總體說來,道,既是萬物向好的方向完善;何為好的方向,這個就要因人而異了。

像日本,他們有很多“道”,劍,有劍道;武士,有武士道;茶,有茶道;忍者,還有忍道;連做碗麵,都有道。

但所有的道,其實,都是在比較,比較一個好壞,比較一個優劣,比較一個主次,所以我說“道”,終究不過一個“爭”字,也許有人會說,《道德經》的作者老子,不是說要無為麼?好吧,那應當是他的“爭”,已經不同於別人的“爭”了。難道,他不爭天下,不爭名利,不爭榮華,就沒有“爭”了麼?

他“爭”的事,是清靜,是灑脫,是自在。這難道不是他的“道”?所以其實每個人都有道,只是天下萬道,道道不同。所以,還是那句“道可道,非常道”,以及“不可說”才能解釋“道”,真正的“道”,就應該是明白了,就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不能講,不能說,不能傳。我想既是“道”,我說既是“道”,我既是“道”。明心見性,就是“道”。

天道,天是什麼?是世間萬事萬物,不僅僅是你我他和它。天道既是天完善自身,所以天道究竟是什麼?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不爭,何來損;不爭,又憑什麼來補。

人道,人是什麼?是自身,是作為人的思想主體。人道既是人完善自身。

孟子:"仁,人之心也,義,人之道也" 。那麼何為“仁”,何為“義”?說來說去,還不是需要“為”,可以理解為“做”,又不是“做”,無為何談“仁義”,你的“仁義”又怎麼是別人的“仁義”,警察的仁義,相對於犯罪分子來講算仁義麼?

“為”只是自身,是我之所想,是我之所做,是我只希望。


歲月同歸


天道人道都屬於道。道是萬事萬物中一種神秘而客觀的存在,是起決定作用的規律!人得之,事半功倍,事業成功,好運常在!不得之,事倍而功半,步履艱難,厄運相隨!


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天道和人道。


一、什麼是天道?天道之首是什麼?什麼是人道?人道之首是什麼?


簡言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道就是天行健 ,是自然界週而復始,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就是生態平衡。天道之首就是自強不息,是每一物種在生存發展中的趨利避害法則。


人道就是地勢坤。是大智若愚,是謙受益。人道之首就是厚德載物。是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大智慧,是互利共贏法則。


二、生活中如何認識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人處事,實現事半而功倍呢?


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實事求是就是對這個問題的精準回答。


【1】實事求是就是認識並尋找到規律的方法。


要找到一個事物運行的規律,一方面要深入該事物實際進行全面瞭解。另一方面要用聯繫的發展的觀點看待事物的歷史,從歷史和現實中聯繫的,尋找內在起作用的運行規律。

【2】不管我們認識到認識不到,規律一直在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中存在,伴隨著人類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那些成功的人,其實就是遵循運用了規律。


在愛情裡,起作用的規律是吸引力法則。有無可替代的吸引力,才能長長久久兩情相悅。


梁山伯與祝英臺,崔生與鶯鶯,明朝皇帝朱見深一生專寵萬氏的故事,都是因為相互吸引,不可替代,才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才以死相隨。


鄰居崔大哥和張大姐都60來歲的人了,還一直出雙入對,就像新婚燕爾的小夫妻一樣,張大姐常說崔大哥是最帥的,崔大哥說張大姐是他心中最美的女神,兩人飯後出外散步,還時不時手牽手,愛情讓人心情愉悅,讓人年輕,兩人看起來就像30多歲的樣子,非常年輕。


想要獲得愛情,那就修煉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獨特吸引力的人。


在教育孩子學習上,起作用的規律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孩子就會自動自覺自發的學習。


為什麼都是孩子,為什麼在同樣的一所學校學習,學習同樣的課本知識,有的是學霸,家長孩子都輕輕鬆鬆的,成績遙遙領先;有的是學渣,家長心累,孩子身累,還學的一塌糊塗。


用家長們的話來說,就是人家學得好的孩子自己主動學,自己操心學習了,不用家長催;自己的孩子心思不在學習上,家長逼著學也不頂事,還常常逆反,動不動就不做作業了,經常要哄著做,還得許諾做完作業了,就讓看電視玩手機……


這主要差異就在於,有沒有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喚醒了孩子內心的種子,學習就有目標,有動力。


林清玄說,她小學時候經常考試不及格,有一次考了60分,父親哈哈大笑,父親說,他一直想要找一個接班人,這下子找到了。父親往上三代都是農夫,讓她接班,就是讓她當農夫,父親的話一下子喚醒了林清玄心中的種子。她說她才不要當農夫了,從此主動學習,這才成了當代有名的作家。


在經營婚姻上,起作用的規律是吸引力+滿足法則。

那些幸福的婚姻,除了無可替代的吸引力法則外,還有在婚姻裡能得到其他地方得不到的滿足。李清照夫妻舉案齊眉,琴瑟相和。梁思成和林徽因三觀一致,彼此欣賞認可。俗世中的身心相悅,精神和性的和諧。


在職場上,起作用的規律是互利共贏法則。


一個好漢三個幫,互利共贏才能合作長久。善用分享思維,分享經濟,才能在當代獲得良好的發展。微信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馬雲和馬化騰的成功就是例證。


愛美的美女們,堅持10點半睡美容覺。健康人士,堅持早睡早起,多運動,飲食合理。你對這些都是生活中運用規律的有效做法。


……


愛情,婚姻和教育孩子上的規律,就是天道之首,自強不息的具體體現;職場成功就是人道之首,厚德載物的具體體現。


掌握應用規律是如此重要,就讓我們運用人生大智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做一個擁有道德的人,擁有思想的人!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天道之首在於運動,也可以說天道之首在於變,而人道之首在於勞,勞動勞動,人在物質世界因有意識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勞動,勞而運動的物質叫做人,不勞而動的就不叫做人,所以毛主席也說一切壞人壞事之所以壞就因為想不勞動,一個社會每天以財富排行榜在那樹立的是一種不勞而獲以榨取他人剩餘價值為方向的思想,樹立明星一曲成名一演成星也是想樹立一種一勞永逸不勞而獲少勞多獲的思想成為社會方向,這樣一個社會就是壞人橫行霸道的社會。人之所以叫做人就因為勞,沒有勞就沒有人的動,所謂的人之道在於德這樣的說法是錯的是唯心主義,離了勞人就不是人,離了勞人的動跟其它物的動就沒區別,所以一個社會最人道的反而是底層勞動人民,而最不人道的正好是財富頂端的人。理解了人之道在於勞,就理解底層勞動人民的人道性。


隆中知鳥


水幾於道。天上的水是氣態,積雪是固態,匯入江海是液態。只是形態不同名稱各異。

道也是如此。道在天是原本無形的狀態,稱之為陽。陽聚而成氣,氣聚而成形、質,即我們看得見的物質,再聚合形成地,地為陰。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而人居於天地之間,有陰有陽。

陽蕭蕭發乎天,陰赫赫發乎地。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精神來自於天,骨骸來自於地(父母所賜)。所以人死,陰陽兩分。發乎天者歸於天,發乎地者還於地。骨骸還於地,入土為安。精神歸於天,天人合一。所以,古時候人死,又稱:歸天。人死,精神離開肉體,稱為:鬼。鬼者,歸也。鬼:即是歸的意思,迴歸上天。

道即是意識,是精微的物質,所以道家稱之為精神。老子是在入定進入“恍惚”的狀態下,看到道“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無形的道,還是有形的,只是極其細微,是極其真實的客觀存在。所以太極圖中白魚有一個黑點、魚眼。這個黑點即是道。

用現代語言講,道就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微粒。黑魚,代表有形。不過是許許多多的黑點聚合。

現代量子物理的研究發現,這些基本粒子是有意識的。

所以,天道是大的意識體,或叫宇宙意識。中國人稱之為天,西方稱之為上帝。

精神四達並流,循環於天地間。在天,故曰“有天道”。

凝聚為有形質的看得見的物質墜地,故曰“有地道”。

人是無形的精神(陽、天)和有形的肉體、骨骸(陰、地)的陰陽結合體。故曰“有人道”。

道即是無,無形的精神,化育萬物的精微的物質,故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所以,天道之首,是化生萬物。

地道之首是承載、養育萬物。

而人之首,人法地,管理土地,輔萬物以自然!

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所以人應當“崇效天,卑法地”。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西蜀府河人


生當做“仁”傑

天地人謂之三才,人道之首,仁也,人者仁也,儒教之所重。天道之首,道也,道可道, 非恆道也,惟不可道,強名之曰“無為”,故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此道家之所葆也。

人道處形而下相對之界,行仁即生不仁,故太上曰:有無相生、前後相隨,恆有欲以觀其徼——知唇亡齒寒、見異思遷而修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此域中四大“道大”之所緣也,“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際會中”,惟“道”通天地人三才(故易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謂之四大之‘王’亦大。“王”,字形藏象,‘三’中有‘丨’,通天徹地,直來直去,人生貴誠,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此之謂乎!

惟同於道,與道合真,謂之真人,或可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然苟不至德,至道不凝,必依於仁而下學上達於道,此之謂人天合一。唐詩有言“秋水共長天一色,孤鶩與落霞齊飛”即言此境也。

仁者有為,道者無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一言以蔽之,惟擇善是守,直可天人合一,故易曰“一陰一陽之為道,繼之者善也。”此三教皆雲“善哉,善哉”而從善如流,當仁不讓於師也。經雲: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不知道人fhwy


天道無所謂首尾!天道即規律!規律有主次與首尾乎?!冬利裘而夏利扇,何利何害?何善何惡!天道無為而無不為!

人道如果一定要論個首尾的話,那第一必是順道!順道者昌,與時俱進!但順道非易,且虛無縹緲,每個人體道悟道的程度不同,甚至有以背道為順道的走火入魔者,所以說一說順道之外的稍次要點也是必要的!

體道悟道證道都要空其心,忘自我!但能完全作到的基本上沒有!依忘我空心的程度,我們把他們從聖賢君子凡人往下排。雖然完全空其心作不到,但大其心我們卻是必須盡力作的!心量越大,煩惱越少,快樂越多!於人於己於萬物,心量大之人都是害處最少的!心量大之人,幾乎可以與任何人事物和諧共處!

第三個人道的要點是仁,這個人不是儒家的仁,大點說是忘我,即不以自我為中心,不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刻意愛人卻能使眾人受益,是至高的仁!刻意表現的仁愛近乎施恩,所以也近乎虛偽,是凡人常態,卻易使施者受累,受者受縛,非至仁。

往下還有厚道,謙誠,自強等等,但都是目而非綱!人道把握前三點,其他的一切善行自會雲集而至,雖不中,不遠矣!修道作人都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綱舉而目張,循序以漸進!老而彌堅,得道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